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知识讲解.pdf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知识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知识讲解.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 责编:薛燕 考点透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考试中频频露脸。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以看出,散文
2、的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散文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把握情况,借此考查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探究评价的能力。散文的考点通常有六个:1.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3.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4.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5.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6.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知识讲解 阅读散文的知识储备 一、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形散:1.取
3、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2.写景散文:(1)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2)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
4、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3)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4)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3.咏物散文: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
5、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4.抒情散文: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5.哲理散文: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三、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兼用描写、记叙、议论、说明。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
6、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5.说明。说
7、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四、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1.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咏物类托物言志、咏物寄情。3.怀古类借景抒情、融情于事。4.咏史类借古讽今、寓理于事。5.送别类融情于事、即景抒情。6.边塞类融情于事、借景抒情。五、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拟人:给物赋予
8、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六、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
9、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1.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七、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九、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
10、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技巧: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
11、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语句,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二、整体感知散文内容,把握散文的主旨 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注意篇首、篇中、篇末。(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12、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答题技巧:典型题例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典型题例 2:作者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典型题例 3: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技巧:(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三、散文的表达方式考点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答题模式:本文/本段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例如:举一个文中相关
13、表达方式的句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使(结合例子填上具体表达方式的作用)1.散文中抒情的作用: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散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作用:引发读者思考,揭示散文的主题。一般在哲理散文中使用较多。3.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哲理散文中运用较多。4.散文中的描写的作用在于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5.散文中记叙的作用: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四、散文的表现手法考点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中具体例子分析它的作用。答题模式: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表现手法,例如:举文中相应表达方式的例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结合例子填上对应表现手法的作用)散文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1.悬念。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作用:引起读者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
15、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作用: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作用: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妙趣。4.衬托(侧面烘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铺垫。从目的和作用上
16、看,铺垫是衬托。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6.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作用: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对比、衬托的区别:(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
17、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作用: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8.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
18、,隐而不晦。作用:(1)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 A来象征 B,(通过写 A或 A 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 B 的的特征。(2)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事物,寄托深远之意。9.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中的具体内容。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10.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丰富文章的内容。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1.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
19、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12.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13.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作用: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1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复习 散文 阅读 知识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