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2).pdf
《2013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2).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 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E 题 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 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分配公平程度是广泛关注的话题。其中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是反映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这一人口比重越大,意味着收入分配结构越合理,称之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在这种收入分配格局下,收入差距不大,社会消费旺盛,人民生活水平高,社会稳定。一般经济发达国家都具有这种分配格局。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收入分配格局处于重要的调整期,“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监控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例如需要回答,与前年比较,去年的收入分配格局改善了吗改善了多少可见实际上需要回
2、答三个问题:什么是“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格局怎样的变化可以称之为改善改善了多少直观上,中间部分人口增加,则收入分配格局向好的方向转化。于是基本问题回答什么是中间部分。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可以用统计分布表示,图是某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xf,其中0 x表示收入(仅考虑正的收入),0 x是众数点,m是中位数点,是平均收入。收入分配经验分析说明,收入分配曲线一般是所谓正偏的,即峰值点向左偏,右端拖一个长尾巴,且通常有 mx0 (1)记对应的分布函数为)(xF,则)(xFp 表示收入低于或等于x的人口比例。由于21)(mF,(1)式意味着收入大于或等于平均收入的人口一定不到半数,因此是少数。记收
3、入低于或等于x的人口群体拥有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pL,则应有 xtttfpL0d)(1)(,)(xFp (2)(pL称之为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显然,如果)(1pL与)(2pL是两个不同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若对任何)1,0(p都有)()(21pLpL,则)(1pL对应的收入分配显然更优,因为在)(1pL中,任何低收入端人口拥有的总收入比例更大。下图中红色曲线是某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图 其中横轴表示人口比例,纵轴表示总收入比例。显然,图中曲线位置越高,所代表的收入分配越平等。其中45线可以理解为平等收入线,这时,任何低收入端人口比例为p的人口拥有的总收入比例也是p,从而必定是完全平等的收
4、入分配。因此定义45线与)(pL之间面积的2倍为基尼系数。于是基尼系数定义为 10d)(21ppLG (3)(pL与)(xf具有关系 xpL)(4)(1)(pLxf (5)其中)(xFp。记)(xF的反函数为)(1pF,则洛伦兹曲线可以表示为 pqqFpL01d)(1)(实践中通过入户调查获得家庭收入与消费等数据,如果可以得到这类数据,则可以使用例如 Kernel 法估计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我国统计部门也进行这种调查,但数据不对外公开,而只是在统计年鉴上发布所谓的分组数据(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如此),这种数据的完整形式为 iixp,,ni,2,1 (6)iiLp,,ni,2,1 (7)其中ix是收
5、入区间点,满足1210nnxxxx,通常1nx理解为充分大的正数。n通常不大,例如10n。很多国家只提供(7)式描述的数据。经济学界只能利用这种稀疏的信息进行收入分配分析。记00p,则),1iixx中人口比例为1iipp。例如图中“+”中标出的点表示了形如(7)的数据点,其中/10ipi,9,2,1i,最后的点是95.010p。如果收入分配的真实洛伦兹曲线为)(pl,且若)(pl存在,则(6)表示的是)(pl曲线上的坐标点,即iixpl)(;(7)表示)(pl曲线上的点,即iiLpl)(。经济学界采用所谓的洛伦兹曲线模型),(pL拟合上述数据(7),其中是一组参数,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 n
6、iiiLpL12),(min (8)确定其中参数向量的估计值,然后用)(),(pLpL作为近似的洛伦兹曲线来进行收入分配分析,显然,这时就能通过(4)、(5)式确定相应的统计密度与分布的估计。),(pL是定义在 1,0区间上、取值于 1,0区间的函数,满足 0),0(L,1),1(L,0),(pL,0),(pL (9)即),(pL在 1,0上是凸增函数。文献中常常略去参数以求表述简练。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多项式、样条函数逼近)来确定洛伦兹曲线,但实践证明使用洛伦兹曲线模型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有关洛伦兹曲线模型的最近文献见参考文献3。经济理论中提出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经验分布拟合分组数据而直
7、接形成收入分配的近似分布,有关参考文献见 1。图 经济理论界考虑取收入落在中位收入m的一个范围内的人口为中等收入人口,可以视这种方法为“收入空间法”。例如图 2(A),取其中收入属于),(hlxx中的人口为中等收入人口,这时中等收入人口比例M显然等于)()(lhxFxF,见图 2(B)。显然,这种方法中lx与hx的取法具有任意性,由于经济进步,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收入的区间是变化的,更多的情形是所有人口的收入都提高了,即全社会的收入区间右移,可见lx与hx的任意性使纵向比较各年的中等收入人口时出现困难。另一种方法可以视为“人口空间法”,即选择21)(mF邻近的一个范围为中等收入人口,例如取范
8、围1p20%到2p80%,当然,按定义,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已经取定为 60%。再用此 60%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描述中等收入人口的状态,此时中等收入人口的收入范围,hlxx当然容易算得。例如当范围取为 20%到 80%时,中等收入人口的状态即定义为 8.02.01d)(1)2.0()8.0(ppFLLS 注意到平均收入为 101d)(ppF 即图 3 中)(xF左侧区域的面积,而S是图中淡蓝色区域的面积。图 2讨论了两种方法的缺陷。第一种方法是前面提到的任意性,再考虑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似乎有道理,例如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导致所有人口的收入都右移时,总是取中间的 60%进行纵向比较似
9、乎总是可行的。设收入分配是30000,10000上的均匀分布,这时中位收入是20000m。此时,中间 60%人口拥有总收入的 60%,收入范围为 14000 到 26000。考虑收入分配发生了变化,变成了40000,0上的均匀分布,这时收入范围拉大了,低端人口收入下降了,高端收入人口收入增加了,直观上两极分化扩大了,也即中等收入人口应该是下降了,但按第二种方法,中间 60%的人口拥有的总收入比例仍是 60%。这与经济直观不符。中等收入人口的多少与两极分化(polarization)的程度有关,所谓两极分化,用密度函数表示时,例如严重右偏且厚尾,也即中间部分空洞化。两极分化与收入不平等(ine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全国 研究生 数学 建模 竞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