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案.pdf
《长度单位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单位教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2、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 6 课时 第 1 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2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 1 页的例 1 和第 2 页的做一做,例 1 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测量活动中感悟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统一测量工具的需要。做一做是让学生在
3、活动中提高观察、操作和估计的水平。教学时要多提供学生身边的素材,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回形针、小方块、小刀、新橡皮、小棒、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 5 拃。
4、)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用身边的小东西来量物体的长度吗 二、活动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1)选用学具盒里的(回形针、小方块、小三角形、1 角硬币、小刀、新橡皮)物品,量出数学书的宽是多少(操作之前适当提醒:要摆成直线)(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4)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列表。3 选择物品 回形针 小方块 硬币 三角形 数学书宽 你有什么想法 (5)为什么同学们的结果都不一样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思考呢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同一物品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2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量去测量
5、物体长度。(1)用回形针量数学书的长、课桌的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数学书的长是()个回形针,课桌的宽是()个回形针。引导学生归纳:用回形针测同一物品的个数是一样,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唯一的。(3)完成做一做;再质疑追问:全世界的小方块一样吗如果是课堂外的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明白吗(要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作标准的物品”还必须世界上统一的)3统一认识:体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1)质疑: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想得到一个唯一的结果,必需怎样 (用一个全世界统一标准的长度作测量工具)(2)你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尺子)(3)你想知道尺子是如何演变的吗(播放有关尺的由来的资料)三、在操作
6、与练习中增长估测能力 1活动:用新铅笔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枝新铅笔的长度。测量后交流各自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2独立完成书本P2 页做一做第1、3 题,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3反馈交流学生的估测结果,重点讲评书本P2 页做一做第 3 题。方法 1:可以先直接估测,然后用相同的实物进行实际测量,检验自己的估测 4 是否正确。方法 2:可以在第一个方块下面做一个记号,然后按照第一段的长度依次画下去,看能画出几段,就说明有几个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些工具来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 1、回家选择 4-5 件物品,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测量并
7、记录数据。2、课后继续研究你的小尺子,并用它试着量量上面选定物体的长度。3、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尺产生、应用、演变的历史。【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3 的例 2 和例 3、第 4 页做一做及练习一 1、2。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 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
8、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自己用拃,拃一拃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听故事,教师谈话:为什么衣服短了呢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授 1、认识直尺 1)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 来表示板书:cm)2)认识直尺上的0 刻度、三种刻度线 2、认识长度单位“
9、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 0 到 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1)师:好好看看,1 厘米有多长呀(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cm)闭上眼睛想想,1 厘米有多长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 1 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3、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 2 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 0 到刻度 2 是 2 厘米;从刻度 1 到刻度 3 是 2 厘米;从刻度 5 到刻度 7 是 2厘米)2)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 3 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 5 厘米长
10、(汇报)6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 0 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 1 厘米)4、学习用厘米量 1)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 8 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2)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
11、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5、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 3 厘米,5 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7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12、 第 3 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第4 页例 4、例 5,及 p4 做一做和练习一 35,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 米100 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教授新知 1认识米 (1)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
13、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2)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 20 厘米的刻度尺)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提问题(如 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 8 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 10 厘米为单位的)(7)拿出 1 米长的卷尺和
14、1 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 1 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两个同学上台来用卷尺量一量,其中一个把两臂伸开,另一个测量,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 1 米,看看你的身高比 1 米高出多少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 厘米有多长呢那么 10 厘米呢教师在黑板上 1 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 10 厘米 师:1 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度 单位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