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的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 教学设想 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
2、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投影语言的演变 作者及课文简介 本文作者为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
3、语言学家。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 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年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2003年 9 月,为纪念他,他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本文选自吕叔湘的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全文分
4、四局部,四个局部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局部,前三局部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语言小常识 提到语言,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则语言包括几个组成要素呢?一是语音,二是意义,三是语法。则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变化的呢?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解题 本文的题目的语言的演变。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语言,还是“演变?是演变演化、变化。本文就是讲语言的变化的。这说明本文是属于说明文中的“事理说明文。研析文章 一、学生自读全文 问题:1、根据简介,给三个局部标出题目。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差异和演变的?3、
5、在文中划出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的语句,并标上序号。二、文章分析 第一局部:“语言也在变 问题一:语言变化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在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第 1 段)问题二:本局部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比拟法古今比拟 问题三:这局部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异的。明确:1、字形:2、字义: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在分。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3、语法 问题四:作者在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时,除使用举例法、比拟法之外,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分项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 演变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