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pdf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 单选题 1、2021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冰融水开 B雾绕险峰 C露润绿叶 D霜打枝头 答案:A 解析: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 不同,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2、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 答案:B 解析:2 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
2、即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 A 错误;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 B 正确;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 C 错误;D“
3、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 D 错误。故选 B。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A 3 解析: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 A 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 B 错误;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A。5、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雾的形成 蜡烛滴“泪”冻衣服晾干露珠的形成 ABCD
4、 答案:D 解析: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故选 D。4 6、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 B升华而成 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答案:D 解析: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降低,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故选 D。7、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
5、这是凝固现象 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 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A 解析:A汽车夏天开冷气,窗户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外侧;冬天开暖气,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侧。所以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故 A 正确;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故 B 错误;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 C 错误
6、;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 D 错误。5 故选 A。8、一位粗心的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 37.8,则病人的体温不可能是()A37.8B37.5C38.2D36.5 答案:C 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 37.8,病人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 37.8,不可能是 38.2。故选 C。9、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
7、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答案:B 解析:A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 A 错误;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 B 正确;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 B。6 10、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答案:A 解析:夏季,我们吃雪糕时,
8、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 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答案:C 解析: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 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 0的铁管与 0的木头一样冷,故 A 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 B 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
9、,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 C 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 D 错误。故选 C。12、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7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3、“二十四节气”
10、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 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答案:C 8 解析: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 A 错误;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 B 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 C 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 D 错误。故选 C。1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二 年级 物理 第三 物态 变化 名师 选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