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1练习册: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df
《【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1练习册: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1练习册: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1西汉初的中心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分在于()A中心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宗法制 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B中心与地方的冲突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冲突 D文臣与武将的冲突 3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位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有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消灭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按唐制,中男(男丁 16 岁以上至 21 岁为中男)不服兵
2、役,成男(男丁 22 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愿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5 元史地理志 中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逝,主要缘由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
3、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灵涂炭,其何故也?”赵普对曰:“此非他故,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消灭藩镇割据的缘由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北宋实行了怎样的“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8.汉代颁布的“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归郡统辖。其目的是()A壮大皇族力气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心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9“君主近
4、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10唐太宗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见()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心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5、D中心对地方把握加强 12元初高鸣进谏:“方今日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接受了此建议,在元朝设()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13.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心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与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上述三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挨次排列()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练考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人教版 历史 必修 练习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