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and Village GB 50188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 年 6 月 1 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3732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方案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 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 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由
2、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开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 年 9 月 27 日 1 总那么.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开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规划亦按本规标准执行。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关国家标准、标准的规定。2 村镇规模分级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级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开型
3、三级,并应符合 表 2.1.2 的规定。2 村镇规模分级 2.2 村镇人口预测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开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Q01+Kn+P 式中 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人;n-规划期限年。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 表 2.2.3 的规定计算。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建设工程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开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
4、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增长率。建设工程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规模。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根据土地的经营情况,预测农业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开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根据村镇的环境条件,预测开展的合理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法综合分析当地的开展优势,建设条件及环境,生态状况等因素,计算村镇的适宜人口规模。.村庄规划中,在进行
5、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可不进行分类,其人口规模应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3 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9大类、28 小类。3.1.2 村镇用地的类别就在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3.1.3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 3.1.3 的规定。.3 村镇用地分类 3.2 用地计算 村镇的现状和规划用地,应统一按规划范围进行计算。分片布局的村镇,应分
6、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村镇用地应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村镇用地的计算单位为公顷ha。用地面积计算的精确度,应按图纸比例尺确定。110000、12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个位数;15000 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11000、12000 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两位。村庄用地计算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集镇用地计算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4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1 一般规定 村镇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表村镇用地分类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 8 大类之和。4.1.2 村镇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
7、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局部。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值。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4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按 表 4.2.1 的规定分为五级。.新建村镇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 表中第三级确定,当开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根底,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及本条各款的规定。注:允许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增减数值。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
8、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集镇不得选用。4.2.3.2 地多人少的遥远地区的村镇,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政府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4.3.1 村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 的规定。.4.3.2 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中心镇,其公共建筑用地所占比例宜选取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4.3.3 邻近旅游区及现状绿地较多的村镇,其公共绿地所占比例可大于 6%。4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4 建设用地选择 4.4.1 村镇建设用地的选择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
9、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拟,择优确定。4.4.2 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并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同根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当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宜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人工牧场。4.4.3 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4.4.4 村镇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发震断裂带等片段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片段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的地下采空区。4.4.5 村镇建设用地宜防止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所穿越。.5 居住建筑用地 5.0.1 村民宅基地和居民住宅
10、用地的规模,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用地面积指标进行确定。5.0.2 居住建筑用地的选址,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并应符合以下规定:5.0.2.1 居住建筑用地应布置在大气污染源的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5.0.2.2 居住建筑用地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5.0.2.3 居住建筑用地位于丘陵和山区时,应优先选用向阳坡,并避开风口和窝风地段。5.0.2.4 居住建筑用地应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5.0.3 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5.0.3.1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应符合村镇用地布局的要求,并应综
11、合考虑相邻用地的功能、道路交通等因素进行规划。5.0.3.2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应根据不同住户的需求,选定不同的住宅类型,相对集中地进行布置。5.0.4 居住建筑的布置,应根据气候、用地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居住建筑的类型、朝向、层数、间距和组合方式。并应符合以下规定:5.0.4.1 居住建筑的布置应符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居住建筑的朝向和日照间距系数。5.0.4.2 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应满足通风要求。在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气候区,居住建筑的朝向应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入射角大于 15;在其他气候区,应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入射角大于 0。5.0.4.3 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
12、置应符合村镇防灾的要求。5.0.4.4 宅院宜缩小沿巷路一侧的边长;宅院组合宜采用一条巷路效劳两侧住户的组合型式。.6 公共建筑用地 6.0.1 公共建筑工程的配置应符合 的规定。.注:表中-应设的工程;-可设的工程。各类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符合 表 6.0.2 的规定。.6.0.3 村庄和中小型的集镇的公共建筑用地,除学校和卫生院以外,宜集中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商业金融机构和集贸设施宜设在村镇入口附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段。6.0.4 学校用地应设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距离铁路干线应大于 300m,主要入口不应开向公路。6.0.5 集贸设施用地应纸盒考虑交通、环境与节约用
13、地等因素进行布置,并应符合以下规定:6.0.5.1 集贸设施用地的选址应有利于人流和商品的集散,并不得占用公路、主要干路、车站、码头、桥头等交通量大的地段。影响镇容环境和易燃易爆的商品市场,应设在集镇的边缘,并应符合卫生、平安防护的要求。6.0.5.2 集贸设施用地的面积应按平集规模确定;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并应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用的场地。7 生产建筑和仓储用地 7.0.1 生产建筑用地应根据其对生活环境和影响状况进行选址和布置,并应符合以下规定:7.0.1.1 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一类工业用地可选择在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7.0.1.2 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二类工业用地应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村镇 规划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