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列子,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通过翻译全文,能够概括此寓言的寓意。(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杞人居安思危、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演读法、赏读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叫作“看图片猜故事”。同学们看,第一张图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出示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图片)同学们真聪明,都猜
2、出来了,那同学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都出自哪本书吗?他们都出自列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杞人忧天这篇课文也出自于列子。二、简要了解列子及列子 列子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在了解了列子这本书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列子这个人。老师给列子做了一个小名片,但这个名片不太完整,还缺少很多内容,同学们能帮老师把这个名片补充完整吗?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四、译读课文,关注注释,小组竞赛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篇文言文,以大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翻译句子。翻译:1、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
3、身,便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你真敏锐,一下就发现了“亡”是个通假字)2、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担心,就去开导他。(晓在古诗文或成语中经常出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读到过哪些带有晓字的古诗文以及成语呢?“春眠不觉晓”早晨;家喻户晓,知道。晓这个字具有多重含义,这种文言现象叫作一词多义)3、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若,在我们前几周学过的古诗文中,若这个字频繁出现,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哪些诗文里出现了若这个字呢?未若柳絮因风起,如;若出其中,好像。)图片 4、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中伤在古诗文里是伤害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中伤是污蔑的意思
4、,这种文言现象叫作古今异义)5、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6、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回顾这篇课文有哪些重点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 “亡”通“无”,“无、没有”的意思。“舍”通“释”,“解除、消除”的意思。2、古今异义 中伤:古义是伤害,今义是污蔑别人使受损害。坏:古义是塌陷,今义是与好相对。五、演读课文,辩中感悟 1、分角色演读课文,说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杞人?2、组织辩论,说说感悟:杞人冤还不冤?“杞人忧天”有一个近义词,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也讽刺了自寻烦恼的庸人,所以“杞人忧天”的近义词
5、是(庸人自扰)。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杞人是一个整天担心没用的事的庸人,但是杞人真的只是在庸人自扰吗?你认为杞人冤不冤?现在我们就来举办一个小型辩论会,1、2 组是正方,你们所持的观点是:杞人冤,他并不是自寻烦恼的庸人;3、4组是反方,你们所持的观点是:杞人不冤,他的确是在庸人自扰。请大家结合原文、用幻灯片上的句式来进行辩论。辩论小结:我们来看“忧”的右边是一个“尤”字,“尤”者,特别也,尤其也,杞人特别忧愁、以至于寝食难安,尤其是想到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坠落时,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天地、日月星辰会不会坠落以及何时坠落是难以预料的,何必为了这种不确定的、不必要的事情而烦忧呢?所以一方面来说杞人是
6、在庸人自扰。另一方面,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探索还很少,但是杞人勇于探索自然,陨石坠落、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确存在,杞人能够想到,说明他的眼光足够远、智慧足够高,所以杞人“忧天崩地坠”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他这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精神,以及他这种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忧”是竖心旁,心者,心之体悟也,心之思索也,心之忧乐也,杞人不仅有一颗探索自然的勇敢之心,他更有一颗居安思危的忧患之心。六、课堂结语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不乏忧患意识和忧思情怀。李白看着床前洁白如霜的月色、抬头望向天上皎洁的明月,他吟诵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思乡之忧;王维在
7、渭城送别友人,看着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他吟咏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离别之忧;范仲淹胸怀天下,他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看着岳阳楼壮阔的景色,他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家国之忧除了思乡之忧、离别之忧、家国之忧以外,我们中国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忧,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再思考一下,试着按照这样的句式再写两句。今天我们学习了杞人忧天,一方面杞人的忧虑是没有必要的、是在庸人自扰,另一方面,文中的杞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勇于探索自然。这篇课文从杞人忧天这一小故事入手,最后给我们揭示了重要的道理,这就是寓言,小的故事却蕴含着大的道理。七、布置作业 杞人看到现代社会“大气污染严重,沙尘暴,气候变暖,干旱频发,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忧郁之心渐长。当他和晓者又一次相遇时,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 后传为题,写一篇小的寓言。八、再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在这一遍朗读中老师希望可以听出杞人的坚定、晓之者的稳重,让我们在朗读中再一次体会杞人的忧,体会他探索自然的勇气,以及能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精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