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的序和跋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文章充满激情,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教学重点:目标 2.教学难点:目标 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
2、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家 春 秋。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解说:序”写于 1931年 4 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跋”写于 1953年 3 月(新中国成立第 5 个年头),比写“序”晚了 22 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
3、都人。从 1929年到 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
4、国现代文学馆。3、文学常识:“序”和“跋”是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创作意图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有的“序”和“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跋”写在后面。有的如“引言”“前言”“下在前面”也是“序”。有的“后记”“编后”也是“跋”。4、学习生字:扉页(f i)动荡(d ng)魔爪(m)摧残(cu cn)诅咒(zhu)幼稚(zh)累赘(zhu)积愤(f n)哑子(y)妥当(tu)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本文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文
5、中集中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文章共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4),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积极看法。这个看法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见作者的认识是先进的,积极的,并且触及了生活的本质。第二部分(5),阐明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因为对生活有了积极的认识,作者便毫不犹豫地加入生活的激流中去。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在激流中搏斗的战士。第三部分(6 7),讲述自己以文学为武器,对生活的抗争。“我还要征服生活”这便是作者“搏斗”的过程和“搏斗”的决心。这篇“跋”写于 1953年 3 月,时隔 22 年,作者追述了写作家的原因,创作的情感、动机以及对青春的赞美。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充满
6、激情地表述自己创作家的动机。第二部分(2 5),指出家的不足,赞美青春的美丽。四、教师小结:“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序”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自编自写的叫“序”或“自序”;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由别人作序的叫“代序”。“序”和“跋”这一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简要地说明编写目的、简介作品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
7、品有所评论,或对作品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发挥、阐述,或生发开去而另有所议论的,属于议论文。总之,“序”和“跋”的写法多种多样,说明的、议论的、记叙的、用抒情的笔调写的,还有综合说明、论述和记叙的。二、细读品味:1、“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过渡句。“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2、“罗曼罗兰德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赞同罗曼罗兰德生活态度。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3、“生活的激流”指的是作者想通过搏斗去征服生活的
8、那股激情。有爱有恨,有幸福有痛苦,这才是生活的本质。4、“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此句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在文中一再表露这种迷茫,但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5、“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表述家的创作动机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逼着”用得准确,突出地表现了是那个不合理的、垂死的制度使作者不得不拿起笔来控诉。6、“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控诉”表达了作者对恶意摧残年轻生命的不合理制
9、度的愤慨之情。7、“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青春代表着年轻,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她可以让我们体会生活,理解生活,征服生活,改变生活,因为年轻,我们敢于和命运抗争。三、合作探究:1、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明确: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2、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
10、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明确: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也可以是“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 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3、开发性题目:“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发散角度 1: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
11、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发散角度 2: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启示:同一个作者,虽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四、教师小结: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似的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使用者。“生活的激流”,既形象,含义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 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是来征服它。”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紧密地连在一起,自己的情绪随人物的命运变化,寄情于物,只有这样,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才会感人至深,作品内涵才会更深刻。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六、板书设计:9、家的序和跋 序:生活是一场搏斗;生活要征服勇者的宣言。跋:控诉垂死制度;没有指明出路智者的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