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唐山大地震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唐山大地震观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震与不震 评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教化中成长,而我们短暂的生命旅途,是接受不同文化洗礼与熏陶的过程。当然,接受文化的途径是多样的,电影,则是我们获得知识、智慧和生命快慰感的途径之一。然而,对电影,懂得它的本体,了解它的语言,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也许我并没有办法更加专业的去鉴赏一部影片,但我还是非常想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对一部电影的感悟。唐山大地震是近几年来最震撼我的一部影片,很多次的反复观看与体悟,而每一次都能有着强烈的感受。 唐山大地震
2、改编自余震这部小说,而影片并没有同小说取一样的题目,其实我认为,“唐山大地震”并不仅仅只是几十秒的灾难,更是震后几十年来一个城市、一段人生、一个心灵以及一种情感的重建。这才是完整的唐山大地震,是长久的撼动着我们的唐山大地震。电影的片名紧扣其内容与主题,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与他们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住在狭小简陋的房子里,但这丝毫不影响一家子的温馨与和睦。方大强这次出车回来,给娘仨带来了普通人家难得一见的电风扇,此时一家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可是谁都不会想到,几个小时以后,一家人的幸福竟会被那样惨烈的撕碎。凌晨3时42分54秒,唐
3、山大地震,为救孩子,丈夫方大强死了。方登方达被同一块水泥板压在不同的两头,只能救一个,决定权交给母亲,然而一个年轻的母亲在这样的绝境下无奈的发出“救弟弟”的声音。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母亲的宣判,命运让她成为了最残忍的人。夹裹着灰泥的大雨倾盆洒落,黑色的天幕下哀鸿遍野。这个充满了爱和悲剧的决定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并且让幸存者陷入了32年的情感困境,构成了爱和恨的纠结。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坚强的生活,而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23秒的天崩地裂,让母女姐弟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的生命轨迹才重新有了交点。他们最终的相认,应该会是他们彼
4、此之间最终的释怀。 然而关于电影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母亲李元妮,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三个人,两个世界,他们怀着不同的痛苦和感受过着生活。 李元妮因为丈夫在地震的关键时刻拉了她一把,成为了此次灾难中那个的“幸运者”,但她却失去了恩爱的丈夫,并因为她的选择而失去了可爱懂事的女儿,被救起的儿子还少了一条胳膊。“就我一个人没事,对不起”李元妮反复地对她的婆婆大姑姐说着,我们能看得出她内心的那种愧疚和绝望,深深地感触到:死者容易、生者更加艰难呀!震后的这32年,她每年都要为丈夫和女儿烧纸,每次都要告诉丈夫和女儿新家的地址,一遍又一遍。她拒绝了对她有好感的男士的追求,放弃了重新拥有幸福生活的机会,孤独的生
5、活着。她也执拗的拒绝了儿子让她住进高楼大厦,改善生活条件提议,一直住在那她认为丈夫和女儿已经熟悉了的平房小屋,等待着亲人的归来。她带着对已逝亲人的感激和愧疚,守着心里的那堆废墟在生活,最常说一句话就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而地震中女儿方登,她恨母亲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她,于是在她大难时奇迹重生后,她远离了母亲,再也没了声息,她借这种方式表达着她心中的不满,也以这种形式报复着母亲。其与养父母之间也存在着隔阂,对他们还比较冷漠,其实这都根源于自己的“被放弃”、“被伤害”。读书期间她意外怀孕,她坚决的拒绝了不愿承担责任的男友让其做人工流产的要求,宁愿放弃自己大好的前程也要留下这个孩子,就是因
6、为她是“地震孤儿”,尝过那“被放弃”的滋味。童年的阴影使得女儿一直不愿意原谅母亲,直到汶川大地震,女儿在参与救灾时目睹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无奈选择,并且也知道了母亲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后,才开始了她的心灵救赎之旅。 相比之下,弟弟方达就幸运了许多,地震时母亲给了他生存的机会,他一直说对他的媳妇说,母亲给了他三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时;第二次是小时候的一场大病,母亲的坚持使他逃离了鬼门关;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时,母亲放弃了姐姐而选择了他。他很感激母亲,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孝敬着母亲。为母亲买房想让她生活的好些,把自己刚满月的儿子留给母亲害怕她孤独对于过去的灾难,他不能也不敢忘记,但那时他毕
7、竟还只是个孩子,他要长大,生活必须还得继续。地震没有把他摧毁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自强,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整部影片,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没有一句多余的赘述,简短却震撼力十足。整部电影,情节突出重点,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精炼并节奏感十足。影片的确十分煽情,但情煽得很隐忍,点到即止。比如,李元妮拒绝其他男人对她的示好时,只说了两句“不可能”,简单,却表现出了她内心的无比坚定。影片把姐弟相认的场面完全剔除,直接切到回家认母,这也很好的控制住了情感,让所有的点都聚到一块儿,最后迎来高潮。影片把姐姐方登怀孕后的命运,以及弟弟方达的成长经历简单的一笔带过,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母女如何相认
8、,如何走出心结宽恕彼此上。如此,“地震”就成为了一种背景,“唐山”便成为了一个形容词。逃不过劫难,却必然重生。 而影片中极多的细节,正是带给我极大震颤的根源。一个个细节,让我看到了32年亲情的重新构建与心灵的重塑;让我感受到了在自然面前,灾难面前,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渺小与无力;让我看到了关于生死的抉择中,我们会有的不知所措与无可奈何;让我明白了命运里我们那些不得不的牺牲。 地震后,元妮站在废墟上神经质的叫喊着“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救吧,求你们了,下辈子我给你们当牛做马。”在人们再三催促下他安静了一会,然后轻轻说“救弟弟”,然后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想要
9、责怪她的选择,只是因为那样的境地,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那么的无望。而这个选择却让我深刻的明白,她没有不爱,只是没有办法。 当元妮被儿子问到为什么不再找一个伴儿时,她说:“有哪个男的能用命对我好啊!要不是你爸拉我,进去的就是我,死的就是我!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她用一辈子的坚持来诠释对爱的坚贞,向所有人证明她活下来的意义。她是极度痛苦的,也许当所有人都理解了她当初的选择时,她也没办法原谅自己。她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失去,真正的没了。春节将到,方登带着生下的女儿回来看养父,养父平静的问道“这些年不想回来?来封信来个电话总可以吧?”方登说“我怕您担心。”“怕我担心,”突然拍着沙发像个孩子一样的埋怨道“
10、我天天担心!你去哪儿啦!”眼泪夺眶而出。我们总以为远离就可以避开一切,殊不知,我们从来就不是独立生存的个体,那些爱我们的人从来就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惦念,不管走去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终究无法舍弃他们,他们对我们的爱,永远都会死死的存在于那里。 然而当老战友叫养父去吃年夜饭时,养父幸福而略带炫耀的说:“老马,去不了,去不了,今年我女儿带着我外孙女来看我了,我们正在吃饭呢,不能去了,我这边也是一大家子”听到这句话,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矛盾,是的,三个人,就是一大家子。原来,富有从来都是以爱来计算。三个人又怎样,依然是满满的幸福与满足,只会比别人多,绝不会比别人少。 当方登回家与母亲
11、相认时,轻轻推开的大门,母亲在小屋里包饺子,当方达对母亲喊道“我姐回来了”的时候,没有激动的相拥和过于兴奋的表现,元妮平静的说“进屋吧。”方登进屋后看到了遗像前,水盆里的西红柿,这时母亲说道“西红柿都给你洗好了,妈没有骗你。”这迟来的番茄不仅仅是当年的那个口头承诺,更是母亲32年来的悔恨与愧疚。然而看着泪眼朦胧却一字未发的女儿,元妮跪了下来,迟缓地说道“我给你道个歉吧。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啊,登儿。妈对不起 但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呢 我还以为你在你爸那儿,你咋不说呢。”如此真实的情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不争气的眼泪只得再一次涌出。母女的相拥,情感得以重建,那些被伤害过的、被重创过的成为阴霾了的阴影随之抹去。 然而影片最后那缓缓出现的罹难者纪念墙记录着当年那场毁灭性的灾难,死者已安息,生者要更坚强,因为他们是承载着无数已逝者的生命和梦想在生活。对于这场地震,震了的,是房屋、是瓦片、甚至也有心灵与亲情。但依然存在着不曾被震动的东西,然而,不震的,是对生命的渴求,对坚持的演绎,对大爱的紧握。冯小刚导演用唐山大地震把一场天灾,变成了一道命题。有多恨,就有多爱;有多坚持,就有多痛苦。但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亲人永远是亲人。爱,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