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中庸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大学中庸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学中庸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大学中庸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校中庸读后感8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高校中庸读后感800字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绚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年伊始我院组织了对传统文化论语的学习,现在又组织学习了高校中庸,通过这两次学习,使我不仅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自身的指导意义。 “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
2、,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高校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高校的宗旨。看完这部分,使我懂得学习和工作都要有宁静和平的心智,这样才能神思平稳,去思索自己所探讨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这对于在法院工作的我来说特别重要,在开庭之前要仔细阅读每一本案卷,做好开庭前的打算工作,在庭审中抓住庭审过程的争议焦点,围绕争议焦点调查和审理案件,但是实践中,一般当事人大都缺乏出庭阅历和技巧,在庭审时提不出观点,抓不住重点,找不到焦点,而是实行平铺直叙的方法或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方法。这就须要法官有宁静和平的心智,神思平稳,思虑周详问题,以同等宽容的心态留意视察当事人的
3、心绪,体察当事人的心态,揣摩当事人的心理,以便刚好精确地“对症下药”,找准妥当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刚好化解纠葛。相反假如内心急躁,就很难去仔细全面的思索案件。 读高校的另一个深刻感受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外界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所支配,公允裁判,没有偏私。在详细审判诉讼案件过程中,要客观、中立,与各方当事人保持同等的距离,不偏不倚,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公正地裁判,公允地爱护诉讼各方合法的实体权益和诉讼权益。作为纠纷诉讼的终极解决者,必需保持严格中立的立场,本身不能代表任何意志和利益,只能通过依法确认的事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准则和对法理精神正确的理解
4、,公允地确定哪些利益当受排斥,哪些利益应予爱护,使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受到同等敬重、获得同等的法律爱护。 读完中庸,令我感受较深的就是要懂得“人类世界最重要的是人与人间的和谐共处”,这虽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但是这种为人处世的方法运用到我们法官的审判案件中就是和谐裁判,调解结案。享有东方阅历美誉的调解制度,就是强调“和”的效果,也是解决纠纷的最佳结案方式。目前较普遍的“大调解”机制的建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为贵”、“息讼止争”的优良传统。“和”并不是要回避冲突,而是要通过分析当事人心理,注意释明法律,查清案件事实,讲究方式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法律分析和事实分析,使当事人胜败皆服。通
5、过调解,不仅合理解决了冲突纠纷,防止冲突纠纷激化影响社会和谐,而且理顺了当事人的心情,缓和、化解了相互之间的对抗与冲突,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重建和谐关系的效果。 高校中庸读后感800字2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宏大才智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化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才智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简单,就是意思很难理
6、解。而以前读高校,有许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简单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协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相互谅解、相互关切、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
7、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书中说“性”“道”不行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惊”“隐显”“慎独”等方面培育自身的品德,驾驭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别,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高校生所必需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受怎样的挫折,
8、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缘由,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全书体例清楚,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休戚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尝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才智、处世之道。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简单呀!特殊是我们今日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许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苦痛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9、。 高校中庸读后感800字3 上学的时候读中庸,根本读不懂;听老师讲,反而更加糊涂。现在在师资建设工作了,慢慢的领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中庸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和思想方式。中,不偏不倚,庸,平常。既不过分也无不足。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需敬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给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化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大学 中庸 读后感 800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