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挂篮施工工艺.pdf
《桥梁挂篮施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挂篮施工工艺.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 一、概述.1 1.1 挂篮概况.1 1.2 挂篮构造.1 1.2.1 主桁承重系统.1 1.2.2 行走及后锚系统.1 1.2.3 底篮及悬吊系统.2 1.2.4 模板系统.2 二、挂篮拼装.3 2.1 挂篮拼装流程.3 2.1.1 拼装流程框图.3 2.1.2 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4 2.2 拼装标准.5 2.3 挂篮拼装.6 2.3.1 测量放样.6 2.3.2 铺设轨道.6 2.3.3 拼装挂篮主桁.6 2.3.4 安装挂篮锚固系统.7 2.3.5 安装挂篮前后悬吊.7 2.3.6 安装挂篮底篮.8 2.3.7 安装挂篮行走小车.9 2.3.8 外模板就位.9 2.4 人员组织
2、及施工周期.10 2.5 拼装检查.10 三、加载试验.11 3.1 试验目的.11 3.2 试验方案.11 3.2.1 试验方法概述.11*3.2.2 试验荷载.11 3.2.3 变形观测项目.12 3.2.4 测点布置.12 3.2.5 观测方法.13 3.3 试验加载程序.13 3.4 卸载程序.13 3.5 人员组织.13 3.6 加载试验注意事项.14 3.7 试验成果.14 四、挂篮及模板前移.14 4.1 施工流程.14 4.2 挂篮前移必备条件.15 4.3 连体挂篮解体及前移.15 4.4 分离式挂篮前移.16 4.4.1 操作细则.16 4.4.2 人员组织.18 4.5
3、模板前移.19 4.5.1 外模前移.19 4.5.2 内模前移.19 五、挂篮检查.20 5.1 砼浇注前检查.20 5.2 砼浇注过程检查.20 六、台风季节挂篮施工应急措施.20 6.1 施工工况.20 6.2 应急措施.21 七、挂篮拆除.22 *菱形挂篮施工工艺 一、概述 1.1 挂篮概况 跨双阳路施工为挂篮施工,共设 3 个 T,共计采用 3 套挂篮进行施工,挂篮形式采用菱形挂篮施工,菱形挂篮重量为 60t。菱形挂篮总体布置详见图 1.1.1。1200底篮后横梁箱内后锚110前横梁吊带501500块1010底篮前横梁110501501100110050060060050025040
4、0250400 图 1.1.1 菱形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 1.2 挂篮构造 三套挂篮的组成部分基本一致,主要由主桁承重系统、底篮及悬吊系统、后锚及行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1.2.1 主桁承重系统 菱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片为菱形,前横梁、中横梁均为型钢结构。1.2.2 行走及后锚系统 行走系统:由行走轨道、行走小车、前支腿和后支腿组成,菱形挂篮采用走棍滚动前移。后锚系统:由扁担梁、箱梁竖向预应力筋和连接精轧螺纹钢筋组成。当挂篮行走到位后,挂篮尾部通过连接筋与箱梁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筋连接锚固。单片主桁设置 4 个锚固点,一只挂篮共设置 8 个锚固点。*1.2.
5、3 底篮及悬吊系统 底篮:菱形挂篮底篮由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和底模组成。底篮纵梁为型钢。底模均采用大块钢模。悬吊系统:由底篮前悬吊、后悬吊、模板悬吊组成。菱形挂篮底篮前悬吊为 3 根32 精轧螺纹钢,锚固于上前横梁;后悬吊 2 根32 精轧螺纹钢,锚固于已浇段上,顶板底模前悬吊为 2 根32 精轧螺纹钢,锚固于上前横梁,后悬吊 2 根32 精轧螺纹钢,锚固于已浇段上;翼板底模前悬吊为 2 根32 精轧螺纹钢,锚固于上前横梁,后悬吊 2 根32 精轧螺纹钢,锚固于已浇段上。1.2.4 模板系统 挂篮内、外模板系统均采用滑梁吊挂模板于挂篮上前横梁和已浇块段上。外模及底模均采用大块钢模板,内模采用组
6、合钢模,模板总体布置示意详见图1.2.1。图 1.2.1 模板构造示意图(一)*图 1.2.2 模板构造示意图(二)二、挂篮拼装 2.1 挂篮拼装流程 2.1.1 拼装流程框图 轨道铺设拼装主桁系统安装锚固系统安装挂篮前后悬吊安装平联安装前中横梁测量放样安装挂篮底篮系统安装挂篮行走系统外模板就位安装主梁安装吊带安装立柱及斜拉带消除主桁非弹性变形在承台上拼装底篮 图 2.1.1 挂篮拼装工艺流程框图*2.1.2 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 挂篮拼装流程见下图:流程二:拼装主桁1、在0号块上分片拼装桁片。2、安放支腿及后支撑,用塔吊安装桁片并锚固。55012101210550101065065012001
7、100块1101200流程一:测量放样,铺设行走轨道。1100块110121055055012101200流程三:安装中横梁。1100块1106501010650 *550650121012105506501503004505045030015050箱内后锚底篮后横梁底篮前横梁前横梁吊带0块1200110110101012105505501210前横梁吊带101065065012001100块110流程四:安装前后悬吊,同步在承台上拼装底篮。1、安装前后吊带和扁担梁,吊带可在承台上接长。2、在承台上拼装挂篮底篮。流程五:安装底篮,外模板就位。1、采用卷扬机提升安装底篮,并将其与吊带连接。2、外
8、模板从0号块纵移就位,并将滑梁锚固。3、检查挂篮拼装情况,此时挂篮拼装完毕。2.2 拼装标准 行走轨道:轨道轴线偏位 1cm,一片主桁两根轨道高差1mm,两侧主桁轨道高差5mm。轨道与箱梁顶面紧密接触。轨道接长允许错台为1mm。主桁:桁片顶紧,主梁前端销子处上挠值不大于 1.5cm。斜拉带居于销子中央,偏位不大于 1cm。两组斜拉带紧固良好,受力均匀。立柱倾斜偏位小于10mm。*吊带:应顺直,连接板与吊带夹紧,最大间隙不大于2mm。后锚:锚筋数量、位置与设计一致,最大偏位不大于10cm,锚筋紧固不松动。底篮:纵梁与横梁栓结完好,接触紧密。底模板接缝密实,平整度等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行走轨道锚
9、固扁担梁:锚固扁担梁位置、数量及相邻两根锚固扁担梁之间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cm。模板:模板就位后其高程及位置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底模板横桥向的偏位小于1cm。2.3 挂篮拼装 2.3.1 测量放样 待 0#或 0-1#号块施工完毕,张拉压浆且满足要求后,在箱梁顶面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点。由测量组在箱梁两侧腹板顶面位置放出每组轨道(一个挂篮共两组轨道)的中心线;然后再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中心线放出轨道单根型钢的中心线和单根型钢的翼缘边线,所有放样线均采用弹墨线形式。放样完毕,经技术员复核无误后进行下一道工序。2.3.2 铺设轨道 用 M20 级砂浆调平行走轨道铺设位置,调平层高差必须满足
10、规定要求。待砂浆达到强度要求后恢复放样线并且铺设行走轨道,受箱梁横坡影响,为调平挂篮一侧需设置枕梁或方木,在前支点位置必须加密。轨道接长时,相邻两根轨道的对接应平顺,接头应满足拼装标准要求,轨道连接螺栓紧固。在行走轨道上安装锚固扁担梁,锚固扁担梁采用竖向预应力筋通过千斤顶张拉后锚固。轨道铺设完毕,由技术主管组织人员检查铺设情况,包括轨道底部与梁顶的接触是否紧密、轨道位置和高差、锚固间距和紧固情况等等。轨道铺设完毕,在轨道上安放走棍。2.3.3 拼装挂篮主桁 挂篮主桁运输至墩位后,采用吊车提升至箱梁 0#块顶面进行组拼,挂篮主桁拼装起重设备主要采用吊车。在行走轨道上安放主梁前后支腿,然后安放主梁
11、并将其锚固,再将主梁与前后支腿栓结固定。在主梁上安装立柱底座,立柱底座与主梁用长螺栓临时栓结。安放中横梁(如无立柱底座则应在立柱安装好后再进行安装)。*安装立柱,使其与主梁栓结固定,对于有立柱底座的则将立柱穿入中横梁后与底座销结固定。然后安装立柱平联和主梁平联。安装斜拉带,由于斜拉带与立柱、主梁之间采用销棒连接,穿入销棒时需用葫芦配合安装,穿入销棒后应调整斜拉带的位置,使其位于销棒中央,且偏位应满足规定要求,此时主桁片安装完毕。为消除主桁片非弹性变形,用螺旋千斤顶将立柱顶起对主桁片施加预应力,在此之前,应先测出挂篮主梁前端顶面的高程。施加预应力时一只挂篮的两片主桁必须对称进行;在施加预应力过程
12、中,应以斜拉带受力是否均匀和主梁前端上挠值控制,当斜拉带受力均匀且满足 2.2的规定要求后即可停止预应力的施加,如果已经满足 2.2 的规定要求而斜拉带受力仍不均匀时应停止预应力施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在相邻两根斜拉带间嵌入钢楔等措施,将相邻两根斜拉带同时绷紧、均匀受力。立柱上顶后,其底部与主梁之间有一定空隙,应采用大块钢板垫实(宜事先在钢板上割出立柱与主梁的连接螺栓孔的槽口以便于安装),钢板厚度采用 6mm10mm不等。2.3.4 安装挂篮锚固系统 锚固系统主要有挂篮锚固和行走锚固,均采用扁担梁及L32 精轧螺纹钢筋连接锚固。挂篮后锚点设置原则尽量靠近后支腿或后销棒中心,施工过程中如须调整锚
13、固位置必须按照此原则执行。行走轨道相邻锚点的最大间距不超过设计的规定(相邻间距设计值为 1.5m),在挂篮行走时,需不断转换锚固位置,以保证锚点之间相邻间距满足要求。在安装轨道和主梁的同时,应安装锚固系统。锚固系统由扁担梁、接长筋和箱梁竖向预应力筋组成,通过千斤顶张拉每根锚筋来实现锚固。最后安装后横梁(如有),并将其与主梁栓结固定。2.3.5 安装挂篮前后悬吊 吊带采用精轧螺纹钢。安装上前横梁,将其与主梁栓结固定;安放前吊带锚固扁担梁,并与上前横梁栓结固定;用吊车提升前吊带,穿进锚固扁担梁后,用吊带承重销锚固;安放千斤顶和提升扁担梁,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后悬吊,即安装后吊带和行走吊带(若设计没有则
14、不需要安装);箱内后锚带则安装在底篮上,在箱内只需将锚固扁担梁、千斤顶及提升扁担梁安放好即可。*2.3.6 安装挂篮底篮 底篮拼装平台搭设 根据底篮平面尺寸,在承台上设置底篮拼装平台,详见图2.3.1 所示。底篮后横梁1000A前横梁吊带1.2m钢管箱内后锚1000牛腿底篮H60A承台套箱5.55.56.6立面图6.6AA底篮纵梁底篮前横梁H60 图 2.3.1 底篮拼装示意图 底篮拼装 在拼装平台上放出底篮横梁及吊带位置,以便拼装底篮及拼装好的底篮垂直正位安装。根据放样线安放底篮前后横梁,并在底篮前后横梁上安装吊带的锚固扁担梁,均采用栓结固定,箱内后锚带扁担梁则临时栓结固定。在横梁上安装底篮
15、纵梁,纵梁与横梁间采用栓结固定,如孔眼位置误差较大无法连接时,重新打孔应在纵梁上进行。铺设底模板,底模板拼缝间应设置双面胶,底模板与底篮纵梁应固定,底模拼装时应控制好其横桥向的偏位。底模拼好后在箱内后锚带位置切割出吊带预留孔。为便于悬吊系连接,在底篮上事先将最底一节吊带安装并固定;箱内后锚带也事先安装好,待底篮提升后再下放至纵梁顶面。底篮安装就位 底篮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后,即可将底篮安装就位。在箱梁 0 号块顶设置 3 台 5t 卷扬机作为提升设备,其中前吊带位置设置 1 台,后吊带位置设置 2 台(卷扬机牵引钢绳从后吊带孔穿出)。底篮设置 3 个吊点,与卷扬机提升钢绳位置相对应。启动 3 台卷
16、扬机同步提升底篮至安装位置,然后用 2 个葫芦牵引微调底篮就位。分别将前吊带、后吊带及行走吊带与底篮连接。连接好后可放松吊点,所有荷载由吊带承担。在箱内用葫芦配合提升后锚带并安装锚固,箱内后锚带底部的扁担梁与底篮后横梁可不栓结,但必须保证挂篮每次就位时扁担梁居于设计位置。底篮安装就位,外侧模前移到位后,调整底篮标高,把所有吊带用千斤顶提升就位,上好*吊带承重销,挂篮主体拼装完毕。底篮拼装施工流程详见图 2.3.6-1 所示。流程一:用浮吊在承台上拼装底篮。流程二:用卷扬机同步提升底篮。流程三:底篮安装就位。图2.3.6-1 底篮拼装流程示意图 2.3.7 安装挂篮行走小车 挂篮主桁系统、底篮及
17、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安装完毕后,根据不同挂篮的拼装情况安装行走小车。对于连体挂篮形式,行走小车暂不安装,须待挂篮解体时或解体后安装;对于在 0#块施工的挂篮可在其组拼时将行走小车安装好并与主梁栓结固定;所有挂篮的行走小车均应事先套入行走轨道内。2.3.8 外模板就位 挂篮外侧模板采用箱梁 0 号块外模,从 0 号块纵移就位。首先安装一侧模板滑梁(另一侧模板滑梁待一侧模板滑移就位后再安装),将滑梁与模板栓结固定,安装前端滑梁分配梁以形成整体,后分配梁须待模板前移到位后安装。拆除外侧模板钢管支架,卸落模板,用两个葫芦牵引模板前移就位。详见图 2.3.8-1 所示。*1#块0#块1#块1#块0#块1#
18、块1#块0#块1#块流程二:一侧模板荡移就位锚固流程三:另一侧模板荡移就位锚固流程一:安装一侧滑梁 图 2.3.8-1 模板前移示意图 2.4 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 一只挂篮拼装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 工序 操作工人 技术人员 负责人 施工周期(d)测量放样 2 人 3 人(含测量)技术主管 0.5 轨道铺设 4 人 1 人 技术主管 1.0 拼装挂篮主桁 10 人 2 人 技术主管 2.5 安装挂篮锚固系统 4 人 1 人 技术主管 0.5 安装挂篮前后悬吊 6 人 1 人 技术主管 1.0 安装挂篮底篮 6 人 2 人 技术主管 2.0 安装挂篮行走系统 2 人 1 人 技术主管 0.5 外模板
19、就位 6 人 2 人 技术主管 1.0 合计(d)9.0 2.5 拼装检查 挂篮拼装检查应包括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主要由现场技术人员执行,技术主管负责;最终检查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检查后必须填写“挂篮拼装验收单”,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备案。同时挂篮须经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机构进行鉴定确认。*三、加载试验 3.1 试验目的 挂篮加载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挂篮在各级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了解挂篮在工作状态时与设计期望值是否相符。消除挂篮主桁、吊带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或推算出挂篮前端在各个块段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参考。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方法概述 挂篮加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梁 挂篮 施工工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