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系统动力学原理.docx
《2023年系统动力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系统动力学原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系统动力学原理 第一篇:系统动力学原理 5.1 系统动力学理论 5.1.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创建的,一门以限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有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定量探讨非线性、高阶次、多重反馈困难系统的学科。它也是一门相识系统问题并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交叉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汲取了限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对问题的理解,是基于系统行为与内在机
2、制间的互相紧密的依靠关系,并且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操作的过程而获得的,逐步发掘出产生转变形态的因、果关系,系统动力学称之为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不但能够将系统论中的因果规律关系与限制论中的反馈原理相结合,还能够从区域系统内部和结构入手,针对系统问题接受非线性约束,动态跟踪其转变状况,实时反馈调整系统参数及结构,寻求最完善的系统行为模式,建立最优化的模拟方案。 5.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基于系统内部变量的因果关系,通过建仿照真方法,全面动态探讨系统问题的学科,它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动力学能够探讨工业、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明确反映系统内部、
3、外部因素间的互相关系。随着调整系统中的限制因素,可以实时观测系统行为的转变趋势。它通过将探讨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建立整体与各组成元素相协调的机制,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实时调整结构参数,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探讨系统问题。 2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机理性模型,它强调系统与环境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它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由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和反馈机制所确定,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系统中所包含的变量是随时间转变的,因此运用该模型可以模拟长期性和周期性系统问题。 3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结构模型,不需要供应特别精确的参数,着重于系统结构和动态行为的探讨。它处理
4、问题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统一,分析、综合与推理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尽可能接受“白化技术,然后再以定量分析为支持,把不良结构尽可能相对地“良化,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逐步深化。 4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高阶次、非线性、时变性系统问题的求解不是接受传统的降阶方法,而是接受数字模拟技术,因此系统动力学可在宏观与微观层次上对困难的多层次、多部门的大系统进行综合探讨。 5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便于实现建模人员、决策人员和专家群众的三结合,便于运用各种数据、资料、人们的阅历与学问、也便于吸取、融汇其他系统学科与其他科学的精髓。5.1.3 系统动力学的结构模式 系统动力学对系统问题的探讨,是基于系统内在
5、行为模式、与结构间紧密的依靠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发掘出产生转变形态的因、果关系。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思想是充分相识系统中的反馈和延迟,并依据确定的规则从因果规律关系图中逐步建立系统动力学流程图的结构模式。 图1 因果关系图 图2 SD流程图 一因果关系图 因果箭:连接因果要素的有向线段。箭尾始于缘由,箭头最终结果。因果关系有正负极之分。正为加强,负为减弱。 因果链:因果关系具有传递性。在同一链中,若含有奇数条极性为负的因果箭,则整条因果链是负的因果链,否则,该条因果链为极性正。因果反馈回路:缘由和结果的互相作用形成因果关系回路因果反馈回路。是一种封闭的、首位相接的因果链,其极性判别如因果链
6、。 反馈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以取暖系统产生热量温和房间为例,屋内一个和它相连的探测器将室温的信息返回给取暖系统,以此来限制系统的开关,因此也限制了屋内的温度。室温探测器是反馈装置,它和炉子、管道、抽风机一起组成了一个反馈系统。 二流程图 流程图是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的基本形式,绘制流程图是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核心内容。 1流Flow:系统中的活动和行为,通常只区分实物流和信息流;2水准Level:系统中子系统的状态,是实物流的积累; 3速率Rate:系统中流的活动状态,是流的时间转变;在SD中,R表示决策函数; 4参数量Parameter:系统中的各种常数; 5帮助变量Auxiliary Varia
7、ble:其作用在于简化R,使困难的决策函数易于理解; 6滞后Delay:由于信息和物质运动需要确定的时间,于是就带来情愿和结果、输入和输出、发送和接受等之间的时差,并有物流和信息流滞后之分。5.1.4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一明确探讨目标 充分了解需要探讨的系统,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统计,根据系统内部各系统之间存在的冲突、互相影响与制约作用,以及对应产生的影响,确立冲突与问题。 二确立系统边界、因果关系分析 对探讨目标产生的缘由形成动态假设Dynamic Hypothsis,并确定系统边界范围。由于系统的内部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系统边界的范围干脆影响系统结构和内部因素的数量。 结
8、合探讨目标的特征,将系统拆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并确定各子系统内部结构,以及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三构建模型 绘制系统流程图,并建立相应的结构方程式。其中绘制系统流程图是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将系统变量与结构符号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表示了探讨对象的行为机制和量化指标。 四模型模拟 基于已经完成的系统流程图,在模型中输入全部常熟、表函数及状态变量方程的初始值,设定时间步长,然后进行模拟。得到意料数值及对应的图表,再根据探讨目标,对系统边界、内部结构反馈调整,能够实现完好的系统模拟。 五结果分析 对模型进行测试,确保现实中的行为能够再现于计算机模型系统,并对模拟结果进
9、行分析,意料、设计、测试各选择性方案,削减问题,并从中选定最优化方案。 明确探讨目标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确立冲突与问题确立系统边界确立系统边界边界范围影响边界范围影响内部因素数量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分析内在联系系统拆分子系统子系统内部结构核心内容模型构建模型构建机制、量化系统流程图结构方程式模型模拟模型模拟反馈调整反馈调整意料数值对应图表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合理性分析牢靠性分析最优方案确定最优方案确定 图5.3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5.1.5 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 一软件介绍 系统动力学可以与其他软件结合进行仿真模拟,本文选用的是VENSIM软件。VENSIM仿真软件是一款由美国Ventana System
10、s公司研发,通过文本编辑器和图形绘制窗口,实现人机对话,集流程图制作、编程、反馈分析、图形和表格输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软件。 二VENSIM软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界面友好,操作便捷 VENSIM接受标准的Windows界面,能够建立友好的人机对话窗口,不仅支持菜单和快捷键外,还供应多个工具条或图标,能够供应多种数据输入和输出方式。 2供应多种分析方法 VENSIM供应两类分析工具:结构分析工具和数据集分析工具。 结构分析工具包含缘由树cause tree功能、运用树Uses Tree和循环图loops。缘由树cause tree功能:建立一个运用过变量的树状因果图,能够将全部工作变量之间的因
11、果关系用树状的图形形式表示出来;运用树Uses Tree功能:建立一个运用过变量的树状因果图;循环图loops功能可以将模型中全部反馈回路以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数据集分析工具,如结果图graph功能可以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地模拟整个周期内数值的转变状况,并作出精确意料;横向表格Table功能可以横向显示根据时间间隔所选择变量值的表格;模拟结果比较Run Compares功能可以比较第一次与其次次仿真执行数据集的全部lookup与常数的不同。 3真实性检验 对于我们所探讨的系统,对于模型中的一些重要变量,根据常识和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可以预先提出对其正确性的基本要求,这些假设是真实性约束。将这些约束
12、加到建好的模型中,特地模拟现有模型在运行时对这些约束的遵守状况或违背状况,就可以推断模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从而调整结构或参数。 其次篇:系统动力学 基于系统动力学下的城市公交系统进展分析及其对策 10090109 汪玲 摘 要:本文针对城市公交系统困难、非线性、延迟性等特点,接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城市公交系统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城市公交系统的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以求改善城市公交系统现状。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公交系统;模型 一、建模背景和目标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对城市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外城市交通进展的阅
13、历,优先进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在进行公共交通系统建立的工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大量的城市基础要素与交通信息未被充分的表达出来,给城市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使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乘客互相协调,提高公交车辆的营运效率,为市民供应便捷的查询及管理系统,是现代公共交通进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公交系统是以固定班次、固定线路、固定、站牌服务城市居民的运输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公用服务事业。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都与城市公交系统有着亲热联系,而城市公交系统却与公交服务水平、公交车辆数、道路拥堵程度、私家小汽
14、车数量等因素有关,而且各因素之间存在困难的互相作用关系。纯粹的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难以对其进行精确全面的分析。本文接受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公交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城市公交系统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流位流率系 按定性分析问题主要建立5个流位流率系: 1、流位:公交系统服务水平L1(t)百分制流率:服务水平转变量R1(t)百分制/天 2、流位:公交车辆数L2(t)辆 流率:公交车辆数转变量R2(t)辆/天 3、流位:道路拥堵程度L3(t)百分制 流率:道路拥堵程度转变量R3(t)百分制/天 4、流位:小汽车数量L4(t)辆 流率:小汽车数量转变量R4(t)百分制/天
15、 5、流位:公交专用道数L5(t) 流率:公交专用道数转变量R2(t)该模型的流位流率系为: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二部分图 通过实际系统分析,得到图2-1所示的5个流位变量限制流率变量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R1(t)R2(t)R3(t)R4(t)R5(t)L1(t)L2(t)L3(t)L4(t)L5(t) 图2-1 5个流位变量限制流率变量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1由于线路上的公交车辆数L2(t)的增加,发车的班次密度则会增加,乘客出行时的候车时间就会削减,这就代表公交客运服务水平的提高。与此
16、同时,公交司机的驾驶的技术水平的凹凸以及公车专用道的覆盖率的多少会影响公交的平均车速,从而影响乘客乘坐公交的平安性,而公交专用道数量的增加,可以使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加快,道路拥堵程度L3(t)的不确定性也会干脆影响R1(t),所以流位L2(t)、L3(t)、L5(t)共同限制着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转变量R1(t)流率的转变。 2由于公交车辆数L2(t)的增加,使得营运收入的增加,在公交公司资金足够时,有实力购置更多的公交车,公交服务水平L1(t)的提高,会使得公交的吸引力增加,公交客运量就会增加,从而也会使得公交营运收入的增加;所以流位L1(t)、L2(t)共同限制着公交车辆数转变量R2(t)流率的
17、转变。 3由于公交数量L2(t)和小汽车数量L4(t)的不断增加,会使得道路上的车辆数越来越多,从而使得道路变得越来越拥堵,随着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公交吸引力增加,公交的客运量会增加,会使得道路上拥挤的人群削减,从而使得道路拥挤程度削减,同时,公交专用道的增加会使得非公交专用道上的车辆数削减,从而使道路拥堵程度降低,所以流位L1(t)、L2(t)、L4(t)、L5(t)共同限制着道路拥堵程度转变量R3(t)流率的转变。 4由于公交系统服务水平L1(t)不断提高,会使得出行乘客的候车时间削减,使得公交吸引力提高,从而抑制着小汽车数量的增加。由于公交车辆数L2(t)的增加,公交的营运收入增加,票价
18、会调低,再次使得公交吸引力增加;同时,道路拥堵程度L3(t)的恶化,会使得线路上的小汽车数量慢慢削减,然而,随着经济进展水平的提高,小汽车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所以流位L1(t)、L2(t)、L3(t)共同限制着小汽车数量转变量R4(t)流率的转变。 5由于公交车辆数的不断增加,以及道路拥堵程度的加剧会使得对道路的需求增加,所以流位L2(t)、L3(t)共同限制着公交专用道数转变量R5(t)流率的转变。 2.3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通过流位变量限制流率变量的路径分析,建立下述5个基本入树模型,如图2-3(a)T1(t)、(b)T2(t)、(c)T3(t)、(d)T4(t)、(e)T5(t): 公交系统
19、服务水平L1(t)公交车数量L2(t)服务水平转变率R1(t)-+候车时间-公交车辆数转变率R2(t)+营运收入+公交客运量+公交吸引力+服务水平L1(t)平安水平+班次密度平均车速+公交车辆数L2(t)公交专用道数L5(t)技术水平道路拥堵程度L3(t) (a)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转变量基本入树T1(t) (b)公交车辆数转变量基本入树T2(t) 小汽车数量L4(t)道路拥堵程度R3(t)-+-+公交客运量+公交吸引力+服务水平L1(t)道路拥堵程度L3(t)小汽车数量转变量R4(t)+-公交吸引力-+票价-公交服务水平L1(t)营运收入+公交车辆数L2(t)非公交专用道上的车辆数-经济进展水平
20、公交车辆数L2(t)小汽车数量L4(t)公交专用道数L5(t) (b)道路拥堵程度转变量基本入树T3(t) (b)小汽车数量转变量基本入树T4(t) 专用车道数L5(t)专用车道数转变量R5(t)+道路需求+道路拥堵程度L3(t)公交车辆数L2(t) (b)人均基本空间标准基本入树T5(t) 图2-2 三、基于基模分析生成管理对策 3.1 G12(t),G13(t)基模的生成 从入树T1(t)动身求二阶微小基模, 考察T1(t)U Ti(t)(i=2,3,4,5,6),又因为入树T2,T3中含流位L1(t),因此从入树T1动身的二阶微小基模有 G12(t)=T1(t)U T2(t), G13(
21、t)=T1(t)U T3(t)。G12(t),G13(t)的流图结构如下图3-1: 公交车辆数L2(t)公交车辆数R2(t)+道路拥堵程度L3(t)+-小汽车数量L4(t)道路拥堵程度R3(t)-公交客运量+公交吸引力+班次密度-候车时间-平均车速+公交专用道L5(t)-公交服务水平R1(t)+平安水平+技术水平+营运收入+公交客运量+公交吸引力+公交服务水平L1(t)-道路拥堵程度L3(t)非公交专用道上的车辆数-平均车速-道L5(t)候车时间-班次密度+公交车辆数L2(t)-公交服务水平R1(t)+平安水平+技术水平公交服务水平L1(t) G12(t)公交服务水平与公交车辆 G13(t)公
22、交服务水平受道路拥堵 数增长二阶微小基模 程度制约二阶微小基模 图3-1 1二阶微小基模G12(t)揭示了要改善公交服务水平,首先得提高公交车辆数,只有公交车辆数增加了,才能干脆有效增加班次密度,削减乘客的候车时间,从而到达了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 根据对基模的分析,可以得到管理方针为: 公交公司可以通过增加公交车辆数来实现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 2二阶微小基模G13(t)揭示了若道路拥堵程度严峻,会导致乘客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加长,也会使得乘客心里焦虑担忧,让乘客感到不满足,说明白公交服务水平的降低。根据对基模的分析,可以得到管理方针为: 可以通过加强对交通道路的疏通管理来使道路拥堵程度降低,也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系统 动力学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