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框架.pdf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框架.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2、催化剂能加快与减慢反响速率,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反响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与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 C与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洁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
2、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 2 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缺乏,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翻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3,就是二氧化碳2多1个O。硫酸根4,是三氧化硫3多1个O。硝酸根3,是二氧化氮2多1个O。铵根4,是氨气3多1个O.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与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
3、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与水别离的操作。假设单独提到吸附,那么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与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洁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A克氧气与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B)克。氧气与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响,都不剩余,那么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响,那么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但氢气与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那么会继续反响。2、任何化学反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第 3 页 加反响或生成气体逸出。
4、第六单元 碳与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 4 页 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一种或几种 固、液、气 溶剂一种 假设是液体,一般为水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一样,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吸热如43 4、溶解时的热现象 温度不变如 放热如、浓硫酸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参加某种溶质,当溶质
5、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饱与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与溶液。转化措施:不饱与溶液 饱与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到达饱与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2、组3、性5、分类:饱与溶液与增加溶质 降温 增加溶剂 升溶液 影 响 因第 5 页 1、固体溶解度 温度升高,一般溶解度增大 外因:温度 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比拟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气
6、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100%物 质 提溶解溶解度S 溶 质 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第 6 页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溶液的配制 仪器: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液的稀释A=B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一样温度 下的某种溶质,饱与溶液比不饱与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拟。第十单元 酸与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枯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响:酸+活泼金属 盐+H2 与金属氧化物 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知识 框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