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产业深度报告.pdf
《云计算产业深度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产业深度报告.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云计算产业深度报告 一、中美对标,从产业链价值分布、企业生命周期看估值 1.1 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估值中枢上移 9 月 15 日,美国 SaaS 科技公司 Snowflake 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后股 价暴涨 104%,当日市值超过 700 亿美元,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公司过去 54 年来从未参与过新股发售,本次也投资 5.7 亿美元以上,足见 资本市场对该公司前景的乐观展望。公司成立于 2012 年,主要产品为数 据云,利用公有云的弹性与性能解决数据孤岛与数据治理问题,打破 SaaS 模式的“黑箱”,真正帮助客户降本增效。近几年云计算业务蓬勃发展,各厂商纷纷转型,市场认可度提
2、高,估值随 之提升。以亚马逊为例,06 年推出 IaaS 服务平台 AWS,公司市值提升两 倍;15 年公司将 AWS 收入单独披露,随着大众对“云计算”认知加深,市值迅速反弹高速增长。错失移动互联网浪潮后,微软也在 12-14 年进行 业务转型,纳德拉临危受命,确立“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打破以往 的封闭性,迎接开源浪潮与 IaaS 转型,市值显著提升。我们判断美国在云计算产业领先大约中国 5 年以上,本文旨在对标美国市 场发展情况,对产业链主要细分市场和重点公司的市场前景、商业模式、竞争壁垒、财务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合适的估值方式,推荐可能的 投资机会与优质标的。1.2 从产业链看细
3、分领域行业特征与壁垒 云计算产业链的核心是云服务厂商,海内外主要的厂商有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苹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转型企业,提供弹性计算、网络、存储、应用等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厂商为之提供基础的 机房、设备、水电等资源。基础设备提供商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设备出售给 IDC 厂商或直接出售给云服务商,其中服务器是基础网络的核 心构成,大约占到硬件成本的 60%-70%。CPU、BMC、GPU、内存接口 芯片、交换机芯片等是基础设备的重要构成。光模块是实现数据通信的重 要光学器件,广泛用 于数据中心,光芯片是其中的核心硬件。云计算产业 最终服务于互联网、政府、
4、金融等广大传统行业与个人用户。云计算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不同细分领域 在产业链所处位置不同,商业模式、议价能力、行业壁垒不同。同时,不 同细分市场有发展阶段先后之分。影响企业估值的主要因素有垄断性、竞 争优势、未来确定性、成长性等,企业所处的位置最终决定财务表现。挑 选标的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赛道,壁垒强的公司可予一定估值溢价。上游基础设备提供商集中度较高,硬件成本较为透明,标准化程度高,竞 争激烈,建议关注有研发积淀、市场份额高、运营管理和营销能力强,能 形成规模效应的公司(如:浪潮信息、紫光股份),芯片等核心硬件关注信 创和国产化替代机会,核心自主可控。IDC
5、 行业正处于跑马圈地、异地扩 张、加速并购等集中度提升的快速扩张 阶段,资金、土地、水电等资源优 势成为行业壁垒,小企业将逐渐退出,推荐关注在一线城市具备稀缺资源 的龙头厂商(如:万国数据、宝信软件等)。云服务提供商壁垒最深,既需要资金、数据中心等大量资源投入,还需要 强大的网络连接能力、海量服务器运营能力、网络安全能力、获客和生态 建设能力。较高的竞争壁垒提升行业集中度、盈利能力和规模效应,云服 务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强。1.3 云计算产业总体处于成长期,细分领域与公司阶段不同,估值方法各异 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应选择不同的估值方式。公司大体需要经历初创期、成 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我国云计算产业不
6、同细分领域略存在一定先后差 异,但总体处于成长扩张期,资产、研发费用投资较高,许多企业尚未实 现盈利,短期内应弱化盈利要求,重点使用 P/S、EV/Sales、EV/EBITDA 等估值方法。基础设备、转型前的 ERP 软件等成熟业务可使用 P/E 估值。DCF 估值法前提是企业经营稳定,现金流可预估,当前在云计算行业预测 准确难度较大,暂不适用。具体估值方法选择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情况。二、中国云计算高速发展,公有云“一超多强”格局已现 2.1 中美云计算差距 5 年以上,但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云服务市场具备深厚的资金、技术壁垒。中美两国 IT 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经济环境、产研学氛围等方面差异
7、造成中国落后美国 5 年以上。根据 Gartner 预测,2020 年全球 IT 支出预计 3.4 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达到 2.77 万亿人民币,大约占全球市场 11%,然而 2020 年预测云计算规模仅 占全球的 6%。18 年中国企业上云率约 40%,同期美国已经达到 85%。中 国云计算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赶超空间。我们认为造成中美云计算发展差异的关键是美国 IT 基础设施完善,而中国 IT 化与云化基本同时进行,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早在 2008 年,美 国家庭宽带普及率已达到 60%,中国大陆仅 21%。目前中国网民数量是美 国的 3 倍,但互联网普及度、云计算认知方面仍较美国落
8、后。同时,美国在云计算、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政策颁布较为领先,为 云计产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2011 年美国已把云计算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国 2015 年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 的意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传统企业上云存在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担忧,盗版软件的现象也会损害 SaaS 软件服务商的利益,影响产业链总体发展。美国 20 世纪末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为互联网、云计算产业奠定经济基础。美苏争霸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开始加大民用投资,民间资本格外活跃,风险 投资金额从 1985 年的 25.9 亿美元增长为 2018 年的 1309.2 亿美元,软件、计算机等行业是重点投
9、资对象,彼时正值美国互联网商业化初期,诞生了 谷歌等互联网与云巨头企业,且经历 2001 年互联网泡破裂后风险投资金 额总体仍保持增长态势。此外,美国具备成熟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政府、学校、学者、企业联系 紧密,构建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技术授权方式灵活。硅谷文化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加速研究成果商业化落地,降低企业技术获取难度,实现多方共赢。目前,中国阿里、华为等企业也在进行产学研一体的探索:阿里与海内外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华为公告未来 5 年将联合各社区和高 校培养 500 万开发者,并投入 15 亿美金用于生态建设。我们认为中国云 计算发展起步虽 晚,却已具备美国云计算产业蓬勃时期
10、的技术、生态与宏 观环境基础,正值快速发展、赶超期。移动互联网深化、物联网走向规模复制、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三大因素将 持续推进中国云计算景气度提升。中国 5G 用户 9 月已达 1.78 亿,连续半 年以 15%以上速度增长,根据历史经验每次移动通信技术代际升级,用户 DoU 平均提升十倍,因此预测 2025 年 5G 用户 DoU 将达到 50G/月。5G 网络推动物联网走向规模复制,叠加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场景的出现 带来数据洪流爆发。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是云计算需求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政府与企业通过业务上云降本增效,来自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新需求不断 地涌现。以上因素使云计算景气度持续提升,
11、2019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 20.86%,中国增速 38.6%,增速远超国际水平,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将持续 保持 30%左右增长率。2.2 海内外产业总体趋势共性与差异 公有云贡献增长主力、混合云部署增加是全球行业整体趋势。根据 Gartner 数据预测,2020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 1977 亿美元,占比 48.1%,同比增长约 20%;中国公有云从 2014 年起始终维持倍数增长,预计 2020 年占比高达 55.6%,是云计算整体市场增长的主力。混合云与多云部署成为迎合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混合云兼顾敏捷与安全,既能获取公有云服务的计算资源、降低计算和运维成本,又能将核心业务 与数据在
12、本地部署,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是规模化企业的首选策略。多 云部署有效避免因某一家云服务商出现事故而影响企业自身业务,19 年在 全球比重提升 7 PP。智能云趋于成熟,海内外云巨头布局 AI 转型,云+AI 成为标配。云计算实 现了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弹性,AI 发展依赖于大量数据、算法和算力,作为云计算 PaaS/SaaS 层的工具,与云计算服务相辅相成。经过 60 多年 发展,AI 已进入高速发展期,2016 年起云巨头纷纷开始转型,从公司战 略、组织架构、产品矩阵上调整,加码云计算的 AI 属性,促进云与 AI 互 融。美国企业布局更早,具备先发优势。中国云计算企业中阿里、百度、华为相
13、对领先。海内外头部 IaaS 厂商份额提升,赢者通吃,公有云格局集中化明显。由于 IaaS 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生态、规模效应显著。全球 top 4 格局稳定,亚马逊、微软、阿里、谷歌市场份额从 15 年 48.9%提升 到 19 年 77.3%;中国 IaaS 厂商格局变动较大,华为成长速度快,15 年到 今年 Q1,CR3 从 51.6%提升到 70.7%。我们认为中国 IaaS 头部市场未来 走向稳定的集中,若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小厂商的份额会被大厂蚕食。但下游客户存在混合云、多云部署、供应商平衡等需求,具备差异化竞争 优势的小厂商在未来仍有生存空间。中国公有云服务结构与
14、海外情况倒置,基础设施先行。全球公有云以 SaaS 模式为主导,占比 60%以上。中国从 2014 年起 IaaS 市场规模增长 显著,占公有云比重从不到 40%快速提升到 60%以上。我们认为中国前期 由于 IT 基础设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IT 基础设施投资与云 化基本同步。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云计算发展早期阶段,上云企业以互联 网公司为主,倾向自己开发软件,不购买 SaaS 服务,短期内 IaaS 规模增 长更快,IaaS 厂商投资机会丰富。后续 SaaS 增长率将快速提升。2.3 海内外主要厂商竞争格局与估值对标 亚马逊是全球云计算龙头,入场最早,具备先发优势。目前云基础设施已
15、 在全球部署 23 个地理区域、73 个可用区,从而提供低延迟、高吞吐量和 高冗余度的网络连接。AWS 强调安全性,支持 90 个安全标准和合规性认 证,包括 230 项安全、合规性和监管服务及功能。2014 年通过推出 AWS Lambda 在无服务器计算领域开创先河,使客户可以利用最新技术更快地 进行实验和创新。此外,亚马逊云可以提供功能最齐全的服务,拥有最多 客户和伙伴社区。微软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外多方承压,转型云计算,获得增长新动力。Azure 首次推出时被称为“Windows Azure”,由于亚马逊已占领 IaaS 服 务先发优势,微软作为全球领先软件商,率先从 PaaS 切入
16、,帮开发者更 简便地开发应用程序。14 年纳德拉上任后公司已 全面转型,在 IaaS、PaaS、SaaS 全面布局。公司背靠 Windows 10 培育客户,为云服务导流,同时在混合云方向发力,构建差异化优势。阿里云是中国与亚太地区云计算龙头,且在全球市场逐步赶超。公司 08 年确立云计算与大数据战略,成立“飞天”团队,09 年云计算有限公司成 立,自研云计算系统,不断研发创新,14 年向全球扩张,逐渐完善“云计 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CBA”布局。目前在全球 21 个地域开放了 63 个可用区,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可靠的计算支持。腾讯云作为后起之秀,在计算规模上与前三家公司有一定差距,但
17、是产业 布局紧随 AWS 与阿里云,借助早期流量与生态优势,在游戏、娱乐、教 育等领域优先破局,产品架构、“云+”生态布局逐步完善,并逐渐转向产 业互联网,目前在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根据最新发布的 Gartner 魔力象限,AWS 稳居全球领导者地位,足见强大 的技术与资源优势。微软紧随其后,在系统开源、原软件产品协同具有优 势,但可用区域在图中企业最少,没有容量保证,支持服务的价格偏高。阿里云借助电商领域优势,特别在零售和快消市场的数据分析、数据库产 品能力强,客户界面认可度高;但主要聚焦中国市场,国际产品功能较中 国区偏少,与全球竞争对手仍有差距。腾讯云在其数字服务生态系统与其 云服务
18、之间具有强大的协同作用,但在海外影响有限,大部分海外云资源 都由游戏客户消费,没有 MSP 生态系统,也没有第三方认证应用程序市场,以追 随市场为主,原创较少。从 Synergy Research Group 发布从市场份 额与增长率竞争象限看,中国的阿里云、腾讯云增长快速,阿里云市场份 额已进入第四。随着中国市场云计算渗透率提升,未来前景可期。对比阿里与亚马逊财务指标,可见阿里的云业务仍处在早期阶段。19 年阿 里云收入规模仅占亚马逊 15%左右,收入占比较亚马逊低 5 PP 以上。由 于当前投资力度大,阿里云尚未实现盈利,净利润、EBITA 连续亏损。从 资本开支情况来看,阿里平均投资密度
19、在 10%以上,亚马逊投资密度基本 不到 6%,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云服务商适合采用 EV/EBITDA 进行估值。云计算资本开支强度大,设备 折旧费用高,侵蚀了利润,前期净利润可能为负,PE 不适合作为估值指标。相比之下 EV/EBITDA 不包含折旧与摊销影响,还原了 IaaS 厂商的盈利情 况,适合作为估值指标。亚马逊转型前仅 包含电商业务,EV/EBITDA 虚高,但 02 年转型后趋于平稳。四家厂商的估值中枢逐渐回归,基本稳定在 20-40 倍之间。2020 年 11 月 5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 2021 财年 Q2 业绩(自然年 2020 年 7-9 月)。受益于数字化转
20、型,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零售等行业 解决方案高速增长,阿里云季度营收 149 亿元,同比增幅达 60%(亚马逊 云增幅 29%,微软 Azure 增幅 48%)。参照过去 4 年阿里集团 EBITDA 平 均增速 32%,假设公司 2020 年 EBITDA 增长率 30%,给予 40 倍 EV/EBITDA,测算公司合理市值应为 11578 亿美元,与当前市值相比仍有 40%的上涨空间。三、云计算高景气推动 IDC 产业发展 3.1 IDC 行业 EV/EVBITDA、P/FFO 是主要估值方法 IDC 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可看作“数字地产”,传统的 PE 估值 方式不能准确衡量企业
21、价值。IDC 行业的商业模式为向下游互联网、云计 算厂商等出租机柜,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以及相应的运营、网络增值服 务。行业整体具有重资产、高折旧的特点,资产结构与折旧方式对 EPS 有 不同程度影响,部分时期 PE 也受某些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与收益率曲线偏 移。以万国数据为例,公司处在早期扩张阶段,折旧费用较大、现金流尚 不稳定,目前尚未盈利,PE 持续为负,无法根据 PE 进行估值。剔除折旧摊销等影响因素的 EV/EBITDA 倍数能更准确地衡量公司价值。EV/EBITDA 是海外成熟 IDC 市场的主要估值方式,国内对 IDC 行业认识 加深,目前也逐渐接受 EV/EBITDA 为主要估值
22、方式。从历史走势来看,Equinix、DLR 作为全球 IDC 行业龙头,EV/EBITDA 波动较小,估值中枢 逐步稳定,更能反映企业价值。国内 IDC 厂商在短期波动后,EV/EBITDA 也逐步恢复平稳增长。(注:部分时期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 EBITDA 为负值,EV/EBITDA 记为 0)以 Equinix 为例,EV/EBITDA 对股价解释力较强。对比 2011Q1-2020Q3 的收盘价与 PE 和 EV/EBITDA 的相关性(收盘价取每季度末日),PE 与股 价走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 EV/EBITDA 与股价走势基本吻合,说明 EV/EBITDA 是较为准确的 IDC
23、企业估值指标。美国龙头 IDC 企业 REITS 化后,P/FFO 是另一主流估值方法。目前 IDC 行业的主要业务为主机托管业务,其现金流模式与商业地产十分相似,当 前美国已有 5 支专注于数据中心的 REITS,如 Equinix、Digital Realty Trust、CyrusOne 等。为了比较好的衡量 REITS 的表现,美国房地产投资 信托协会(Nareit)设计了行业指标“FFO”(FFO=净收入+折旧+摊销-非 经常性损益)取代净利润,并使用 P/FFO 类比 PE 作为衡量 REITS 类企业 价值的指标。在美国不同行业的 REITs 中,因为 IDC 行业扩张较快,现金
24、 流稳定,市场看好 IDC REITs 的长期表现,IDC REITs 的 P/FFO 处于较高 水平。P/FFO 能较准确地反映 IDC REITs 的回报率,但短期内对中国 IDC 企业 尚不适用。从历史走势来看,Equinix 的估值中枢要显著高于其他 IDC REITS,在 30-40 倍左右;Digital Realty 和 CyrusOne 维持在 20 倍水平,P/FFO 估值体系走势与近五年 REITs 基金回报率 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目前 中国 REITs 政策试点虽已出台,但还没有企业正式落地实施。随着政策的 逐步推进,我们预计在两到三年内,中国部分 IDC 龙头企业也会实现
25、 REITs 化改革,P/FFO 将会成为另一重要参考指标。3.2 中国 IDC 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与美国尚有较大差距 数据量的持续爆发增长是 IDC 需求增长的源动力,目前看不到行业天花板。随着 5G 网络的逐步普及,8K 高清视频、AR/VR、自动驾驶等应用,以及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数据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2019-2025E,全球 数据产生量将增长 4 倍以上,同期中国预计增长超过 5 倍。数据中心作为 数据存储和计算的信息基础设施,其需求也将同步持续增长。全球 IDC 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国内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目前国内 IDC 行业落后欧美发达市场 5-10 年,同时受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 产业 深度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