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 高举旗帜,主动践行“四力”要求,用手中的笔、镜头、话筒礼赞新中国、描绘新时代,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全方位挖掘娄底儿女的奋斗故事。今日我就给大家整理了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1 用真情暖和人心,用双脚丈量新时代,用爱心传递正能量。他们或身在一线,经验重大事务报道;或深化基层,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天空58位演讲人专心记录着让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也用行动感动着他人,用好故事讲解并描述着广阔新闻工作者的心声。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董新英讲解并描述自己从2023年至今,走遍了黑龙江省28个贫困
2、县、近600个村,行程14万公里。作为黑龙江省十二届政协委员,她提交了多份聚焦精准扶贫的提案。“讲好龙江脱贫故事,守望每一个贫困村庄的乡愁,我与1778个贫困村的故事在接着。新闻记者始终在路上,走向2023年不言启程,只望远行。”她动情地说。 长达一个月的卧底,不惧威逼勇于揭黑,曝光违法犯罪行为西安广播电视台记者李诚讲解并描述自己作为一名调查记者的心路历程。“记者不仅仅须要能吃苦,更须要英勇与忠诚,我们发觉阴暗是为了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光明。”他用坚决的语气说,使命在心,重任在肩,这一份信念,不因科技进步而变,不由潮流变换而易,矢志不渝。 人民日报社记者张烁从前辈告诫自己的两句话讲起:要想把采访做
3、得生动,就要学会“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蹲在田埂上找感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是要着眼时代大局,把握“大势”“大事”;“蹲在田埂上找感觉”是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脚力”,把采访做得扎实、深化。在闻名植物学家钟扬离开的日子里,张烁一路追随他曾经的踪迹,行程1万多公里,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才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这名“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 中国边防警察报社的由永怀谈到自己作为驻西非特派记者,肩负新闻官和维和战斗员双重任务:“我时刻打算着,当祖国呼唤的时候,重返战场。一手握笔,一手拿枪!” 报告会现场,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力气的好故事生动呈现了新闻志向与职业精神,深深打动着在场听
4、众的心。 很多新闻从业者表示要以好记者为榜样,以好故事为动力,主动践行“四力”要求,追求志向、忠诚职业、坚持操守、甘于奉献。 鲜活的故事、感人的事迹让广西民族高校传媒学院的黄国春热泪盈眶,“真实的经验、真实的故事才能带来真正的感动,比任何文学形象都能打动人。” “好记者们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讲解并描述亲历故事、诉说内心触动、畅谈着新闻志向。我感受到了优秀媒体人的风度,感受到了平凡人的温度与力气。”当代贵州杂志社李思瑾说。 辽宁营口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雷鸣说,本次“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对自己来说是一次珍贵的学习经验,更是一次前进的鞭策。“作为一名记者,当看到新闻报道推动问题解决的时候,就更加真实地
5、感受到新闻的力气。” “听了好记者共享给我们的好故事,心里像打开了一扇窗。”鄂豫晥革命纪念馆的沈丹说,好记者们的讲解并描述给了她很大启发,“如何把红色故事讲得感人,让红色故事走进每个人的心里,我们还需加压奋进。” “记者老师们心中有大爱,用好故事诠释了责任和担当精神,他们的讲解并描述对我们是一次丰富的精神盛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播音系的吕佳姝说,好记者们的演讲激励着她投身新闻事业的决心,为了志向信念去追梦、去奋斗。 好故事讲到哪里,感动和力气就传播到哪里。好记者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呈现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英勇传播着中国声音,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也将吸
6、引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观后感2 一、践行“四力”,以人民为中心抓落点 作为主流媒体,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开动脑力,推出主题宣扬策划,不断为人民群众打造优秀新闻产品。 (一)找寻人民群众的关切,挖掘党心和民意的共鸣点 以浙江之声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向人民报告为例,其创新性地开拓了主题报道的传播格局,让重大主题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赢得浙江省党委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向人民报告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诸如新任县(市、区)委书记的工作状况,绿水青山有没有转化为金山银山,“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没有改出百姓的获得感、华蜜感等。以浙江省民生实事之一的“客车村
7、村通”攻坚行动为例,节目集中在“客车村村通”的攻坚克难上,17 位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向人民报告“客车村村通”的实施状况,节目的宗旨是促进惠民项目更好更快地服务于民。可以说,媒体通过节目呈现当地政府的作为,凸显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满足”的执政理念。 (二)在百姓中找寻源头活水,让报道更鲜活、 更具泥土气息 向互联网传播学习,变更过去传统媒体总结式报道、俯视式表述的传播模式,用平民化视角进行沟通对话式传播。在日常报道中,浙江之声记者活跃在不同县区、不同乡镇、不同村社,用各自的风格记录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场景。以“最多跑一次”系列报道为例,记者蹲点浙江省的一线办事部门,实地调查探讨,从中发
8、觉好的报道素材和典型案例,推出数篇“带响” 的精品报道。从“人”的个体感受说起,透过老百姓办事过程中发生的微妙改变来呈现“最多跑一次”工作的推动轨迹。如记者跟随杭州市民陈先生到浙江省出入境管理局办理出入境手续,10 分钟时间就办理了一家三口的护照。记者现场捕获到办事人员热忱接待的生动音响,透过老百姓的视角来讲解并描述“一窗办理”、流程简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 身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践行“四力”,扎根人民,才能让我们的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三)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融媒传播上下功夫 针对时代特点,创新传播手段,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9、发展,是新闻工作者应对传媒格局改变、引领时代进步的关键所在。仔细践行“四力”,打造有情怀、有温度、有味道的精品融媒力作,是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制胜法宝。 去年以来,浙江之声致力于打造可听、可读、可视的融媒体新型广播,频率特地配备了可视化设备,培育全媒体记者。2023 年 12 月 25 日杭黄高铁(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高速铁路)通车首日,浙江之声推出特殊直播节目最美杭黄看“浙”里,整合富阳、建德、桐庐、淳安等沿线县(市)广播电视台,打通媒体融合“最终一公里”,实现新闻生产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体传播。同时,记者提前蹲点沿线各站,以走街串巷的方式,走访
10、当 地百姓生活,呈现杭黄高铁沿线美景、传递沿线好故事。为做好二次传播,浙江之声独家策划了视频直播,用视频记录了一对金婚老人乘坐高铁重游故地的暖心故事。这组短视频在“今日头条”“人民号”“央视新闻” 客户端、新浪微博等平台发布后,点击量破千万人次。 传统媒体的转型绝不是简洁的传统内容的平台转移,而是运用现代手段、全新的平台,更好地提升媒体公信力,放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可以说,在技术驱动环境下,采编人员的脑力和笔力得到了一次整体的提升。 二、践行“四力”,记录时代变迁 浙江之声践行“四力”要求,致力于打造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建立一支兼具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的采编队伍,持续深化“走转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记者 讲好 故事 网络 直播 观后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