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汇总.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学问点总结汇总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运动、进展和转变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放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构
2、成的系统。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依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7日地平均距离为1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炙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干脆为地表供应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供应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
3、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四周地区、周期11年,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剧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 11太阳活动的影响: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中断;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一般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一般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
4、共性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全部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 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全部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
5、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转变规律: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
6、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缘由: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缘由: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24晨昏线:晨昏线是指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总是平分地球并垂直于太阳光。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推断方法:依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25、晨昏线上的信息:根据晨线和昏线的推断方法,可知晨线、昏线与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和夜半球、南北极。晨线与昏线晨昏线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日与经线经线圈重合即经过极点,但晨昏圈总是
7、平分赤道。晨线上各地正在日出,昏线上各地正在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8:00。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0。晨昏线假如与极圈相切,说明极昼或极夜的范围到达最大,也即是夏至或冬至。根据晨昏线推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2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7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8区时:一般实行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
8、时,而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9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赤道上不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面对运动方向。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0.地球的公转: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方向自西向东;轨道为黄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1月初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3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来年。移动规律如下图 31正午太阳高度转变规律:同一时刻,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地点
9、夏至日时,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地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的各地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32昼夜长短:有极昼、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极夜等5种状况。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而转变的,只有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其他地点只有在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等长。根据昼长可以计算出日出和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00昼长1/2,日落时刻=12:00昼长1/2。同一纬线上各点当日的昼长是相等的。
10、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是相反的关系,即北半球的昼长南半球的夜长。 33昼夜长短的转变规律:北半球在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旁边出现极昼。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以内。北半球在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旁边出现极夜。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以内。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34四季的更替:气候上,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春、秋二季温和宜人。天文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
11、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介于冬夏之间。 单元活动区分地理方向 35地图上区分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6运用罗盘的步骤: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假如记作NW则表示西北方向、NE则表示东北方向、SE则表示东南方向、SW则表示西南方向。 37利用手表定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较小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要留意时针应是指的当地的地方时时间。 38利用北极星定方向: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可以利用大熊座北斗七星勺子形或者仙后座W形来找出北极
12、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9地球的圈层结构:自外向里依次为: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 40地壳:是地球外表莫霍面平均深度17Km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高山地区比平原地壳厚。 41.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下2900Km之间,其上部有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42.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一下的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43岩石圈:是地球外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含软流层。岩石圈中的岩石有三类:岩浆岩
13、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4.岩浆岩:岩浆上升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 45沉积岩:岩石经过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石灰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46变质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大理岩。4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从各类岩石到新的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根据右图推断各类岩石和岩浆的方法是:先推断岩浆 岩,即来向只有一个箭头的是岩浆岩,因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而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和变质岩转化而来,变质岩可以由岩浆岩和沉积岩转化而来,岩浆可以
14、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转化而来。 48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凹凸起伏。 49、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化、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积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50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主要有褶皱和断层。5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而形成一系列弯曲变形,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前期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后期,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
15、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52.断层:岩层受到压力或者张力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岩层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悬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53探讨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和自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贮存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铁路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隧道还要避开建在向斜内部,应选在背斜构造中部。 54重要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积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
16、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口形成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积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凹地;风力积累作用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谷U型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特别留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积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也很大影响。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5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臭氧汲取紫外线、氧原子汲取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 56、大气的垂直分
17、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与人类关系最为亲热。特点:对流层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依靠二氧化碳和水汽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困难多变。平流层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臭氧汲取紫外线爱惜生物、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于飞机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其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主要意义。 57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干脆热源。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
18、76um,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 58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层后,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和平流层中的臭氧汲取紫外线,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汲取红外线,对能量集中的可见光汲取很少;地面汲取太阳辐射后增温,通过地面辐射红外线向外放射能量,绝大部分被大气汲取。因此,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干脆热源。 59大气逆辐射:大气受热后以大气辐射红外线的形式向四面八方释放能量,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6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个条件缺一不行,一是二氧化碳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储存能量;二是大气逆辐射将能量传给地面,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19、61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到达温室地面,使温室地面增温,而温室地面产生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使大部分的热量保存在温室内。62大气的运动:分为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对流运动和水平运动风。63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同一地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冷高压、热低压,高空相反。64.等压线和等压面: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叫等压线。气压相同各点连成的面叫等压面。在气温相同的状况下,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65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上升;地面受冷,气流下沉,
20、近地面气压上升,高空气压降低。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气压差异,引起大气从高压向低压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66常见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城区人口集中、工厂林立、车流密集,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上升;近地面吹郊区风。海陆风:海水的热容量大、升温降温慢,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上升;近地面吹海风。夜间,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上升;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近地面吹陆风。湖岸风河岸风与之相像,白天吹湖风河风,夜间吹岸风。 67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
21、差叫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是形成风的干脆缘由原动力。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68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引起地表水平运动偏向的力。方向始终垂直于风向,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69摩擦力: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反作用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70、风向:高空,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推断:面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偏90,近地面偏40-50 71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赤道地区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
22、压带;极地地区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高空气流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纬度30上空偏转成与等压线纬线平行,不断积累,产生下沉气流,在纬度30旁边的近地 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的气流从副热带 高气压带向赤道和极地流淌,流向赤道的气流补偿 赤道上升气流形成低纬环流。流向极地的气流在纬度60旁边与从极地流过来的较冷气流相遇抬升,在近地面形成了相对的低气压带,即副极地低气 压带,在纬度60旁边的高空,气压相对较高,气流流向极地和30上空,形成高纬环流和中纬环流,这样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三个环流圈,即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各形成四个气压带和三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 必修 一期 知识点 总结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