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000002).pdf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00000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000002).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依据标准:GB/T 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EP 版本号:A 编制:审核:批准:发放编号:2014 年 X 月 26 日发布 2014 年 X 月 1 日实施 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清单 序号 编 号 文 件 名 称 备注 1 EP4311 环境因素管理程序 2 EP43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管理程序 3 EP4331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4 EP4421 培训管理程序 5 EP4431 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 EP445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7 EP4461 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8 EP4462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2、9 EP4463 相关方控制管理程序 10 EP446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1 EP4465 能资源管理程序 12 EP4466 油品化学品管理程序 13 EP4467 废气管理程序 14 EP4471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15 EP4511 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16 EP4521 合规性评价程序 17 EP4531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8 EP4541 记录控制程序 19 EP4551 内部环境审核程序 20 EP461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名称 版 本 EP4311 环境因素管理程序 A/0 1 目的 识别及登录组织的环境因素;评定环境因素的重要程度
3、。从而制定改善的先后顺序。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事活动、产品、服务的直接控制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控制。3 定义 环境因素: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作用的要素。重大环境因素: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正常状况:生产、过程、活动等在一般运做的情况下的状况。异常状况:生产、过程、活动等在不正常的运做下的状况,如停机、维修等状况。紧急状况:生产、过程、活动等在紧急意外事情发生时的状况,如泄露、火灾、爆炸等状况。4 权责 环境因素的登录:各部门登录本部门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初评:品质管理科;品质管理科负责环境因素汇总及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由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
4、准。5 内容 5.1 环境因素初评 5.1.1 各个部门主管负责收集本部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环境影响之资料。作为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输入。5.1.2 评价环境因素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A 进入水中的废弃物;B 进入大气的废弃物;C 固体或其他的没有直接用途的废弃物;D 对于土地有危害的废弃物;E 能源和资源的耗用;F 噪音、粉尘、放射性污染等 5.1.3 检查环境影响源时应考虑活动的下列:三个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1.4 生命周期分析:对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环境因素,从而加以控制或影响。5.2 登录 5.2.1
5、各部门负责将本部门所涉及的环境因素登录。5.2.1.1 各部门应就本部门每一个过程(活动),以过程方法的指导思想,考虑其输入、输出环节,有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识别出对应的环境因素来;5.2.1.2 考虑过程输入时,应考虑但不仅限于以下因素:有无消耗电 有无消耗水 有无消耗原料(识别时应把主要原料分别列出)有无消耗切削液、润滑油/液 有无消耗辅料(包装物、砂轮、胶带、抹布、油脂、压缩空气、热气体、有无加工刀具的消耗 有无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的消耗 有无工装、夹具、模具的消耗 有无各类日常办公用品的消耗(纸、打印耗材、各类笔及笔芯等)5.2.1.3 考虑过程输出时,应考虑但不仅限于以下因素:运行有无
6、噪声排放 有无不合格件的废弃 有无边料角的废弃 有无切屑的废弃 有无废切削液废弃 有无废润滑液、油废弃 有无废气排放 有无工业废水的排放 是否可能有火灾产生 有无工装、夹具、模具的废弃 异常/紧急情况下液体类的滴漏或泄漏 以前有无发生过财产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 有无各类日常办公用品的消耗后固体废物(废纸、废墨盒、废硒鼓、用过的抹布纸杯等、废日光灯管)5.2.2 品质管理科负责将公司所涉及的环境因素汇总。5.3 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5.3.1 品质管理科依据每种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评定环境因素的等级,从而制定不同的环境改善和控制行动。5.3.2 环境因素评价的标准:定性判断法 5.3.2.1 凡
7、环境因素不能满足下列之一要求时,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1)违反或潜在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为重要环境因素(2)资源、能源消耗量相对较大,且有节约潜能的为重要环境因素(3)在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为重要环境因素(4)使用量较大或具有较大环境影响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为重要环境因素(5)危险物品的废弃为重要环境因素(6)国家、地方禁用或限用的物质的使用为重要环境因素(7)相关方高度关注的为重要环境因素 5.3.2.2 评价准备 品质管理科准备相关资料,包括环境因素清单、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评价形式和方法等。5.3.2.3 确认重要环境因素 品质管理科组织有关部门评价重要
8、环境因素,根据 5.3.2.1 的评价准则,违反其中任意一条的,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结果确认为重要环境因素后,汇总、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记录。品质管理科根据评价结果确认重要环境因素后,汇总环境因素评价记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将批准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到各部门作为控制重点。对于重大环境因素,公司应制定一定的控制手段予以控制,控制手段可以为以下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程序、作业指导书、环境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应急预案等。5.3.3 公司由于投入费用的限制可逐步的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治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外界关注的程度;组织目前的技术水平对其的控制能力;污染治理的技术的取得的难易程度;
9、须投入的资金数量等 但公司必须对评价出来的重大环境因素进行管理和制定持续改善的计划。5.4 环境因素的识别时机 5.4.1 产品、活动.、过程有变动时 5.4.2 法律、法规变动时 5.4.3 主要客户变动时 5.4.4 新的环保体系建立时或组织有新的生产流程建立时 5.5 若无以上变动,每年执行本程序 6.0、相关文件:无 7.0 表单 7.1 环境因素登录表 7.2 环境因素清单 7.3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记录 7.4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文件编号 名称 版 本 EP43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管理程序 A/0 1 目的 建立获取与鉴定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最新法规及相关要求资料,有效的宣导
10、与传达,以保持本公司环境管理法规的符合性。2 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影响有关的国家、地方环境法规及相关要求资料的收集、鉴定与管理。3 权责 3.1 管理科负责本公司环境法规及相关资料的收集、评估、汇总、整理。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收集。3.3 管代负责审查、符合性评价、更新、宣达。3.4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4 工作程序 4.1 管理科负责法律法规及相关信息的获取、鉴定及更新:4.1.1 获取渠道 a.环保局、劳动局等国家政府机关;b.权威杂志刊物、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c.环保组织、团体、公共管理机构等信息交流;d.客户、周边居民等相关方、员工
11、的信息交流。e.书店等销售渠道 4.1.2 收集范围 a.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及签署的国际环保公约;b.企业所在省、地市、区县、镇、工业区等组织发布的企业应遵守的环保法规、规章、标准及相关规范性文件;c.其他相关方的环保需求。4.1.3 各部门收集相关业务的法规并对相关性与符合性初步确定完成后,递交管理科汇总;4.1.4 管理科对环境法规及相关需求进行评估、汇总整理、筛选,确定与公司环境相关的信息,登录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单”中。4.1.5 管理者代表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单”进行审核、批准,并发回管理科管理;4.1.6 管理科将核准后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单”分发到相关部门、
12、人员,并将新的法律法规、相关需求作好文件管理。4.2 环境法规、相关要求的维持:4.2.1 管代按照信息交流管理程序跟踪法规的变化信息,及时更新法规清单,并进行鉴定。4.2.2 对与环境因素变更时应考虑到法规、相关需求的符合性问题;4.2.3 法规及相关要求有变更、增加内容时,应重新进行识别,确保本公司在生产、活动及服务等方面与变更、增加内容的法规及需求的符合性;4.3 对于环境法规的鉴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并可通过外部会议、学习等方法熟悉法规及相关需求的内容、涵义。4.4 对于环境法规的合规性评价,按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执行 5 相关文件 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6 相关
13、记录 6.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登录表 6.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单;文件编号 名 称 版 本 EP4331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A/0 1 目的 规范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订、审查、批准、运行、修改、监察,保证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能符合环境方针、国家法规、相关方要求,并得以有效实现。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制订、审查、批准、运行、修改、监察。3 权责 3.1 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由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制定,总经理批准。3.2 公司环境管理方案由管理者代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 工作程序 4.1 环境目标、指标的制订:4.1.1 环境目标的
14、制订依据:a.持续符合国家、地方等环保法规及其他要求;b.符合环境方针,持续改进体系,防治污染;c.考虑重要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程度;d.公司的财力、技术可行性、经营及资源状况;e.相关方的要求及观点。品质管理科根据以上要求制订环境目标,并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细化为各部门的环境指标。如可行,目标、指标应予以量化。4.1.2 品质管理科将环境目标、指标汇总成“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提交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的现状进行审核,并交总经理批准;4.1.3 在审查和批准过程中,如环境目标、指标设定不合理,需改进,则提出改进意见,由品质管理科召集相关部门实施修订,再重新审查批准;4.1.4 环境目标、
15、指标批准后,由品质管理科进行文件保管控制并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督促各部门制定环境管理方案。4.2 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 4.2.1 各部门根据环境目标、指标制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管理方应包括方案名称、对应环境指标、责任部门、责任人、计划时间、现状把握、针对问题的改善方法、资源需求、预期效果、追踪检查方法、结果确认等项目,详见“环境管理方案表”;4.2.2 品质管理科对各部门提交的环境管理方案进行汇总,确定各方案是否能确保环境指标预期效果的实现;品质管理科有权将无法达成环境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发回相关部门,要求其修改;4.2.3 品质管理科将汇总后的环境管理方案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查、总经
16、理审批;审批后的环境管理方案由管理者代表进行文件控制并分发到各相关部门执行;4.2.4 各部门根据各自的环境管理方案的进度要求,追踪检查执行的进度及完成情况,并记录于“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记录”中。4.3 管理者代表利用月会、内审、管理评审等时机及不定期的抽查,跟踪环境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执行状况。4.4 当发生如下状况时需要确认是否要修改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4.4.1 环境方针变更;4.4.2 重大环境因素变更;4.4.3 相关方意见变更;4.4.4 生产状况(如生产过程、设备、产品等)发生变更时;4.4.5 公司技术、财务能力发生重大变更;4.4.6 检查过程中发现
17、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设定不合理,需要调整。4.5 在监察中如发现因执行不力或资源配备不到位等认为因素造成环境目 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没有有效执行和达成时,按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 序执行.4.6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修改必须进行记录、文件管理。5 相关文件 5.1 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6 相关记录 6.1 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6.2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6.3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记录 文件编号 名 称 版 本 EP4421 培训管理程序 A/0 1 目的:灌输环境观念,教导工作技能,培育公司各类人力资源以提升人员的技能与素养,从而使环境得到改善,以达到相关方
18、满意。2 范围:凡本公司所有承担环境管理规定职责的人员均属本范围。3 权责:3.1 新进人员培训:由管理科安排实施。3.2 在职培训:含管理培训及专业培训,其执行及权责如下:3.2.1 内训:各部门依实际工作需求,协调内部讲师或外部讲师到厂授课。3.2.2 外训:各部门视工作需要提出申请,核准后选派人员参加。4 作业内容 4.1 人员的安排 4.1.1 管理科负责了解员工的特长,根据其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4.2.1 新进人员的培训需求:4.2.1.1 上岗基础教育:由管理科主办,当公司有新进人员,不论人数多寡,均先授予基础培训,以使新进员工了解环境意识等相关事项。4.
19、2.1.2 上岗前专业性培训:1)作业人员培训:包括所在岗位相关作业文件、设备性能、操作技能等环境方面的培训内容,由所在岗位部门主管组织进行。2)采购、营销、仓库管理员培训:包括与本岗位相关的知识培训,由各岗位所在的部门负责实施培训。3)内审员培训:包括 ISO14000 族标准、审核知识的培训内容,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4)从事特殊工作人员,如驾驶员、电工等,必须取得相应的外训合格证书后上岗。5)环境重要相关岗位:如法规鉴定人员、危险废弃物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相关管理及操作员、消防管理员等,均应经相关培训或者公司批准后方可上岗,国家规定执证上岗的必须执有相应证书。4.2.2转岗培训需求:
20、当工作人员在调动时,如果其不具备新岗位之上岗资格时,亦必须按4.2.1.2要求做培训后方得上岗。4.2.3 在职培训需求:为提升在职员工岗位技能、理念,各部门主管负责提出培训需求。4.2.4 通过培训,应使员工意识到:4.2.4.1 自己所从事环境活动的关联性和重要性以及应如何贡献于环境目标的达成;4.2.4.2 自己的工作活动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包括现实的或潜在的;4.2.4.3 自己在实现符合环境方针和程序以及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4.2.4.4 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4.3 培训计划 4.3.1 每年 12 月份由管理科发出“培训需求表”给各部门,各部门依据员工的能力需求
21、确定培训需求,填写“培训需求表”后交品质管理科。4.3.2 管理科将收回的“培训需求表”依据当时公司的状况,考虑师资、生产需求、经费等因素后制订出“年度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4.4 培训的实施 4.4.1 内训:各部门依工作需要,协调内部讲师或申请外部讲师到厂授课,并于课后一周内将“培训记录”、教材、有关的试卷等送品质管理科存查 4.4.1.1 内部讲师人员资格:由各单位主管或单位内资深人员担任。4.4.1.2 内部讲师人员无法胜任之课程可由管理科洽请外部讲师到厂上课。4.4.2 外训:由相关人员依据培训计划及时与外部机构联系后实施。4.4.2.1 参加各项训练课程的员工,经核准并报
22、名后,不得无故缺席或不完成课程,若未能结束 培训且无正常理由者,费用均由员工自行负担。4.4.3 计划外培训:4.4.3.1 内训:由相关部门以“培训需求表”提出,交管理科汇总后,依 4.4.1 实施。4.4.3.2 外训:由相关部门以“培训需求表”提出,交总经理批准后,知会管理科,再依 4.4.2 实施。4.5 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4.5.1 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接受培训后的适当时间内都必须得到培训有效性的评价,具体方式如下:a)笔试或口试;b)现场操作考试;c)观察工作能力;d)评价工作成绩。外部培训有考试成绩或结业证书时,在培训后适当时间内,部门主管负责只对其进行评价工作成绩 4.5.2
23、 各项培训的评价若发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必须及时填写“培训需求表”,交管理科安排再培训,或转换工作岗位,以使其具备的能力与从事的工作相适应。4.6 培训记录保存与管理 4.6.1 管理科将保存每个员工的培训记录,作为人事调用、晋升或工作安排的参考。4.6.2 管理科应将员工教育培训记录与资料依环境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予以规定与保存。6.相关文件:6.1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7.1 培训需求表 7.2 年度培训计划 7.3 培训记录 7.4 重要岗位人员清单 7.5 重要岗位资格认定表 文件编号 名 称 版 本 EP4431 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A/0 1 目的 为了在公司内部各层次和职
24、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与外部相关方间的信息接收建立一条畅通渠道,保证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方案、重要环境因素、相关法规为公司全员及相关方所了解,并获取内部、外部的要求和合理改善建议等。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各层次、职能部门及相关方的信息交流。3 权责 3.1 管理科负责在各不同职能部门及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 3.2 业务部门负责有关环境因素向顾客的沟通 3.3 采购部门负责向供方施加环境影响。3.3 各部门负责各自相关信息的收集、回复、传达。4 工作程序 4.1 内部信息交流 4.1.1 内部信息的传达、宣教 a.管理科总体负责采用适当有效的方式(例如:公告、培训教育等)向公司全员
25、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文件、相关重要环境因素、相关法规等,各部门负责协助,可采用早例、会议教育等方法,并确保本部门的所有成员能了解;b.各部门需通过适当方式(如抽查、考试等),证明全员了解程度,以保证全员能为公司的环境方针的实现而努力;c.对公司的环境管理成果也必须传达到公司全员,使全员了解公司为改善环境做出的努力,增强公司的凝聚力;4.1.2 公司内部信息的获取:a.员工的意见、合理化建议可通过班长、部门责任者、部门主管、管理者代表、总经理逐级反映,也可直接向管理科反映;b.对于不愿按上述渠道反映的,公司采取意见箱的方式取得员工对环境管理的意见、合理化建议;c.公司通过一年一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管理 体系 程序 文件 0000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