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_1.pdf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_1.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3 篇 1.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2.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3.2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
2、等问题统筹和协调。3.3 销售部门负责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3.4 各加工厂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妥善处置涉及不安全产品和原料。4.工作程序 4.1 报告 报告原则:公司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4.2 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各分厂、部门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分厂、部门主管领导不在时,可直接向公司领导报告,并由公司统一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
3、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4.2.1 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4.2.2 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4.2.3 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4.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
4、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及其原料,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照*有限公司产品撤回程序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5.责任追究 5.1 各加工厂、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必须保持每天 24 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5.2 各加工厂、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如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不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6.纠正与完善
5、如有事故发生,由质量管理部组织进行原因分析,编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确认后予以实施。食品安全小组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事故发生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方案和有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6、、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预案。2、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 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及时报告原则 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对发生的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3)处置与分析总结并重原则 认真落实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对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3、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
7、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级)四级。(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对 2 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3)发生跨地区(港澳台)、跨国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理的。(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8、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件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 2 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2)造成伤害人数 100 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3)造成 10 人以上死亡病例的;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3)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 2 个以上县级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2)造成伤害人数 100 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3)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食品安全事件。(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 2 个以上乡镇,给消费者饮食安全带来
9、严重危害的。2)造成伤害人数 3099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食品安全事件。4、处置机构体系与职责 设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行政部、生产部、品管部、销售部负责人为成员。(1)行政部负责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与企业外部部门及时汇报,对外宣传。(2)生产部根据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要求,配合其他部门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分析事故动态,搞好预测预防。(3)品管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4)销售部负责安全事故中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处理、报告及其他善后处理工作。
10、(5)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应急处理建议和工作报告等。5、应急处理程序(一)事件的报告及前期处置 1)接到事件报告后,领导小组组长应立即组织企业有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 2 小时内向所在地政府部门及日常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通报。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的单位及地点、事件的经过及相关背景情况、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人员伤亡情况、财产受损情况、事件危害是否有扩
11、展的可能、对事件单位的处置措施的建议等。(二)启动应急预案 领导小组接到事件报告后,除了立即向当地政府及日常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领导小组应召开事故处置会议,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等级。(三)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根据领导小组下达启动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的决定,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启动按规定职责开展工作。(四)实施应急处置。1)初查 领导小组组长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条件)及产品进行排查、分析,有无不合格或非食用原料(含添加剂);对可疑原辅材料、添加剂、半成品及产品立即抽样送质检机构检验;掌握原辅材料、添加剂供应商及产(成)品流向;可根据事态,暂停生产、销售,已售出的通知经销商产品暂时
12、下柜;可根据情况,向领导小组上报简要信息。2)核查 领导小组组长根据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进一步核查。(1)原辅材料、添加剂及产品检验合格:应严格检验或根据分析扩展检验参数再次检验。若仍未检出可疑物,继续配合相关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并将此情况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建议领导小组应急处置终止。(2)原辅材料、添加剂合格,产品检验不合格(有毒有害):进一步检查生产工艺每一环节,检查生产设备,检查操作人员及往来人员,生产用水,排查二次污染源。(3)原辅材料、添加剂、产品检验不合格(有毒有害):进一步追溯原辅材料来源或添加剂供应商;将产(成)品流向及时向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汇报,启动召回制度。3)应急处置终止
13、 应急处理全部完成,事件危害消除或基本消除后,由领导小组下达事件应急处置结束的指令,同时向当地政府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汇报处置报告。(五)应急处置预防措施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事故的措施落实情况,积极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对策,进行质量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加强原辅料、添加剂的进厂验收;工艺过程控制和终端产品的出厂检验;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后续跟踪和监管工作,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预防此类相同事件的再次发生。6、责任追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1)拒不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2)对调查工作不
14、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3)拒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的;4)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5)夸大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及散布有碍应急处置信息的。7、应急演练 每年应编制演练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如实记录演练过程。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习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1:总则 1.1 食品安全事故概念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1.2 目的 有效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并快速、及时、稳妥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3
15、 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我公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1.4 处置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质检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果断,依据科学。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发生现场,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2: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措施 2.1 总经理统一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整合现有资源,提供处置效率,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2.2 销售部根据顾客反馈的不安全合格项目信息质量审核,上报总经理。2.3 总经理组
16、织质检部、生产部进行评审确认,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合格原因分析,决定不安全的处置措施。由责任部门实施并填写不合格项处理记录。2.4 销售部负责退货,对因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进行赔偿经济损失。并做好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2.5 对不安全食品进行报废处理,对责任人要追究责任通报批评,必要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作好不安全食品处理记录。3:事故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4:宣传培训 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积极组织各科室人员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业务的培训。做好发
17、生食品安全事故后,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合格食品退货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依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经营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不合格食品退市,是指在本经营单位内对已经进入销售领域的食品,发现其质量不合格或者有其他违法问题,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整改、销毁、召回等措施退出市场的行为。第三条 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安全 事故 处置 方案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