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4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案 教学课题:种群和群落 高考考点:考点 1:种群的特征(I)考点 2:种群的数量变化(II)实验考点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 3:群落的结构特征(I)考点 4:群落的演替(I)实验考点 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考点 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教学内容:1、种群的概念、特征和数量变化 2、群落的概念、结构和演替 教学重点:1、种群数量变化 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教学难点: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6 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种群:(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
2、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2、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2)群落的空间结构(3)群落的演替 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 1:种群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理解:“同种”“全部”“时间”“空间”生态学: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进化学: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种群通过种的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2、种群的特征:(1)空间特征: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表现出领域性行为。(2)遗传特征:种群内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内的个体间可进行有性生殖,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繁殖
3、单位和进化单位)(3)数量特征:(必修 3P60)内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修 3P61)a、常用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样方法:调查对象: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虫卵等)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本(包括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等)计数(分别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注意事项: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多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一般选双子叶植物;计数时应注意:统计样方内个体数和样方相邻两边上个体数。(记上不记下,及左不计右)
4、c、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N1)释放、重捕、计数(重捕数为 N2,标记数为 N0)计算(N1X=N0 N2)注意:调查期间无大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动物正常生命活动,且不易脱落。例 1、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是(D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例 2、在一片约 33 公顷(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指垂直方向上的明显分层现象 原因:光照、食物和生活资源
5、的不同 注意:植物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的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往往决定着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指水平方向上的明显分地段现象。原因: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例 1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C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3、群落演替:(必修 3P78)(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影响群
6、落演替的主要因素:内部因素:如生物本身不断繁殖、迁徙;种内和中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的内部环境改变。外部因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一般超过其他自然因素。使群落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的过程:侵入定居 竞争平衡 相对稳定(4)特征:方向:一定的方向(自然演替的方向: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5)演替类型的比较: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
7、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虽失去了原有的植被,但还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环境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例 13、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最后在群落中消失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例 14、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在许多自然景区,将
8、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资料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 50 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 800 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1)资料一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_ _。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2)资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_,这会导致当地_丧失。在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爆发严重
9、的虫害,原因是_ _。(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次生演替(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 生物多样性 由于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天敌很少(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例 15、(2013 年湖南高考理综卷第 5 题)某农场面积为 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 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
10、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 280 只,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 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例 16、(2013 年浙江高考卷第 4 题)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B)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 1:1,则出生率
11、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例17、(2013年福建高考理综卷第3题)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例 18、(2013 年江苏高考卷第 10 题)在一
12、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例 19、(2013 年海南高考卷第 24 题)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
13、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例 20、(2013 年海南高考卷第 25 题)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200 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D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
14、.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例 21、(2013 湖南高考理综卷第 32 题)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株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
15、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答案】(1)次生 土壤条件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例 22、(2013 年新课标卷 II 第 31 题)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
16、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答案:(1)生产者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例 23、(2013 年重庆高考卷第 7 题)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故应及
17、时补充水分。(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 7II 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 ;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 ;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18、的固定,又提 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答案】I.(1)神经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3)大脑皮层 II.(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例 24、(2013 年山东高考卷第 26 题)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
19、 A、B、C 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 16 (2)16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 例 25、(2013 年海南高考卷第 29 题)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2)该地草甸、灌丛、真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 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15 18 15 19 15 14 光等资源的能力。【答案】(1)样方 标志重捕(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恢复力(4)垂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