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农村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经典博大精深,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意义重大。经过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抛砖引玉,拓展创新。【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反复诵读感悟交流 抛砖引玉 拓展创新【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该完成 400 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背诵优秀诗词 80
2、篇。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基于以上思考,我校在 2007 年 11 月提出了 农村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探究 这一课题。几年的积极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词诵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抛砖引玉,拓展创新。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呢?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古诗词的类别、写作背景以及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灵活创设情境,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表演、音乐激趣等方法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
3、习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先给学生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但愿人长久),谜底是一个人物,要求学生边聆听歌曲边思考。歌曲播放完毕,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苏轼,有的说是杜甫学生兴趣盎然转入古诗的学习,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位教师在教导学生赏析思乡类古诗词时也采用了音乐激趣法,可谓“诗中有歌,歌中有诗”,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先讲述一下有关黄鹤楼的故事,崔颢写了黄鹤楼,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
4、颢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才有了李白的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烟花三月当时扬州的繁华景象和风土人情,讲一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后世的影响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多读精背,在读中感悟诗词的内涵。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诵读感悟的:(一)读自
5、学质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接着让学生说说从诗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或是想知道的?学生提出自学的疑难问题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这不矛盾吗?这样既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并就不懂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二)看观察图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古诗的大意之后,教师出示古诗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想
6、法。(三)议读议释疑;观察过画面之后,让学生回归古诗,带着自己刚才对这首诗的理解再读古诗,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情。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再让学生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孤云”。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四)思体会诗的思想感情;1、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假如你就是李白,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孤独、寂寞)2、感悟:作者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猜猜看,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语言的
7、内涵,紧扣“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从表面上,诗人找到了朋友,显得轻松自在,其实作者的内心却十分孤独,因为他只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知己”,求得心灵的安慰,并从中感受祖国的大好风光,感受江山的如诗如画。(五)诵诵出感情;诵,即诵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引领学生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诗。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全诗,如:最新资料推荐 小声读、个人读、齐读、配乐读、带着想象读等,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丰富积累。(六)评评价读书。评,是为了更好地读。如何评价呢?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要求不外乎三个:一是读正确;二是读流利;三是读出感情。而读出诗词的感情
8、则是更高的要求,就是要读出诗的节奏(注意停顿、读出重音),读出诗人的感情,读出诗的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如在诵读独坐敬亭山一诗时,就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情,体会与敬亭山相看时的那种心灵的慰藉。第三步:抛砖引玉,拓展创新。一节课 40 分钟的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古诗词呢?除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应追求一步到位之外,还应该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可以采用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古诗新唱等形式,再掀教学新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激发孩子课余关注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9、;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悠远意境,传承民族文化。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望洞庭(唐 刘禹锡)、忆江南(唐 白居易)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的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也不同,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基本理解,所以很快就能领悟出教材的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境遇不同,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写景的诗,都是借景抒情,表现对大自然山水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这样不断深入,不断拓展,可以由单一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拓宽到一组诗或是由诗人引出一系列的诗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按诗人、诗歌的类型、内容等特点去寻找相关的诗词,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中国经典古诗词博大精深,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走进古诗词,细细推敲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潜入古诗,与诗人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探索,期待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