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docx
《2023年高一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一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第一篇:高一物理学问点:运动的描述 高二物理学问点:运动的描述 南通仁德教化数学朱老师总结了高一学问点:运动的描述,仅供同学们参考; 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态和大小的物质。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转变。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x=
2、x1-x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转变量公式:t=t2-t1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x/t单位:米每秒m/s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时间间隔特殊特殊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第四节 试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运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第五节 速度转变快慢的
3、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转变量与发生这一转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a=v/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假如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假如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从v-t图象看加速度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推断加速度的大小。 其次篇:高一物理学问点归纳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试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学问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探讨物体速度随时间转变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试验数据。 一、试验目的 1.练习运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
4、打上的点的纸带探讨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试验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46V的沟通电源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电火花计时器 工作电压:220V的沟通电源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沟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由纸带推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
5、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试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沟通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试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试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下图。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
6、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试验三次。4选择一条比较志向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运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终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留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刚好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分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
7、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中学遇到的第一个试验,特殊重要,在平常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误区提示 要留意的就是会推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程中留意长度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求解、有效数字的说明。 例题1.在探讨小车运动试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5个记数点,对记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单位是厘米,试求:ABC
8、DE各点的瞬时速度m/s,小车加速度?m/s2,假如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的频略是51Hz,但做试验的同学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偏小,不变 第一点为A,第3点为B,第5点为C,第7点为D,第9点为E AB为1.5,3.32,AD5.46,AE7.92 速度转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误区提示 例题1.关于速度、速度转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B物体的速度转变越快,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转变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确定转变 解析:A选项速度增大仅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加速度大小无关A错。BC选项
9、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B对C错。 D选项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即使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转变照旧有加速度。答案:B 点评:要理解速度增加的缘由速度转变较大时,所用时间不确定则加速度也不能确定加速度的定义式为矢量式。 例题2.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转变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请问有没有符合该说法的实例。解析:举例如下: :虽然速度很大假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话,即速度不变,所以加速度为0,所以此说法正确。:速度为零,等到下个时刻速度不愿定为零,所以这样子的话物体还是有加速度的,所以此说法错误。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问点总结 重力、基本互相作用、弹力 学问点总结 考点1.力 1.概念:力是物体之间
10、的互相作用。 2.力的性质 a)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互相性: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c)矢量性: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 3.力的单位:N 4.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力的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确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表示力的方法:力的图示。 7.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考点2.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方向:竖直向下。地面
11、上处在两极和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地面上其他位置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不指向地心。 4.作用点:因为物体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态有关。 重心不愿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之外。 考点3.四种互相作用 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互相作用,即引力互相作用、电磁互相作用、强互相作用和弱互相作用。引力互相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外表旁边的一种表现。电荷间、磁体间的互相作用,本质上是电磁互相作用的不同表现。引力互相作用于电磁互相作用均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直到宇宙的深处。强互相作用与弱互相作用均存在于
12、原子核内,两者在距离增大时强度均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原子核的大小。弱互相作用的强度只有强互相作用的10-12。 考点4.弹力 1.定义:干脆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这是由于要复原到原来的形态,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干脆接触、弹性形变 3.弹力方向确实定: i.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ii.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iii.杆子上的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杆子的方向,也可以不沿着杆子的方向。 4.弹力大小确实定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即F=kx 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 弹力一般根据
13、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学问或牛顿其次定律求解。误区提示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即所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态有关。形态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这里,应特别留意“形态规则和“均匀指质量分布均匀两个条件缺一不行。例如:一个由木质半球和铅质半球粘合而成的球体,尽管有规则形态球形,但其质量分布不均匀,其重心就不在其几何中心球心,而是偏向铅质半球一边。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态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例题1.关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重力的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大
14、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小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解析:AB选项:物体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纬度的上升,g的值在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加,g的值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A错B对。 C选项:由公式可以知道物体的重力仅与物体的质量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错。D选项: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D错。答案:B 点评:理解重力的关键:1.方向竖直向下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随着高度和纬度的不同而不同。
15、3.处于地球外表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可以分解为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和重力。 摩擦力 学问点总结 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推断摩擦力的有无并能确定摩擦力的种类及方向;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与摩擦材料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会综合力学学问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问题;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摩擦力 1.静摩擦力 产生: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 产生条件:a:互相接触且放射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趋势c:接触面粗糙 大小: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力 产生:
16、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作用。 产生条件:a:互相接触且放射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c:接触面粗糙.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N指正压力不愿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误区提示 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 学问点总结 考点1.受力分析 1.概念:把探讨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全部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 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一般依次: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探讨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探讨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终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
17、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 3.受力分析的重要根据:找寻对它的施力物体;找寻产生的缘由; 找寻是否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或变更物体的形态 考点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定义: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这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已知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考点3.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1.求解方法: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用表示F1,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的长度就为合力的大小,对角线的方向就为合
18、力的方向。 常见考法 受力分析是中学物理的基础,它贯穿于力学、电磁学等各部分.正确地对探讨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若受力分析出错,则“满盘皆输.受力分析单独考查的也有,但更多的是结合其他学问解决综合性问题.平衡类问题不仅仅涉及力学内容,在电磁学中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平衡,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平衡,但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1.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2)巧选探讨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3)受力分析(规范画出受力示意图);(4)建立平衡方程(灵敏运用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及数学解析法);(5)求解或探讨(解的结果
19、及物理意义).2.求解平衡问题的常用规律 (1)相像三角形法:通过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像求未知力.对解斜三角形的状况更显性.(2)拉密原理:三个共点力平衡时,每个力与另外两个力夹角的正弦之比均相等,这个结论叫拉密原理.表达式为:F1/sin =F2/sin =F3/sin (其中为F2与F3的夹角,为F1与F3的夹角,为F1与F2的夹角).(3)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同一个平面内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若这三个力不平行,则这三个力必共点,这就是三力汇交原理.(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即这三个力的合力必
20、为零,由此求得未知力.误区提示 1.受力分析时,有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能精确确定下来,必需根据物体受到的能够确定的几个力的状况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出未确定的力的状况,要确保受力分析时不漏力、不添力、不错力.2.对于分析出的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例如,物体做离心运动时,有可能会错把“离心力当作物体受的力.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性质力与“效果力不能重复考虑.例题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三个力作用,其大小分别是4N、5N、8N,则其合力大小可以是 A0N B10N C15N D20N 答案:ABC 解析:这种题目的处理方法:先找随便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再与第三个力合成
21、。 4N和5N的合力范围在1N到9N之间,再和8N合成,最大的力便是9+8=17N,最小的力看能不能取到零,当然1N到9N之间可以取到8N,若此8N且与第三个力8N相反方向的话,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就为0N。所以三个力的合力的范围在0N到17N之间。所以此题选ABC。 例题2.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上放一重1200N的A物体,物体A与木板B间,木板与地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将木板B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问绳的拉力T多大?水平拉力多少? 解析:对A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列图: 试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 学问点总结 一、试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
22、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试验原理 假如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确定的长度,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这一个力F/是否在试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假如在试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试验器材 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四、试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物理 知识点 运动 描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