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记叙文阅读-描写-侧面描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记叙文阅读-描写-侧面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记叙文阅读-描写-侧面描写.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记叙文阅读-描写-侧面描写 记叙文阅读-描写-侧面描写 【中考真题链接】 花朝节的纪念 宗璞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叔明是母亲的字。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
2、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假如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干脆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支配到有阳光的地方,不管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缘由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即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受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波
3、医院。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靠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瘠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其实母亲的才能绝不只限于持家。母亲毕业于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曾任河南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算术教员。她有一双外科医生的巧手,还
4、有很高的办事能力。 50年月初至1966年,母亲做居民委员会工作,任北大燕南、燕东、燕农、镜春、朗润、蔚秀、承泽、中关八大园的主任。曾为家庭妇女们办起装订社、缝纫社等。母亲不畏辛劳,常常坐着三轮车来往于八大园间。这是在家庭以外为社会服务,她觉得很神圣,总是全心全意去做。50年月有一次选举区人民代表,不记得是哪一位曾对我说,;任大姐呼声最高;。这是真正来自居民的声音。 我心中有几幅图像,愈久愈清楚。 一幅在清华国乙所,有一间平台加出的房间,三面皆窗,称为玻璃房。母亲常在其中办事或休息,她那时也许不到四十岁,身着银灰色起蓝花的纱衫,坐在房中,鬓发漆黑,肌肤洁白。常见外国油画有什么什么夫人肖像,总想
5、怎么没有人给母亲画一幅。 另一幅在昆明乡下龙头村。静静的下午,泥屋、白木桌,母亲携我坐在桌前,为我讲解鸡兔同笼四则题。父亲从城里回来,点说这是一幅乡居课女图。 还有一幅图像便是母亲弯着腰站在欢快的流水中,费劲地洗衣服,还要看着我们不要跑远,不要跌进河里。 60年月末母亲患胆结石,常常大发作,痛苦,发烧,最终不得不手术。夜里推动手术室,父亲和我在过厅里等,很久很久,观察手术室甬道那边推出一辆平车,一个护士举着输液瓶,就像一盏灯。我们知道母亲平安,仍能像灯一样给我们全家以光明,以暖和。这便是那第四幅图像了。 母亲虽然身体不好仍是操劳家务,真没有过一天悠闲的日子。她总是说,你们用心做你们的事。我们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记叙文 阅读 描写 侧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