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青二稿 - 删减稿.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谢大青二稿 - 删减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大青二稿 - 删减稿.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统计学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学号:2011041148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 下坝村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分析 学 院: 数学科学学院 学 科:理 学 专 业:统计学 姓 名:谢大青 指导老师:段彦玲贵州 铜仁二一五年制 目 录摘 要I关键词I一、引言1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II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III四、研究的情况及结果分析.五、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六、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致 谢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家乡村民的受教育状况,了解各年龄阶段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析影响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的因素,走访及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各个年龄阶段的受教育状况并分析结论。【关键词】
2、农村 教育 影响因素教育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家乡村民受教育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受经济收入、个人观念、政府投入、学习途径等因素影响。加上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开展,农村教育相比改革开放已经有了明显的令人欣喜的进步。其中可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遭遇困难,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特别是贵阳位于贵州,而贵州是中国特别欠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特别严重。此次通过
3、调查家乡村民的受教育状况,分析影响村民受教育程度的因素,为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提供参考。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研究农村教育有利于挖掘我国人力资源潜力挖掘人力资本优势,变人口压力为动力,必须要提高劳动力素质,而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
4、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以下坝村村民为调查对象,由于村由5个寨合并而成,此次调查将分别从这5个寨中随机抽取进行查访,每个寨子30份问卷,并随机进行走访。2.2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上网等方式搜索资料,简要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的增长情况,再用自己所设计的调
5、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老年人和文盲进行走访,口述调查内容并指导其填写。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3、研究情况及结果分析 在发出的300份问卷中,有效回收270份,回收率为90%。基本情况如下:3.1 研究情况表(1)各年龄阶段学历情况学历百分比年龄18-2927-3937-4950及以上小学及以下12.5
6、0%40.00%55.56%74.07%初中37.50%36.67%29.63%18.52%中专31.25%16.67%11.11%7.41%大专及本科15.63%6.67%3.70%0本科以上3.13%000表(2)平均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表(2)中,50%、10%及以下、30%-50%、10%-30%表示教育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重;38.14%、11.86%、20.34%、29.66%表示不同教育费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重。3.2 结果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50以上的老年人中绝大部分学历在初中及小学程度,占92.59%,高中及本科程度寥寥无几,本科以上甚至是无。在17-27年龄
7、段中,可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良好,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但高学历人员(本科及本科以上)仍然不足。 从表(2)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费用对于农民来说确实是一笔大花费,农民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供孩子读书上,教育费占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便占38.14%,而在30%-50%阶段的也有30%左右,可见农村70%左右的家庭受到教育费用的困扰。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
8、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4、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受教育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总结并分析如下:4.1 经济条件为首要因素。很多农村孩子尽管对于读书的欲望很强烈,但常常受制于落后的家庭条件,早早的便辍学打工务农以贴补家用。而打工务农所赚的钱又有多少呢,根本无法支撑他的下一代获得良好的教育,如此循环,导致农村的孩子教育程度始终无法有效的提升,经济条件也没有好的改善。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
9、济水平整体提高,农村亦如此,农民收入增加可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长此以往,我们可以预见农村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4.2 个人观念。包括父母观念及子女观念。有些农村父母认为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读不读书无所谓(31.25%),对孩子的学习缺少关心,认为即使读到大学,出来后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也无法获得好的工作,甚至没有工作,到头来还是得回农村。但也有一部分父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愿意尽力供孩子读书(39.87%),调查显示,这部分家庭中,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整体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在17-27年龄段及28-38年龄段中,男女受教育情况基本一致,可见重男轻女思想至少在教育方面已经大大减轻了。
10、4.3 教学条件。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师资力量与城市相比落后严重,据了解,在2001年以前,很多学校还是危房,孩子们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状况下学习,学校课程单调,很多教师更是跨班级,跨年级上课,遑论美术,音乐等课程的普及,教学仪器也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表(1)中我们发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很少甚至是无,这与农村的教学条件差是分不开的。令人高兴的是,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政府投资的增加,学校办学条件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4.4 义务教育调查显示,在17-27年龄段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员较28-38年龄段明显减少,相应地,初中及高中学历人员明显增加,可见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增加,九年制义务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谢大青二稿 删减稿 大青 删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