《2023年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第一篇: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悟诗人奋勉向上、主动进取的精神。 3、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雀和“楼。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宠爱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2、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今日,我们一起再来学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3、师板书课题,学习“雀和“楼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
2、,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接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态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不懂的字词旁画上“?号;视察生字表,把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出示诗句,检查学生的朗读: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读。指名读,齐读一下难读的生字。 三、练读古诗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棒,情愿跟老师合作读一读吗 1、一起读题目,老师一行,你们一行 2、再来一遍,较上一次间隔更长,明显夸张 3、再换一种方式,还是这样合作,只是老师声音低,你
3、们读的声音高;男女生再这样合作一次 4、大家一起把古诗读一次 四、理解古诗 过渡:古诗读好了,那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114页,1、你觉察了什么?用诗中的词语在旁边写一写 2、你都写了哪些词语呢?读出来点名“白日指黄昏时的太阳; 诗句中的“依是挨着、靠着的意思; “依山尽就是指太阳挨着群山渐渐西沉,最终看不见了; 理解“欲、“穷在板书上点出“欲,“欲在字典里由四种说明课件出示:欲望 想要 需要 将要,你觉得这句诗中该选哪种意思呢?课件闪出“想要 “目指眼睛,“千里目诗一种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需要-。 3、再来做个玩耍: a老师说句子,同学们接诗句 师深情叙说:
4、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消逝了-白日依山尽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流向远方,流入大海-黄河入海流 想看的更高更远吗?那就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那位同学情愿来当老师,让大家猜猜诗句,可以不依据依次说,想说哪句就说哪句 五、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老师信任,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视频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生自由练读。 3、小结: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板书:看刚刚,我们借助文中插图,发挥想象,读好了诗句。 4、站在鹳雀楼上,面对这样壮丽的美景,诗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读其次句
5、背景图:鹳雀楼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需要。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出示:1学期结束了,我盼望好挚友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用诗句激励他,愿他学习:。 2爷爷奶奶盼望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不断进取,越来越精彩,祝他们工作:。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日,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其次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学问,进入古诗的意境。老师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引导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自得。 教学
6、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勉向上、主动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缘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启发和激励学
7、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说明字的意义。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配音范读,学生思索: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由读。指名读。 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分小组探讨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根据诗意,绽开合志向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激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视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
8、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视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师小结 第三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范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2.意图入境,逐步感悟;想象意境,吟诵背诵。3.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接触古诗,可以
9、说是初入门径。而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老师假如在教学古诗时进行繁复冗长的讲说,必将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从搜集的资料入手,通过多媒体展示,以激起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真实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难点:懂得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挚友们你们喜不宠爱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啊? 去过哪些地方? 生答,说出地名即可 今日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鹳雀楼图片板书鹳雀楼 2.了解生字雀的象形文字演化 雀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鸟的象形文字演化
10、过程这是一只短尾巴的鸟,这只鸟啊,变啊变,变成了一个字,出示隹加拼音,在隹字上边再加一个小字变成了雀,指名读,齐读 3.学字方法:雀有两部分组成,要写好这个字,老师教给大家两个方法,出示第一个认结构,雀是什么结构的字?找关键笔画,雀的关键笔画是什么?生自由说 在生活当中,有许多鸟儿的名字当中就带有这个雀,指名回答 还有一种鸟大家不太常见,出示鹳雀,看图视察鹳雀的特点。在我们的山西省,有一座楼,因为这里有许多的鹳雀在这里捕鱼休息,所以这座楼被称为鹳雀楼 生读鹳雀楼 指名读 齐读 4.介绍诗人。鹳雀楼高三层,简笔画站在楼上,向前可以看到连绵的群山,向下可以看到奔腾的黄河,鹳雀楼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11、之一,它之所以这么知名,和一个人,一首诗有关,这个人是?生答 唐朝的大诗人 出示 王之涣,这首诗就是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 板书 登 读课题,指导,鹳雀楼是一个名字,要连起来读,登是一个动作,读的时候要停一停!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律 1.故事导入古诗 作者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也有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播放幻灯片 这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鹳雀楼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迷人,诗人王之涣在黄昏时分登上鹳雀楼 凭白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始终延长到天的终点,夕阳西下渐渐消逝在山的背后,回顾脚下滔滔滚滚的黄河奔向东方,汇入大海,一去不回,看到这美丽的景象,诗人禁不住心中的激烈,提笔写下了这首诗登鹳雀楼 2.初读
12、古诗 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 先自己大声的读一遍,再读给同桌听,读完两遍以后请坐正 3.检查字词 读准生字,才能读好古诗,老师先老考考大家!出示词语 多种形式朗读 4.读出韵律 指名读 读得好的,总结:我觉察他不仅读准了字音,还把读出了感情,读准了停顿的部分,指导读停顿,学生读出停顿即可。读古诗和唱歌一样,不仅要读出停顿,还要读出音的长短!师范读,生倾听,找出音的长短,出示音标,横线表示长音,竖线表示短音,生练习,指名读,生评价。连上诗题,一起来读好它 齐读 三、精读古诗,读出画面 1.精读写景画面 出示鹳雀楼风景图片配乐 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一看这幅图,静静的想一想,你看到
13、了什么?生答。a指导朗读:白日依山尽 看到了自由漂浮着的小船,看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还看到了远处的太阳 我们把镜头拉近,出示近处的太阳落山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诗人也看到了那个的景色,出示 白日依山尽 指名读。 这里有一个生字,出示依,我如今就依着她呢,你能给依换个词吗? 依是挨、靠,这个时候,太阳挨着山,慢慢的落下来,谁能慢慢的读一读,生读。 太阳还不想那么快回家呢,走的特别的慢,走得再慢一些,齐读。b指导朗读:黄河入海流 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生答:看到了黄河。什么样的黄河?生描述。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黄河播放黄河视频你觉得黄河怎么样? 生说出自己的感觉,黄河水特别的大,特别的猛烈。谁能读出黄河的
14、猛烈?指名读 它要流到哪儿去? 黄河像奔腾着流向大海,一起读 黄河入海流 在黄昏时分,诗人正在鹳雀楼上,看着太阳,傍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往下落,低头望见波涛汹涌的黄河,奔向大海。边描述边简笔画 谁能来读一读出示写景两句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诗意,感悟诗理。 指导朗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时此刻诗人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此时他心里不由得想到一句话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一句诗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指出,其他学生来解答。 古时候的字特别的精炼,一个字就能表达一个意思,欲是一个意思,穷又是另外一个意思,我们先来看欲,欲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谷,右边是欠,欠在古代是表示一个人唉声叹气,
15、无精打采的样子,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像山谷一样大的缺口,他总是不满意不满意,总是想要什么,所以欲的意思是想要出示:想要诗人想要什么?生答。 诗人想要把更远的景色也尽收眼底,我们知道了诗人心里的想法 再来看一看穷 出示 字典里对穷有两种说明1.贫困2.穷尽,全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答 诗人想把全部的美景,全部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长了颈项,怎么都看不到,怎么办呢? 生答,再登上一层楼才能看到更远。这就是更上一层楼的意思。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生答。 总结:原来啊,出示句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感悟古诗在生活中,老师也有这样的阅历,站在一楼,老师只能看到门口的风景,但是
16、站在学校的三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高楼和公路了,小挚友也有这样的阅历,我们来到一座山脚下,我们想要看到更美的风景,爸爸妈妈会对我们说,引导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个学期小挚友们的表现特殊好,但是老师盼望你能够有更好的表现,他会把这句话送给你齐读 诗人特别的了不得,不止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告知我们一个道理,诗中有理。四升华古诗,读出诗意。 配乐朗读,指名读,这么美的诗,我们能够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背诵。 五指导写字。 小挚友们都是读书的高手,想不想成为写字高手呢? 一起读生字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楼 依 欲 两个方法:认结构,找关键笔画,生自己找 重点指导欲:左右等宽,留意避让、字要穿插
17、,上面等高。五课外拓展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是千古流传,送给大家另外一首他的诗出示古诗。请课后理解并背诵下来。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四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挚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学问,进入古诗的意境
18、。老师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引导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勉向上、主动进取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身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缘由,让学生说一说自身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
19、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激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说明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身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考虑: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探讨诗句中所描写的
20、景色。 6、根据诗意,绽开合志向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激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视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一起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身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竞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视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该公开课教案理念新颖,留意创新思维、想像实力
21、的培育。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接受读、想、议、画、写等灵敏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表达了语文课程规范的精神。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读: 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读中想象画面,读出意境。 说: 3、联系生活和画面说说“依、“尽、“欲、“穷的意思。 4、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读准题目 1、板题,读题,认读写好“楼字。 2、用“登字说话:登泰山、黄山登沭滨大厦、东方明珠 任务二:读准节奏和韵味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任务三:读想象画面 读一句 1、诗人等鹳雀楼看到
22、什么景物?看:白日、黄河 2、自由读,想象画面。 3、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相机点拨理解“依、尽。 4、加上动作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二句 1、诗人想到什么?想: 2、自由读。 3、说说诗人想到什么?相机点拨理解:欲、穷。板书:欲穷、上 4、加上动作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加上动作感情背诵全诗。 任务四:拓展运用 新年,收到表格短信,他祝我新的一年,学习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还可以祝福什么?工作、生意、探讨、成果给你的亲戚挚友送上一句祝福?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相识9个生字其中会写“诗、欲、寻、者、药、此。 2.能够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
23、的画画,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勉向上主动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驾驭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 4.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今日,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板书:登鹤雀楼 1.释题:鹳gun、雀qu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
24、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远眺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范读全诗。 3.指名读诗。 4.出示图画,看图,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学生字。 1老师描述:一天黄昏时分,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概壮美的景象。指图你们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太阳.黄河 2太阳又称为什么?日 3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什么?诗人看到太阳怎样落下去? 落日,诗中称为“白日。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 4“靠着是诗中哪一个词?依 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
25、全消逝了。 6“白日依山尽一句虽然只有5个字,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怎么样?多媒体展示 黄昏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最终完全落到背后了。 7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下山去,又看到了什么?“黄河人海流是什么意思? 结合进行语言训练:黄河地向大海充去。学生口头填写 滔滔地.滚滚地.汹涌澎湃地 8指导朗读第1.2两句。 讲解: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其次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概壮阔的图景。 9学生读第3.4句,此时诗人产生什么想象? 想看得更远一些。教学:欲:“要的意思。 10讲解第3.4句。 千里:形容很远很远,并不是刚七千里。穷:穷尽,终点。更:再
26、。这句意思是:眼睛要想看到很远很远,就要再上一层楼。 11指导读第3.4句。 指引:诗人登高远望,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知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因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常常被人们引用。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次课时 一、给以下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说明 1.白目依山尽A白天的太阳B落日 2.欲穷千里目A与“富相对B穷尽,终点 二、默写登写鹳雀楼。 其次课时 课前导语: 1.背诵第一首古诗。 2.你们巡游过大山吗?大山奇峰重叠,烟雾缭绕,气象万千,所以大家都宠爱巡游名山,许多诗人定敢诗来赞美大山。这节课我们来学
27、习古诗二首中的其次首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教学生字:寻经xn.者 zh.遇y。 一、指导释题。 寻:找寻.寻访。隐者:旧时不愿做官而到山中或偏野居住的学问分子。这些学问分子雇一个小男孩关心整理文具,做些杂事。这个小男就是书童,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童子。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试读课文。 四、了解大意。 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望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 写了三个人:诗人.童子.师傅,看得见是诗人与童子,还有隐者没看到。 2.这首诗主要是以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诗人是怎样问,童子又是怎样答的呢? 五、理解诗句 1.我们从“言师采药去,可以推想到诗人问童子什么?这里的“言就是“说
28、。那么“言师采药去是什么意思?说师傅采药去了。 教学:药yo药品.中药.采药.西药。 从童子的回答你们能猜到诗人问童子什么? 2.齐读第1.2句。 3.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又仿佛听到画中的人在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指导。 4.当童子告拆诗人师傅采药去了,诗人为了寻仿他,接下去确定要问童子什么? 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 5.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1如今来学第3.4句 2指名读第3.4句 6.释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就是“这。“此山中即“这山中。“云深不知处,即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云深即山高云雾浓重,高山上往往云雾缭绕,迷迷漫蒙。 7.如今谁会说,童子是
29、怎么回答的? 我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只是山太高,云雾浓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8.再读第3.4句。我们仿佛看到童子和诗人的动作.神情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指引: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他也会顺着童子手指朝高山望去,微微地点头。 9.感悟意境。 诗人望着这烟雾缭绕的高山,心中会想着什么?探讨 想着隐者在深山采药的情景,行踪不定,在云雾之间飘飘然的隐士生活情景。 六、背诵课文 七、扮演角色对话:一人扮诗人,一人扮童子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
30、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挚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日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登,要求读后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范读。 三、理解诗句。 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理解意思。 2、出示课文图,设置情境:一天黄昏,
31、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概多么壮丽。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黄昏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关心学生理解。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黄昏,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3、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三、四行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丽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需登上高一层楼。 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课文
32、。 1、齐读课文。 2、探讨: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生字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依依依山傍水 尽终点用完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困穷苦 3、教
33、学字形。 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抄写。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黄河一层楼 2、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黄昏的太阳*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相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 探讨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具: 图片、识字卡、小黑板 学具: 生字卡、识字卡、10个*卡 导学步骤: 老师
34、 学生 导课 授新 读诗 认字 写字 谈话:十月一日国庆节的时候,咱们班的小挚友都去旅游 了好多地方,谁能说一说,今日老师带大家去游一个好地方。板书登鹳雀楼 放录音:登鹳雀楼 出示黑板 古诗 指导读 师范读 指导画出会认的字 检查的字 出示生字 1、山 2、日 抽生画太阳的形态 学习笔画:先里头,后封口 师用文具盒演示: 先进入,后关门。 3、板书目 抽生画眼睛 小结:以后有机会去鹳雀楼看一看。抽生说 齐读课题 整体感悟 画出节奏 生自由读,小组读,选出好的生表演读 生画出会认的字 同桌互认 给卡片排队 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生用画出来 生视察图:中间高,两边低 口头组词 生画 口头组词、
35、说话 生探讨写法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好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 依 尽 人 欲 穷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 高楼 楼房 钟楼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尽终点 用完 尽力 穷尽 入进入 入门 出入 穷穷尽 贫困 穷苦 3教学字形/article/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欲: 楼:
36、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黄河 一层楼 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黄昏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再登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白日依山尽,景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理想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看拼音识字,稳固所学鼻韵母。 2,通过看图,绘画理解诗的大意,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3,会认7个生字,能写5个生字,相识一种新笔画“,学习新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设计意图 古诗是教材不行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运用传统教材,实行新课标,充分表达新理念呢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
37、指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各年级对古诗的学习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古诗教学只要求读读背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秀丽。 堪称盛唐佳作的登鹳雀楼被北师大版一册教材编入第八单元,作为阅读内容。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所著,写了诗人登高远望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情怀。教学时,我根据年段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进行灵敏处理教材,重点放在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写字上。在理解诗句时接受以读代讲,以画促读的教法。一改逐句,逐词讲解翻译的传统教法。留意创设情境,再现画中景,表达画中情,让孩子们在美的景物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本课设计力求表达快乐学习,自主
38、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沟通,看谁背的古诗多。 过渡:同学们背的古诗可真不少,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 2,读课题正音,读准登“字,强调后鼻韵母。 3,鹳雀楼是什么样的呢播放课件鹳雀楼图景,配乐解说: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共有三层,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在这楼上能看到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巡游胜地。因为常有一种鹳鸟停栖上面,所以得名鹳雀楼。板书:中条山和黄河的简笔画。 4,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诗人登上鹳雀楼,你们想不想知道诗人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4,一边看书一边听诗人吟诵。播放录音朗诵。 过渡
39、:多美的诗句啊,请同学们也放声读读吧! 二,自读诗句,识字学词 1,同桌互读要求:不会读的互相帮一帮,会读的互相夸一夸。 2,玩耍:闯关争星“。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认读的生字:黄,海,流,千,更,层,楼,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诗句,并用自己宠爱的方法识记生字。 沟通自学状况,课件出示,制成卡通机器人的生字卡,会说话:小挚友,你们相识我吗请精确地叫出我的名字,我就成为你的好挚友。 如: a、请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找一找哪些生字带有后鼻韵母。 b、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牢记生字挚友。 c、交换多种方式读生字带拼音齐读开火车读加大难度,去掉拼音读。 d、会读的小挚友拿出争星卡给自己画上一颗星。 过渡:我们和生字交挚友,不仅要会认读,还要会写。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3,闯其次关:我会写 出示田字格生字:山,日,目,入,千静态视察,找出关键笔画。 师范写提示简洁误写的笔画笔顺,结构比例。 学生书空笔画笔顺相识“和日“的笔顺规则。 学生仿写:山,日。 呈现学生书写状况。对比视察,欣赏评议。 被评为写得好的小挚友,拿出争星卡给自己画上一颗星。 过渡:我们相识了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