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于其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多样、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和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1篇: 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做任何处理。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2、的有21.8万个,仅占37%。可见,农村垃圾治理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也不再单纯,特别是农药的包装袋/瓶、日用化工产品等垃圾处理处置水平较落后,或者得不到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收运体系缺乏,导致垃圾随处乱堆,污染了河流与土壤。近几年,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2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垃圾、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1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2023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要求,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3、。202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目标任务为:到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干净、整洁、便捷。2023年11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同年12月26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启动村庄规划、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强有力的推行机制由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及分布状况、服务范围、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区域特色明显:一种是经济发达型农村。这类农村主要特点是人口密
4、度大,分布较为集中,整体发展水平高、城乡一体化水平高,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第二种是发展型农村,这类农村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时期,能较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三种是经济落后型农村,一般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垃圾收集运输难,实现城乡一体化现实很骨感。此外,南北方农村的生活垃圾区域差异也较明显,南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厨余为主43.56%,其次是渣土26.56%;而北方地区许多地方为燃煤区,生活垃圾无机成分含量较大,主要以渣土为主64.52%,其次是厨余25.69%;其他组分差异较小。目前各地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从管理机制、经营模式、经费分担机制、处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尝试。一般,由省
5、级确定全省治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市、县、镇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目标、统筹部署、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比如四川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重点,由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省以下各级政府也是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共有住房城乡建设、环保等38个省直部门参与;同时,加强问责制度建设,自2023年以来,因治理工作不力受到撤职等处分的干部就有402人。初步探索多元化经营政府正在尝试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来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市场化运营模式主要有BOT模式、BT模式,EPC模式也有涉及。典型案例:山
6、东省金乡环境综合整治BOT项目,由某专业环保公司承担了山东金乡下属13个县镇6座二期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13座垃圾中转站及购置相关配备机械设备、清运车辆,负责所有乡镇的日产日清。项目投资356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特许经营期限为25年。探索经费分担机制。建设费用主要由政府出资解决,运行费用则由政府和村集体、村民共同承担,既可以弥补运行经费缺口,又可以让村民主动配合开展分类减量工作,还可以让广大村民成为义务监督员。典型案例:广西通过筹集、管理村庄保洁费的方式向每户每月收取35元,共自筹村庄保洁费806万元,占城乡垃圾治理总投入的23.17%。确定适宜的处理模式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
7、异,且因村镇生活垃圾产生源点多量大、组分复杂、布局分散、不利收集等特点,决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相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模式不能直接在农村应用。目前,较适合农村垃圾处理的模式大致有几种:源头分类减量、适度集中处理模式:主要特点是源头分类减量后,区分近郊、远郊、偏远村庄的不同,分别选在县、镇或村,以户分类,村收,就近就地处理、户分类,村收,片处理、户分类,村收,县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适宜区域为经济欠发达且区域面积较大地区。广西已编制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包括3种模式13种方案,选择30个乡镇和村庄开展片区处理试点和边远山区农村就近就地处理试点。城乡一体化模式:主要特点是由
8、各级环卫部门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收集运输,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理。适宜区域为经济发达地区,城乡接合紧密地区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的生活垃圾收集行政村比例超九成,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八成。新型城乡一体化模式:主要特点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统收统运模式,实行管干分离,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集中到县进行最终处理。其优势表现为,可有效解决传统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链条长、枝节多、重突击、重复作业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目前,山东全省有76个县(市、区)已有尝试工,并实现了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多数村庄具备了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农村垃圾处理标准
9、有待完善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技术及处理设施标准目前基本是个空白。据了解,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术规范、小型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厂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简易堆场封场技术规范等现已列入标准修订计划。就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来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还是参考城市标准,但是农村各项基本条件与城市差别较大,当前还是要有针对村镇垃圾处理特点的收运设施标准。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技术体系,即健全源头分类收集、封闭式运输、无害化填埋的完整标准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需要针对农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填埋气的收集、处理以及监测给予技术指导。环卫专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2023年
10、1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强调:郊区县在编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也应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郊区县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宏观导向。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创新从政策层面来说,要加大政策投入。2023年中央安排1032.5万元财政经费,重点支持湖南、湖北、安徽、四川和重庆等17个省(市)的112个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试点示范。2023年7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提出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以往,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环卫部门直接管理,负责
11、镇村环境卫生包括村庄保洁、垃圾清运、所有日常养护管理任务,这是由政府直接从事环卫生产和作业养护的作业形式。如今,一些地区尝试采取PPP模式,就是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以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加环卫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环卫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目前,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领域,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尝试与企业合作,采取PPP模式运作。如山东省采取合资、合作、PPP、BOT、TOT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目前该省30%的垃圾处理场有社会资金投入,吸引资金50多亿元。再就是加强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相关项目提高授信额度、增进信用等级。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
12、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垃圾处理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张益: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区域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初见成效。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区域差距大、处理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东部地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比例达82%,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68%;中部、东北地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比例也超过50%;但西部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均相对滞后。模式粗放污染严重许多地方处理模式粗放,收运处理过程污染严重,一般有三种情况:较差的情况是,基本没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垃圾随处乱堆,甚至直接倾倒在河道;一般的情况是,设有简易垃圾收集点
13、,但没有密封、清洁措施,最终采取简易堆放;较好的情况是,收集点转运至简易垃圾填埋场,但成本较高,资源浪费。问题很多原因复杂如此种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基础薄弱。一些地方经费匮乏,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导致如下问题:一是收运设施缺乏或简陋;二是以人力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三是收运不及时;四是处理以简易填埋为主;五是大量堆场污染环境亟待修复。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有效的行动机制,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管理体制不清晰,职权不明确,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村民环保意识不高,没有兼顾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对于经济欠发达、面积较大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分类、分片、分级处理模式,
14、源头分类减量后,区分近郊、远郊、偏远村庄,分别选在县、镇或村进行最终处理:距离县处理厂20公里范围内村收镇运县处理;20公里范围外,村收镇运片处理,通过片区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场;20公里范围外,位置偏远的农村,就近就地处理,强调分类处理。加大投入初见成效近几年,各地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均加大了投入。2023年以来,山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1.3亿元,目前有76个县(市、区)实现了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2023年以来,四川大力推进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处理。2023年以来,安徽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5亿元,县(市、区)投入财政
15、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23年以来,广西加大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两年内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增加30个百分点。第2篇: 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我国农村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建设方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的细胞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23年起,我
16、国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进一步组织开展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内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加,由于缺乏专门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运行管理机制,农户的生活垃圾多被随意堆放、就地焚烧,多数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仍未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大量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侵占大量土地,散落村头屋旁,造成村庄环境面貌较差;生活垃圾乱抛乱撒,大多散落在农村河沟边且相当部分浸泡在水体中,甚至部分地区将收集好的垃圾运送到附近的河道违法倾倒,造成地表水体污染;垃圾渗出液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和农田后,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此外,垃圾堆
17、放村头,蚊蝇鼠害滋孽,部分垃圾本身就含有病原体,也成为疾病的孳生地和传播源。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以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现状1.1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现状我国农村人口2023年为62961万人,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各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在0.241.2kg/d之间。按人均高限1.2kg/d计算,年产生生活垃圾27577万t;按人均低限0.24kg/d计算,年产生生活垃圾5515万t,因此我国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量在5515万t27577万t之间,按平均0.4kg/d计
18、算,年产生生活垃圾9192万t。一些研究者对我国各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组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组成为厨余垃圾,其余为废弃塑料、废纸等可回收垃圾以及灰渣,各地区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垃圾可降解比例在42.26%82.66%之间。不同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垃圾组分比例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我国南北地区差异较大,北方还有许多地方取暖做饭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生活垃圾中渣土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满国红等对我国北方辽宁省4个乡镇及4个村庄居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各调查点的灰土类垃圾含量较高,灰土类垃圾达38.07%;陈志明等选取地处我国南方的广西5县区153个自然村9432户农户作
19、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居民生活垃圾的产排污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广西等地区农村沼气池入户率较高,一般不使用煤作为燃料,且过冬不需取暖消耗,垃圾中几乎无渣土的成分;陈昆柏等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砖瓦灰渣等无机物的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以电和液化气等燃料为主,燃料灰渣产生百分比低,反之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收入低,生活燃料主要以原煤林材为主,因此垃圾中灰渣成分高,说明无机灰渣的含量还受到能源结构的影响。此外,由于食品类消费的季节性变动和村民返乡人口数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人均产生量和日产生量各月份也会有一定的波动。1.2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现状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处于
20、初步探索阶段,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在一些试点地区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在广东省已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19个县(市、区)中,生活垃圾主要丢弃地点为垃圾箱(池)的占56.16%其余依次为房子周围的固定点和随意丢弃,分别占37.74%和6.11%;大部分地区有专人负责垃圾的收集,收集方式以定点堆放为主,占55.26%,其他依次为统一收集和随意堆放,分别占32.37%和12.37%,且有垃圾专门收集处的地区乱扔生活垃圾的现象明显少于无垃圾专门收集处的地区;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占46.05%,其次是焚烧、外运、无处理、高温堆肥和再利用,分别占33.95%、12.89%、2.63%、2.37%和
21、2.11%。但是,农村生活垃圾最终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广东省19个调查县平均覆盖率仅为40.72%。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多数地区生活垃圾仍处于无序抛洒状态。调查显示,河南省新郑市46.46%的农户选择随意乱倒垃圾,16.16%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回收利用,18.04%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堆放到固定地点集中处理,10.86%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填埋,另有8.48%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就地焚烧。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垃圾治理较好的地区已在农户的生活区附近装有垃圾桶,并进行定期处理;而在垃圾处理相对落后的地区,垃圾堆放仍然呈现乱堆乱放状态。2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2.1管理机制问题()缺乏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法律
22、规定和相关标准。我国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未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提出要求,迟至2023年4月24日通过的修正案才明确了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49条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而实际上仅在近两年才有若干省份开展了地方性法规的尝试,这导致我国农村目前缺乏生活垃圾的专门法律规定。()缺乏农村生活垃圾专门管理机构。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管理主要在各城市的城市管理局或市容管理局等部门,这些部门明确的管辖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农村未纳入其管理范围内,这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没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进行管理,作为纯公共服务
23、领域而没有组织、资金、人员提供相关服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未纳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我国虽在一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技术规范中已提出四级管理体系,但是在多数地区未建立其管理体系,即使在城乡结合部同样存在不能将其真正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的问题,使城乡结合部常常作为各城市卫生管理的死角成为其卫生城市创建的瓶颈。()缺乏对村镇干部考核机制。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但是在GDP主义的发展模式之下对干部的考核目前仍将经济增长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服务绩效未能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得到真正落实,也没有相应的惩戒和奖励机制,使得干部既没有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压力,也缺乏做好环境卫生
24、工作的动力。2.2规划问题()垃圾收集点选址规划缺乏对农村分散居住等特点的关注。影响村民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42.3%的村民认为是距离问题,57%的村民表示如果距离合适的话愿意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我国农村的生活垃圾堆放场地都离居民生活区不远,但由于用地问题,通常集中在村四周的河道、沟渠、水塘、树林旁边。据调查显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59.4%的垃圾堆放在河道、水塘旁边,16.2%的垃圾堆放在树林旁边,另有8.3%的垃圾堆放在村中的道路旁边,而垃圾堆放到指定地点的比例仅占11.3%;在其中一个村庄的7个大型垃圾堆放场地中,有3处直接接触水源,3处位于村中道路旁边,且常年堆积,只有
25、离村子比较远的1处垃圾场地有定期的垃圾处理车清理。()垃圾处置设施规划缺乏环境评估。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距离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等)较远等特点,加之县区经济实力不足,一些地区直接在村头建焚烧炉,以解决村庄垃圾的最终处置问题。据环保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调研,有些乡镇临时圈地将垃圾堆放于无任何防渗措施的郊外,如霍山县在乡镇建立了一批小型垃圾焚烧炉处置生活垃圾,但是小型垃圾焚烧炉运行稳定性差,存在较大环境风险。2.3设施建设问题()村组环卫设施建设不足。长期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环境卫生未得到重视,大多数村组尚未建设环卫设施,目前仅在部分城乡结合部以及在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26、支持的试点示范区开展了相关环卫设施的建设,垃圾收集设施不足导致多数农村不得不处于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状况。()最终垃圾处置场所建设滞后。由于垃圾填埋场设置要求越来越高,垃圾焚烧项目近年来遭遇阻力较大,各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体滞后。此外,由于各地过去环卫规划多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量为依据,导致新增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接纳能力不足。据广东省19县的调查显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覆盖率仅40.72%。2.4资金问题()环卫设施建设经费缺口大。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环境卫生未得到重视,环卫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目前仅在部分城乡结合部以及在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支持的试点示范区开展了相关环卫
27、设施的建设,环卫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江苏省利用23.1亿元资金三年建成1028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建设工程,按此计算,我国共有大约60万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工程需要约1.35万亿元。()农民缺乏环保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2023年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96元,远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6955元的水平,农民本身环保支付能力不足,同时也缺乏环保支付的意愿。如对无锡市郊区农民环保支付意愿的调查显示,65.7%的人希望政府全部支付,33.4%人选择主要由政府出钱,村民适当交一点,只有0.8%的人选择主要由村民集资,政府适当补一点;但是在具体环保支付意愿调查中,高达72.2%的人不愿
28、支付环保费用,25%的人愿意每人每月支付010元,仅2.8%的人愿意每人每月支付10元以上。()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经费无来源。目前我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针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不允许用于后期运营维护。如在我国华东地区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调研发现,许多环保基础设施没有正常运行,成为面子工程或者晒太阳工程。按照环保基础设施维护及运行管理费用占其建设费用的20%计算,浙江省农村环境整治维护运行费用每年需要3.8亿元,全部建成后所需费用达67亿元。由于国家专项资金没有运营维护资金,地方上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无力承担环保基础设施日常运营维护资金,使设施得不到正常的运行维护,导致工程设
29、施移交当地后往往不能得到长效运行。()有限资金被挪作他用。目前我国环卫建设资金有限,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相当部分地区村镇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在一些地区把专项经费挪作他用,层层雁过拔毛,导致环卫建设经费更是雪上加霜。2.5技术问题()农村垃圾的处置在技术上常直接参考城市处置模式,缺少对堆肥等资源化利用的设计。据宋欢对广东农村地区的调查,在沼气普及的农村,仅7.29%的农户有餐厨垃圾产生;而在无沼气池的农村,有餐厨垃圾产生的农户高达50%。但是,在实际生活垃圾处置中多直接参考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忽略了农村生态系统,尤其是农业生态系统自身对有机废弃物的消解能力,这样一方面不得不加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
30、、处置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有机肥的不足,还将导致我国化肥投入过大。()规划设计缺乏科学规范的技术审查。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体量较小,未能参考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和设计的相关规范,建立起自身规范的技术审查制度、机构、人员及相应的审查要求。2.6运行问题()尚未建立制度化保洁队伍。由于保洁队伍建设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村仅在部分试点示范地区农村建立了保洁队伍,多数农村尚未建立起制度化保洁队伍。即使在试点示范地区农村,因检查需要成立了保洁队伍,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监督考核机制也流于形式。()缺乏对农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由于农民缺乏环境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相当部分
31、村民仍随意丢弃垃圾。如对无锡市城乡结合部锡山区农村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村民认为村庄环境破坏与村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相关。3对策与建议3.1法制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法律法规体系。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细化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中要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要求;三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各地方应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此外,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对法
32、律法规的必要补充,应尽快制定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要求相适应的城乡规划强制性技术规程和标准。3.2规划保障()强化规划。规划先行方能确保农村环卫体系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因此需制定明确的规划细则要求,充分利用规范的规划技术支持,并通过前期的规划保障后期建设运行的科学合理性。()优化规划。垃圾收集点选址规划应重视对农村分散居住等特点的关注,合理规划安排垃圾收集点、转运站,便于后期村民的定点投放、收集和运输,避免因不合理布局带来的运行不便。3.3环境管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专门管理机构。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纳入现有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局或住宅建设部门的职能范围,并对与农村不相容的城市名称
33、微调,同时通过成立专门的农村环保管理机构来加强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强化政府统一协调、乡镇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政村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合理就地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以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为主体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作网络。()建立保洁队伍。乡镇成立环卫所,并配备专职环卫管理人员,在行政村建立和完善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三员队伍,按照定职责、定内容、定时间、定范围、定报酬五定方针,建设稳定的保洁队伍。同时,加强保洁员工作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作业人员报酬挂钩制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通过县对乡镇、乡镇对村、村
34、对保洁队伍自上而下三级联动的考核督查机制,实行层层监督,严格考核,并充分发挥各级环保部门监管职能,将农村环境保洁工作、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与各项创建、考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年度考核成绩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和乡镇文明建设考核。3.4资金支持()资金保障。加快制定、完善和细化可操作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财政投入政策,提高农村环卫设施的投资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其他废弃物处理的要求,明确社会性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只能是地方政府;同时,制定和推行相关环境经济政策鼓励民资投入农村环卫建设,并参考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投运营经验,积极引入社会
35、资金,提高设施运营效率。()补助安排。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补助安排:在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堆肥厂运行管理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垃圾处理设施设计与成本核算的同时,充分考虑农村、农民自身的支付能力,按农民平均年收入水平建立有利于弥补农民支付能力不足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补助标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运转和维护补助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运转和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具体包括垃圾桶的更新和修复、垃圾中转站的维护、垃圾清运车的维护等,根据村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安排补助金额支付,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常运转和维护;农村生活垃
36、圾处理费用补助安排:除去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运转和维护费用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本中还有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环节产生的垃圾管理支出,此部分成本包括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的人力成本、运输车辆的燃料费、处理生活垃圾过程中除设施建设外的其他成本合计,农民通过承担大部分处理费用落实生活垃圾处理义务,在此基础上,国家对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村民进行补贴,减轻其经济负担。()资金监管。制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审计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前要组织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绩效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3.5技术支撑()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为减轻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压力
37、,降低资源浪费,满足农业生产中对肥料的需求,应加强堆肥等分散式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起规范的技术审查制度。建立相应的技术审查评估机构和专业技术队伍,明确审查程序和审查技术要求。3.6社会支持()加大农村基层领导及广大村民的培训力度。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渗透到村民日常生活之中,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实行环境决策民主化。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布点、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举行论证会、听证会等,征求农民的意见,保护农民的环境权益。()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生
38、活垃圾分类教育、堆肥技术等工作中。4结语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规划不合理、设施建设滞后、资金不足、技术支撑不够以及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针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和标准,强化、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规划,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专门管理机构、协作工作机制、保洁队伍、健全的考核督查机制,加快制定、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财政投入政策,合理安排补助,加强资金监管;加强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规范的技术审查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实行环境决策民主化,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从法制保障、规划保障、环境管理、资金支持
39、、技术支撑和社会支持六方面加以改进完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水平。第3篇: 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州部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分析,探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进行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建议。农村生活垃圾环境污染治理对策一、吉林省延边州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94.7%。作为农业大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合理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吉林省延边州处于我国农业大省吉林东部,人口约为227.16万人,其
40、中农村人口约为79.42万人,按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计算,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28.99万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量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尤其是农村生活垃圾,不再以可自然降解的有机物成分为主,塑料袋、塑料瓶、玻璃制品、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等不可降解的垃圾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延边州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有机垃圾,主要包括剩菜饭、菜帮菜叶、瓜果皮核等;二是无机垃圾,主要包括炉灰、煤渣、废弃砖瓦等;三是塑料垃圾,主要包括各类食品包装袋、破旧塑料膜等;四是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农药瓶(袋
41、)、废旧电池、旧灯管灯泡等。经走访调研,延边州地区的农民更倾向于继承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的认知不够,且由于早期农村在现代化转型期间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机制和处理设施并不完善,在延边州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大量生活垃圾被随意堆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二、吉林省延边州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产生冲突。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延边州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960元,年均增长11%。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村民消费总量日益增多,消费种类也日趋多样化。但村民的生活方式没有随之变化,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生活,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42、、堆放,导致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其次,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污染的理解还存在偏差。据早期调查,只有58.2%的村民知道环境保护,54%的村民认为我国环境问题严重,而有48.1%的村民完全没听说过环保政策法规。尽管近些年来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断提高,但受到农村地域的限制,大量村民还无法正确认识垃圾的危害性。即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也可能出于观念的影响,仅仅关注房屋中的垃圾,对路边、田间存在的垃圾不予以重视。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延边州环保局主要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对农村环境保护研究的少,投入的少,导致城市和农村环境二元结构的发生;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
43、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加上农村地域辽阔、村民居住分散,环境监管的难度大增,更导致监管无法落实。最后,城乡差异导致了技术上的限制。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村民的生活习惯,决定了成熟的城市模式无法直接迁移到农村;而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建立的处理模式还不成熟,无法较好地解决垃圾问题。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处理对策和建议(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分期建设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规划,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处理。合理布局公共厕所、废物箱、垃圾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以及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环境卫生停车场等。针对建设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工
44、程设施及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工程量,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安排分期建设。(二)健全环保队伍,积极推行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23年修订)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规范。各级领导班子应按照规范要求,健全农村环保队伍,落实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并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指导各村垃圾填埋工作,确保生活垃圾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进行处理。市、县环保局也可办不定期对所辖村庄开展检查,监督相关人员落实保洁工作。(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全方位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在资金方面,可以采取村民贡献点、乡镇拿点、县财政补贴点的方式,吸收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人员自觉加
45、入到农村清洁队伍,建立村级垃圾收集系统。(荆涛,2023)我国原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以村为单位进行收集并集中分类处理的模式,但存在工作繁重、成本较高等弊端。2023年,陕西省千阳县率先转变原有的集中分类模式,调整为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延边州地区,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自觉爱护环境、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缴纳保洁费用的良好习惯。(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农村村民逐步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及观念通过播放环保影片等宣传活动,使村民认识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境保护中发挥个人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中的陋习,如垃圾随处堆放等。提倡减少过度包装商品的购买,绿色消费、合理消费。组织村民参观垃圾处理站等简便的生态循环系统,使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鼓励他们加入到生活垃圾处理的队伍中来。参考文献:1刘青松.苏北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及管理方案的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1):6-92荆涛.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的建议J.科技资讯,2023(30):122-122.3姚步慧.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