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
《2023年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驾驭系统的学问。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2023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3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接着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学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留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探讨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
2、观物质改变的奇妙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新奇和憧憬,是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爱好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相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究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视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相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培育学生对
3、微观世界学习的爱好。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新奇与憧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学问。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围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沟通: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
4、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实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老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究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验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试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其次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示学生到中学后还会有更深化的探讨,有爱好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
5、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视察、相互探讨、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 2) 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多于4个 不稳定 9老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分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练习,诱发思索 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 2练习:课
6、本习题。 教学设计说明 过去由于过分追求学问和实力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老师往往注意学问的灌输和解题实力的培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须要比较忽视。于是基本上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把一个个的学问点教给学生,学生记住结果并会应用解题就行了。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显得苍白乏味,学生学习方法不敏捷,死记硬背,学问驾驭不坚固。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1)观赏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巩固了原子结构学问
7、,同时提出“校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摆脱原子核的吸引”等问题,自然入了本课题的学习;(2)让学生猜想质疑核外电子运动,再借助挂图(课本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探究、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3)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钠形成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探究欲;(4)利用图示把钠原子和氛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明呈现,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针对学生的详细状况,若学生难以接受,可按教材要求简化过程);(5)借助视察挂图“l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表格形式进行学问类比,归纳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
8、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学问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好玩味地、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硬的化学概念变得活灵活现,易于理解。学生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渴望之情,能主动参加探究,建构新知,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形成科学看法和驾驭肯定的科学方法。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楚,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动身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加度高,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点评 选取核心概念离子为研讨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本设计体现了义务教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意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育。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
9、学问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1探究活动设计:(1)观赏科普小论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题学习欲望。(2)猜想、沟通、探究校外电子如何运动,体现对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培育。(3)角色扮演离子形成的过程,生动活泼,达到校志向的学习效果。 2扩展学习设计: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探讨采纳表格设计,体现了推理、归纳、分析实力的培育。 探究离子的形成 1、供应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视察原子结构示
10、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奇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忱高涨地参加,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探讨;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改变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主动设计多种方案: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老师更有
11、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老师要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分;对于方案、,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分析发生这两种状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好玩,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2023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
12、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学问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须要的化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留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留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
13、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很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相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试验和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分析,驾驭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困难性。 4、培育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育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4、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C和CuO的化学反应。 四、教法建议 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驾驭学问和学生实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本节教材特点可实行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让学生充分利用对实物的感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的教学中,可实行谜语,引出碳族“三兄弟”,通过猜谜语,对“三兄弟”有一个初步相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觉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忱。老师出示实物钻石、石墨等,学生自己视察、触摸、试验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区分,从而引出用途的不同缘由,老
15、师设问:二者组成相同为什么物理性质有那么大的差异?出示结构模型,学生对比分析探讨总结得出结论,在探讨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的学生有错的相识,这时老师要擅长引导,适时评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进一步建立物质的结构确定性质,性质确定用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突出试验教学,加强实力的培育。 (1)做好演示试验,培育学生的视察,思维实力及严谨的科学看法。 学生通过试验探究,使学生在加强直观相识的同时,通过反应发生的条件、现象,进一步理解反应的规律,顺当形成要领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为了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老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学
16、生猜想探讨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说明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另外,还要强调试验操作平安及应驾驭的试验技能等,如在探究C还原CuO反应的实险中,老师先对学生提出问题:C和CuO都是什么颜色?加热,试管中粉末颜色有什么改变?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视察到什么现象?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使学生带着问题视察,加强其对直观现象的相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化分析,理解现象的本质得出:碳具有还原性的结论。 (2)开展探究性试验,增加学生的体验,培育学生探究新学问的实力。 在教学中适当支配学生进行试验,既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又可使学生在对试验现象的分析思索中,加强对学问的理解,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学问的爱好,如木炭吸附性,先让学
17、生揣测红墨水中加入木炭的现象,过滤后看到什么现象,缘由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动手试验,做两个对比试验,通过探讨,得出结论,木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颜色渐渐褪去。 (3)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试验 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生活中的试验,亲身体会到化学学问就在我身边,学到书本学问,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学法指导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驾驭不同的学习方法。 如采纳:1、对比探讨法;2、试验探究法;3、自学阅读法;各种方法并用。形成良好的自学实力,培育了创建性思维。 六、应用与拓展 1、金刚石失踪案; 2、猜真假李逵 总之,通过以上教
18、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学问的形成、联系、应用和沟通过程中养成科学的看法,获得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用科学”、“做科学”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实力,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奠定基础。 2023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2通过学生试验手段,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视察实力、分析实力。 3在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和质变”的辨证规律。 4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酷爱科学。敬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
19、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据的祖国,为了表示他肯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确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试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试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窍不通。斗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强氧化性 设疑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演示浓硝酸与Cu反应 讲解从试验现象“红棕色气体生成”推断生成物中是N
20、02而非H2进一步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反应的本质是5价的氮得电子实力比H+1强。 学生试验比较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 记录并探讨 反应现象 产物 浓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 3气体颜色:红棕色 4反应猛烈程度:猛烈 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 3气体颜色:无色 (打开止水夹后)无色变为红棕色 4反应猛烈程度:缓慢 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 Cu(NO3)2、NO和H20 1与金属反应: Cu 4HN03(浓)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
21、稀)3Cu(NO3)2+ 2NO+ 4H20 讲解并描述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全部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设问比较浓硫酸的性质,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 练习与非金属反应:CHNO3(浓)SHNO3(浓)PHNO3(浓)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提问硝酸与哪些金属及非金属反应?产物是什么?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反应规律: 除Au、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化学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