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川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_1.pdf
《青海省湟川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湟川中学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_1.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青海省湟川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 1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A 孔子对当时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解 B 诸侯有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 C 春秋战国是一个霸权迭兴的时代 D 周王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和权力 2 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 中国大历史 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 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
2、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A 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 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 C 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 D 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 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4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
3、,这段时期()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 31 县 会稽等 4 郡 50 县 5 郡 57 县 苏州等 13 州 74 县 江西 豫章郡 18 县 豫章等 4 郡 54 县 6 郡 58 县 洪州等 7 州 34 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 1 县 建安郡 9 县 2 郡 14 县 福州等 5 州 28 县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 D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5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
4、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 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 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 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 6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 不详 西汉平帝(15 年)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 年)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 年)-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15 道-328 1573
5、宋宣和四年(1122 年)-26 路 288 1234 元朝 12 省 183 路-97 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7图 5 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图 5 A 秦汉官阶反映了当时贵族政治的形态 B 秦汉品位分等高峰适应了氏族的统治 C 明清官僚特权萎缩而待遇向职位靠拢 D 明清官阶超越士族统治向官僚政治回归 8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
6、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这体现了()A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B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 C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9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A 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 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 君主逐渐退出权力
7、中心 D 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0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11 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
8、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 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 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C 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 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12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 A B C D 13“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
9、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4 A 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 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 C 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 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 14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A 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 B 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 C 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 坚持“以德治国”理念 15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 自给自足的
10、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 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 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16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时期 内容 出处 北魏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 40 亩,妇人 20 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 20 亩,一夫一妇可受田 140 亩.魏书食货志 隋朝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食货志 唐朝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龟 A 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 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土地
11、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7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18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12、。”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5 A 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 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 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19 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A 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 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 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 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20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 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13、 C 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21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痃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青箱杂记卷 3),这段话反映的是()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B 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C 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D 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22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 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 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 政府对贸
14、易的控制遇挫 23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4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中国全史商贾史中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日常食用消费却用之于追求雕琢、
15、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 6 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 中国商业异常繁荣,资本严重过剩 B 农业为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本积累,但是奢侈攀比消费严重 C 经济政策严重制约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畸形繁荣 D 耕种土地获利远远大于经商活动 25以下三幅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 改革须先从权贵中推行 B 改革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C 改革者应制定高明而可行的改革方案 D 改革者要有义无反顾、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材料阅读 26(11 分)秦汉王朝是中
16、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
17、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7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5 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3 分)27(11 分)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
18、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1656 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材料二“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榕城纪闻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
19、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皆于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如广东澄海县,地僻人众,其地不足养年。“自展复(展界开海)以来,8 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操,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又如,作
20、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的宁波,“自海禁既弛,鱼盐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过于力田。所谓刑罚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时也.”刘凤云清康熙朝的禁海、开海与禁止南洋贸易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5 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4 分)(3)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调整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3 分)28(16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
21、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
22、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 19 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 9 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四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
23、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 19 世纪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什么新现象?(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4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4 分)(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2 分)2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项目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
24、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军 功 授 爵制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察举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宋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制 元 中书省 行省制度 明 废丞相、设内阁 八股取士 清 南书房、军机处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青海湟川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10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25、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A 孔子对当时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解 B 诸侯有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 C 春秋战国是一个霸权迭兴的时代 D 周王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和权力【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及孔子对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进行总体把握,认为天下有道与无道的标准与影响,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遭到破坏,孔子认为春秋时期是无道的时代,故选 A 项;题干结尾处有“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知孔子对诸侯有礼乐征伐权力不满,排除 B 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中学 2020 2021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