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 2.2.1 对数的概念(1)一.教材分析 对数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 1 第 3 章对数函数第 1 课时 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忆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的根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指数幂和指数函数的学习,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经历过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对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理解对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体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方法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
2、对数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2、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3、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4、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第 2 页 共 7 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3、环节 教学程序及设计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引例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取 5 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0.125 尺?分析:(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321215(2)可设取 x 次,那么有 125.021x 抽象出:125.021x?x 2、2002 年我国 GPD 为 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 长 8%,那么经过多少年 GPD 是 2002 年的 2 倍?分析:设经过 x 年,那么有2%)81(x 抽象出:2%)81(x?x 3、Nab)10(aa且三个变量,可以知三求一 让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这两个例子都出现指数是未知
4、数x 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 x,激发其对对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生活及科研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引入对数是必要的。1、a,b,求 N 2、b,N,求 a 3、a,N,求 b 第 3 页 共 7 页 讲 授 新 课 一、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a(a0 且 a1)的x次幂等于 N,就是Nax那么数 x叫做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Nalogx,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注意:底数的限制:a0 且 a1 对数的书写格式 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函数定义域确实定作准备。同时注意对数的书写,防止因书写不标准而产生的错误。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xNa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数 概念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