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2讲染色体畸变与育种讲义浙科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2讲染色体畸变与育种讲义浙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2讲染色体畸变与育种讲义浙科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22 讲 染色体畸变与育种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生物变异的来源(1)染色体畸变(2)染色体组(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a a a a a a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2)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转基因技术(4)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5)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a b a a b a c b 考点一 染色体畸变的判断与实验分析 1染色体结构变异(连线)2染色体数目变异(1)含义: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2)类型 整倍体变异: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非整倍
2、体变异:体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3)染色体组 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特点:这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包含了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
3、响()(4)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6)单倍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畸变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提示 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片段易位、基因突变、染色体中片段倒位;均为染色体畸变,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2)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提示 中的基因突变只是产
4、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3下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确定生物的倍性和每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提示 甲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1 条染色体;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2 条染色体;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3 条染色体;丁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4 条染色体。4单倍体一定只含 1 个染色体组吗?提示 单倍体不一定只含 1 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也可能可育并产生后代。题组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分析与判断 1甲、乙为两种果蝇(2
5、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 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D 解析 A 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是两种果蝇,甲、乙杂交产生的 F1虽然含有 2 个染色体组,但是因为来自甲、乙中的 1 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所以 F1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 项,根据题图,甲中 1 号染色体发生倒位形成了乙中的 1 号染色体。C 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倒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D 项,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都能为生物
6、进化提供原材料。2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 a、图 b 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图 a 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性状可能没有变化;图 b 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性状也随之改变;两者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题组二 染色体组与生物倍性的判断 3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a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7、图 b 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 b 表示体细胞,则图 b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 c 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 d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答案 C 解析 图 a 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 个染色体组,图 b 有同源染色体,含有 3 个染色体组;如果图 b 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 b 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 b 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图 b 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图 c 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 2 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图 d 中只含 1 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
8、倍体,可能是由雄性配子或雌性配子发育而成的。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C一般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 D基因型是 AAABBBCcc 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答案 D 解析 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与该生物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型是 AAABBBCcc的植物含有 3 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三倍体,D 项错误。题组三 染色体畸变的分析与探究 5普通果蝇的第 3 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
9、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 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答案 C 解析 倒位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内部,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倒位虽然
10、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由于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改变,往往导致果蝇性状改变。6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 4 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 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 F1植株自交,产生的 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 A 解析 由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玉米杂交,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
11、,F2有 4 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 9331 可知,玉米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非甜粒对甜粒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组成如图 1。在偶然发现的一个杂交组合中,由某一 F1植株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的原因是:这两对相对 性状的基因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其 F1的基因组成如图 2。故 A 选项较为合理,而 B、C、D 选项均不能对该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7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六 单元 变异 进化 22 染色体 畸变 育种 讲义 浙科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