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一)基础教育1.年度特征确立了新20352019年是基础教育互联网学习应用推广与蓄势再升级之年。 中国教育现代化时代推动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进程,努力建构优质公平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一进程推进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全域性改革及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快了评价方式变革,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改革同步启动 ,加速教研工作创新发展 ,为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 ,以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求越发凸显,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 :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2、先后启动 ,加快了信息技术指向学生个性发展和课堂高质量发展的全要素系统性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专项培训持续进行 ,加快学习空间的学校应用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开启了融合应用推进策略探索新进程 互联网学习应用持续推广 ,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持续增强 ,变教为学的。同时 ,2019年,中国互联网实践张力越发强大 ,信息技术成为教育内生要素的重构基础正整体加强,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互联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持续升级互联网学习环境生态显,精准 、个性化学习推动着深度学习的实践加速 ,进一步升级了互联网学习内涵 。2.,并。基于该工具收集到学生有效数据形成了针对学生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测量
3、工具基础教育教师测量工具包括互联网学习环境分量表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与问题解决四个因子;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包含信息化教学品质、信息化教学信念 、技术能力以及跨学科统整四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的调查问卷包含 31道调查类题目 ,包含互联网学习环境 、互联网学习开展和互联网时代办学特征三个方面。 12 / 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有效数据 5807份、学校管理者有效数据 667份。数据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学生互联网学习发展 。学生互联网学习发展处于 “一般”偏上水平 ,参考1ED M评价模型 ,其中3.49分,互联网学互联网学习开展水平指数最低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3
4、 .53 3 .37 3 .57分、 分、习环境 、互联网学习开展 、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三个维度的水平指数分别为体处于“一般”偏上水平 ,其中,互联网学习开展水平指数相对较低 。分,整移动设备是学生开展互联网学习所使用的主要设备 。经调查 ,智能手机以 82.21%的比例成为学生27.78%,台式计算机占比为 21.94%,笔记本电脑占比为 18.13%,与最常使用的设备 ,平板电脑占比为2018年调查结果基本相同 。65.2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 1小时以内 。经调查 ,33.7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 0.51小时,31.5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 0.5小时以内 ,16.40%的学生每
5、天上网时长为 12小时,只有4.0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过 2小时,14.40%的学生没有每天使用互联网 。77.70%。经调查,每天上网41.30%,每每天上网频次在15次的学生合计占比为天上网25次的学生占比为364.0% ,每天上网6次及以上的学生占比为用网络。1次的学生占比为,49.0% 826.0%的学生每天都会使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感知状态整体接近 “较好”水平 。 “我总能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互联网能够推送我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 ”题项的得分均为 3.63分,“互联网能够提供动态服务 ”题项的得分为 3.61分,“我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网络学习社群好”水平 。”题项的得
6、分为 3.36分,整体上接近 “较家庭互联网学习可接入性整体优于学校 ,且2019年,学校的网络速度有所提升 ,但缘于上网设备的限制 ,学习可接入性下降 。对“我对网速很满意 ”题项 ,学校得分为 3.56分(比2018年上升了0 .25分),家庭得分为 3.77分;对“很方便地找到上网设备”题项,学校得分为2 .81分(比 2018 年下降了0.33分),家庭得分为 3.76分。家庭学习可接入性整体上接近 “较好”水平 。语文 、数学 、英语学科利用网络支持常态化教学的频度都有所下降。英语学科教师使用网络支持分;再次是数学 学 科,得 分 为2 .65 2 .59教学的频度 相对最高,得分为
7、分;其次是语文学科,得分为2.55分。与2018年相比 ,三门主学科利用网络 支持教学的频度均有所下降,其中,语文下降了0 .28分,数学下降了 0.24分,英语下降了 0.29分。学生感知的父母对于上网的态度整体接近 “较好”水平 。 “父母会管理我上网学习的时间 ”题项得分最高 ,为3.93分;其次是 “父母会教我如何管理自己的上网时间 ”题项得分 ,为3.89分;“父母允许我上网”题项得分较低 ,为3.40分;整体上接近 “较好”水平 。学生的互联网学习以传统学习及问题解决为主。对“使用互联网的目的 ”进行调查 ,题项得分从48.60%;“观看教学视频 ”占比 43.54%;“向他人寻求
8、帮助 ,高到低前五位依次为 “完成课后作业 ”占比34.59%;“听老师直播讲课 ”占比 27.70%;“找习题和真题题库 ”占比 25.48%。 “寻找解答疑惑 ”占比符合兴趣的学习资源 ”“寻找拓展视野的学习资源 ”“和同学 、老师交流 ”“优化学习方法 ”等题项占比都在20%左右 。学生网络学习应用较偏向于传统学习及问题解决20%。,高阶的学习方式占比近中部地区是学生互联网学习发展的洼地 。从综合指数差异性比较看 ,东部地区为 3.50分,中部地区为 3.35分,西部地区为 3.50分,东北地区为 3.48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 ,中部地区最低 。从 三、 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
9、 / 13互联网学习环境指数看 ,东部地区最高 ,为3.56分;中部地区最低 ,为3.24分。从互联网学习开展指数看 ,西部地区最高 ,为3.40分;中部地区最低 ,为3.15分。从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指数看 ,中部地区最高 ,为3.65分;东北地区最低 ,为3.55分。不同区域级别学校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就学校所在区域级别差异比较看 ,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得分 “地级市及以上 ”学校为 3.53分,“县级”学校为3.50分,“镇级”学校为 3.49分,“乡级 ”学校为 3.43分,“村级及以下”学校为3.38分。 “地级市及以上”学校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发展
10、水平综合指数最高合指数最低 。学校所属区域级别越高 ,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越高不同区域级别学校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差异缘于学习内涵的深化发展式学习场景下 ,各区域级别的学校学生感知的学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 ,“地级市及以上 ”学校得,“村级及以下 ”学校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在正分为 3.24分,“县级”学校得分为 3.25分,“镇级 ”学校得分为 3.24分,“乡级 ”学校得分为 3.21分,“村级及以下 ”学校得分为 3.22分,城乡差异不明显 。在非正式学习场景下 ,各区域级别的学校学生感知的互联网应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生应用互联网开展非正式
11、学习情况“地市级及以上”学校最好,得分为 3.33分;其次是 “县级”学校 、“镇级”学校 ;最后是 “乡级”学校 、“村级及以下 ”学校 ,得分分别为3.23分、3.15分,体现 出一定的城乡差异。从具体题项看,在“通过浏览社会平台学到很多知识”“通过网上聊天有很多收获 ”“通过上网查询解决成长问题 ”和“通过互联网查询解决生活问题 ”四个题项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师互联网学习发展 。教师互联网学习发展处于 “较好 ”水平 ,其中 ,互联网学习环境指数最2低。教师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 3.92分,整体上接近 “较好 ”水平 ,其中 ,互联网学习环境指数为 3.84分,互联网学习
12、开展指数为 3.88分,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指数为 4.06分。,上升了 10.48个百分点 。 “教学过程中 ,我在课教师使用网络平台支持教学全过程的比例增高前、课中和课后持续使用网络平台 ,如支持翻转课堂的平台 ”题项的调查表明 ,“同意 ”和“非常同意 ”合计占比 52.97% ,比2018年增加了 10.48个百分点 ,表明更多的教师借助网络平台支持教学过程及流程重构 。技术环境的可用性仍是制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首要因素。对教师 “开展互联网教学过程中76.03%,排在首位 ;其他四项因素需要强化的支持要素 ”调查结果排序表明 ,“技术环境支持 ”占比为41.35%;“学校领导对这一方
13、面工作上的支持”占比为40.28%;排序依次是 “国家政策支持 ”占比为“专家教学理念支持 ”占比为 35.77%。数据表明 ,技术系统可用性仍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关键,面向互联网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加快互联网学习开展是必然选择 。在互联网教学应用氛围因子上 ,“县级”学校得分最高 ,“乡级 ”学校得分最低 。各区域级别学校的,其中“县级”学校得分最高 ,为4.04分,“地市级及以上 ”教师在应用氛围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校得分为 4.02分,“镇级”学校得分为 3.93分,“乡级”学校得分为 3.83分,“村级及以下 ”学校得分为3.90分。()管理者视角的互联网学习相关数据 。从学
14、校管理者视角看 ,32019年,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提升了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下降了 ,这是国家教育改革及互联网教育包容性监管政策的综合影响效果 。在对教育信息化及其互联网教育发展对学校的影响研究中 ,十项因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 14 / 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48.28%;认为对 “学校组织管理和运行 ”有深刻影响的占为:认为对 “教学方式 ”有深刻影响的占比为45.28%;认为对 “学校办学理念 ”有深刻影响的占比为 41.68%;认为对 “教师队伍及其专业发展 ”比为有深刻影响的占比为 40.33% 。对比2018年的数据 ,变化最大的依次为 : “教师队伍及其专业发展 ”
15、增加了 9.14个 百 分 点;“学 校 组 织 管 理 和 运 行 ”增 加 了8 .09个 百 分 点;“学 校 课 程 形 态 ”增 加 了4.24个百分点 ;“学习方式 ”减少了 6.40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凸显了信息化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在升华 ,面向学习方式变革的进程受到阻滞 。+”模式合计占比 39.88%,非“互联网 +”模式占比显著增长 ,从学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看 ,“互联网表明学校信息化建设层面工作的加强 。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调查显示 ,“向上级部门或社会54.27%,相比争取资金 ,深化学校信息化建设 ”占比为2018年增长了 14.72个百分点 ;“已经购买 、
16、应29.84%,相比用互联网教育服务 ,并鼓励师生应用 ”占比为2018年下降了 1.57个百分点 ;“推动师生10.04%,相比应用互联网教育服务 ,不再投入资金开发互联网上已有服务的系统”占比为2018年下2.0目标的。+”模式推进 ,表明在教育信息化降了 7.32个百分点 。与2018年相比 ,更加以非 “互联网引导下 ,学校更加积极地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基础教育信息化基本面向整体推进建设进程3.问题与趋势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相较于实践进程需求 ,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全局观定位教育信息化顶层。1设计 ,应加强国家 、省市等不同
17、层级顶层设计与实践智慧对接进程。以系统观实施教育信息化全域规,应对不同划,国家 、省、市、县、校五级要科学处理信息化基础框架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生态之间的关系教育阶段 、不同用户对象 、不同功能类型等实现动态调整的定制化 ,避免平台垄断 、应用泛滥 。以技术体系化带动集约化和可持续化 ,以教学应用生态化促进产品选择与迭代 、应用间数据共享等机制性和生态性 ,建构“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 ,引导互联网学习有序 、健康发展 。()互联网学习认同度低 ,互联网教育教学应用实践模式有待突破 。当前 ,仍有部分教师 、校长和2学校管理者对信息时代互联网学习的意识观念不足信息化与教育教学 “两张皮 ”的现象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 2019 基础教育 领域 互联网 学习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