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第五章课后模块-.pdf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第五章课后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第五章课后模块-.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一、课后答案.1、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1、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2 二、名词解释.2、自然秩序.2、纯产品.3、阶级划分.3、资本划分.3 三、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3、什一税.3、魁奈社会阶级划分的缺陷.3、魁奈的资本理论.3、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4、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4、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4 四、扩展资料.4、马魁斯德沃邦的税收思想.4、什一税.5、杜尔哥的税收思想.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8、重农学派:一个时代的学术产物.9、重农学派的税收思想.11 一、课后答案、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成就:(1)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
2、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2)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总的来说,魁奈的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对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缺陷:(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2
3、)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 2 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不能真正理解社会资本的特性,也不可能正确区别社会资本和收入的概念,最终也就不可能从理论上解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没有把工业品列入列入社会总产品中,因此,在整个流通过程结束时,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的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1)杜尔哥修正并发展
4、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解剖和说明,指出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雇佣工人则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工资。(3)对于工资理论的发展 他把自由竞争的原则应用到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上,提出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的现象,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限定在为维持他们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水平。(4)带
5、有重农主义的偏见使他对雇佣工人的理解存在着混乱和缺陷。由于他把土地看做财富的惟一源泉,认为被雇佣者不仅有一无所有的农业和工业部门中的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还包括投入资本经营农业或工业的资本家。(5)杜尔哥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魁奈把“纯产品”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说成是自然的恩赐。认为土地所有者如不通过土地耕种者的劳动是什么也得不到的。(6)他把地租视为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在使用价值的形态上进行考察。忽视了对商品价值的分析和研究。(7)在资本的来源和用途方面,杜尔哥进行了独特的论述。他举出资本的五种使用方式:买进田产,租用土地,从事工业、制造业生产,
6、经营商业和放债。(8)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和其他重农主义者相比,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重农主义理论,他的理论的封建主义外观已经消失。马克思对此作出了评价:“特别是在杜尔哥那里,这个外观完全消失了,重农主义体系就成为在封建社会的框子里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了。”二、名词解释、自然秩序 重农学派对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规律。而斯密所说的自
7、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种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物搞得井井有条。3、纯产品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魁奈指出,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阶级划分 魁奈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1)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2)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
8、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3)不生产阶级,魁奈又称之为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划分 魁奈将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1)“年预付”,即每年预付的资本,如种子、肥料和工人的工资等。(2)“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如房屋、仓库、耕畜、家具等。三、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什一税 http:什一税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源起于旧约时代。什一税是课加在土地总产品上的税,并且正象农产品税一样,完全是落在消费者身上的。它与地租税不同,因为它能影响地租税所影响不到的土地,会提高地租税所不能改变的农产品价格。最劣等的土地和最上等的土地都
9、要支付什一税,并且恰好与它们所生产的产量成比例,所以什一税是一种均等的税。、魁奈社会阶级划分的缺陷()不是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及其使用的情况来划分,因而不能科学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看阶级本质的划分,掩盖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区别,也隐藏了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矛盾。()他以能否创造“纯产品”来区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片面地把“纯产品”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局限于农业部门,而排除了工业部门同样可以创造剩余价值。()把土地所有者单独划分为一个阶级,反映了他与封建统治阶级还有割不断的联系,明显地表现出他的理论带有“封建主义外观”。、魁奈的资本理论()他认为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的资本,而投在
10、工业和商业上的资本是不生产的资 4 本。()他把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年预付;原预付()对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有了区分。他对资本的划分,只是指生产资本而不适用于流通资本,忽视了资本在其运动中也会采取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态。虽然如此,魁奈的考察抓住了生产资本,说明他已抓住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形态。、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1774 年秋他取消对谷物贸易的限制,在国内实施了谷物贸易自由。()1775 年对运进城市的谷物实行了减少税款的措施;在这一年对特权阶级还实行了征收建造街道税,而对农民则废除了建造街道时的徭役。()1776 年取消对酒类贸易的限制,实行贸易自由。、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11、。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简述如下:()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主要表现在他们从资产阶级的视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这个资产阶级的实质却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因为在重农主义体系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封建制度土地所有权的统治表现的。()重农学派代表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封建主义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他们常常以他们熟知的封建主义形式表达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容。、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发展大农业经济。小农业经营想获得很大利益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土地集中形成大农业经营,才有可能添置较大设备,节约人力,用较少的支出进行生产,从而获得较大的生产量,获得较
12、多的利润。()整顿税收。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即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的那部分“纯产品”征税。()改革贸易政策。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四、扩展资料、马魁斯德沃邦的税收思想 马魁斯德沃邦(16331707)是法国批判法国重商主义财政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是王国什一税案(1707)。沃邦认为,法国农民之所以贫困,原因在于赋税负担过重,以及分配与征税方法的不合理。为此,他于 1694 年向政府提出改革赋税制度的根本纲要,即人头税方案,作为国家救 5 济方案。人头税方案仅在战争时
13、期,对不同等级有支付能力的人员,实行无差别地按 15:1德尼比例课征人头税。这一方案体现了他的平等比例课税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他尔后写成的王国什一税案一书的雏形。他在该书中,提出的改革税制的思路,即什一税。什一税是对土地所得、房屋建筑所得、养老金、工资等所得课征的收益税,并根据所得种类不同而课以不同的税率,但最高税收限额不得超过所得的十分之一。“沃邦的赋税改革内容不是单一的什一税,与什一税并行的还包括盐专卖制度,降低税率,对奢侈品及葡萄酒征收消费税、间接税、奢侈品税等复税制度。赋税改革还提出改革复税征收制度,包括废除包税制度,废除封建贵族、僧侣的免税特权,准许农业以实物交税,特别是救济农民资本
14、家的改革”。沃邦的赋税思想理论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在专制王权下身受重税盘剥的现实,目的在于救济农村的凋敝状况。沃邦的赋税理论,一方面作为一项社会政策,提出减轻对贫者课税的主张;另一方面,又主张对生活必需品盐征收盐税,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但是,沃邦把什一税及盐税作为可以变动的赋税来对待,其税率必须根据情况适当增减。同时,他将关税和奢侈品税作为固定收入。他还认为所有免除公课的特权都是不公正的,主张课税应实行公正原则。他从国家给予人民法律的保护的角度来解释征税的依据,否定了征税出于隶属地位的论调,这是一种进步,主张纳税应与收入相适应,即坚持纳税平等原则。这种思想可以看出是赋税的财政政策原则的萌芽。、什一
15、税 0%E4%B8%80%E7%A8%8E 什一税的起源 什一税(tithe),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源起于旧约时代。公元 6 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有农牧产品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鼓吹征收什一税。根据这种制度,平信徒要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尽管遭到激烈的反对,随着基督教传遍欧洲,纳什一税终于成为硬性规定。6 世纪时欧洲教会法即予以确认,自 8世纪以来又获得世俗法律的支持。公元 779 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明确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一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此后,西欧各国纷纷效仿。什一
16、税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水果、蔬菜)和血什一税(牲畜)等,其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十分之一,大部分负担主要由农民承担。英格兰在 10 世纪规定必须缴纳什一税。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期间,路德原则上同意向世俗君主缴纳什一税。什一税制继续执行,既有利于天主教会,也有利于基督教会,但不久即遭到反对。1789 年法国在革命时代废除什一税,对直接收取什一税的人也不予补偿。其它国家陆续废除一些类别的什一税,并对直接收取什一税的人进行补偿。英国一直征收到 1936 年。今天在某些新教国家,什一税的残余形式依然存在,例如德国规定,公民如未正式宣布退出某一教会,即必须缴纳教会税。美国从无法律规定缴纳
17、什一税,但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会派要求信徒纳什一捐,其它会派中有些信徒自愿纳什一捐。东正教一直未实行什一税制。6 什一税的纳税人 什一税是课加在土地总产品上的税,并且正象农产品税一样,完全是落在消费者身上的。它与地租税不同,因为它能影响地租税所影响不到的土地,会提高地租税所不能改变的农产品价格。最劣等的土地和最上等的土地都要支付什一税,并且恰好与它们所生产的产量成比例,所以什一税是一种均等的税。如果最末等的土地、或不支付地租并支配谷物价格的土地能出产足够的收获量使农场主的资本在小麦价格每夸特四镑时获得普通利润,那么征收什一税后价格就必须提高到四镑八先令才能得到同样的利润,因
18、为每一夸特耕种者要付八先令给教会。如果他得不到这种利润,当他可以在另一行业中获得这种利润时,他就没有理由不放弃这一行业。什一税与农产品税的区别 什一税与农产品税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可变货币税,而后者则是一种固定货币税。在生产谷物的便利条件没有增减的停滞社会中,这两种税的影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谷物价格将不变,税额便也不会变。当社会退步时,或当农业有很大改良因而使农产品相对于其他物品的价值跌落时,什一税和持久不变的货币税相比,就会是一种较轻的税;因为如果谷物价格由四镑降低到三镑,什一税就会由八先令减低到六先令。在农业没有显著改良的进步社会中,谷物价格会上涨,什一税和持久不变的货
19、币税相比,就会是一种较重的税;因为如果谷物由四镑上涨到五镑,同一土地的什一税就会由八先令上涨到十先令。什一税或货币税都不会影响地主的货币地租,但都会大大影响谷物地租。我们已经指出货币税对于谷物地祖发生怎样的影响,什一税会发生类似的影响也是同样明显的。如果第一、第二、第三各等土地分别出产一百八十夸持、一百七十夸特和一百六十夸特。第一等地的地租便将是二十夸特,第二等地的地租将会是十夸特;但这种比例在征收什一税之后就不能保持,因为每分中抽出十分之一以后,余下的产品就会是一百六十二夸特、一百五十三夸特和一百四十四夸特。第一等地的谷物地租将减少到十八夸特,第二等地的谷物地和将减少到九夸特。但谷物价格会由
20、四镑上涨到四镑八先令十又三分之二便士,因为一百四十四夸特比四镑等于一百六十夸特比四镑八先令十又三分之二便士;因此,货币地租将会仍旧不变。因为在第一等地上将仍然是八十镑,在第二等地上仍然是四十镑。反对什一税的主要论据 反对什一税的主要论据是:什一税不是一种长期不变和固定的税,其价值会随着谷物生产困难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如果生产的难易程度所造成的谷物价格是四镑,税额就是八先会令;如果它使价格增加到五镑,税额就是十先令;增加到六镑时税额就是十二先令。不但是价值会增加,而且数量也会增加。例如,当只耕种第一等土地时,税款只是从一百八十夸特上课取;当耕种第二等土地时,就将从三百五十(一百八十加一百七十)
21、夸特上课取;在耕种第三等土地时,则会从五百一十(一百八十加一百七十加一百六十)夸特上课取。当产品由一百万夸特增加到二百万夸特时,不但是税额会由十万夸特增加到二十万夸特,而且由于生产第二个一百万夸特所必需的劳动增加,农产品的相对价值也会提高,以致使二十万夸特虽然在数量上只是两倍于以前所交钠的十万夸特,而其价值却会三倍于前。7 如果用任何其他方式为教会征收等量的价值,税额和什一税一样,与耕种的困难程度相应地增加,其影响将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认为什一税由于课加在土地上便比其他方式征收的等量赋税更加妨碍耕种,那便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在这两种情形下,教会都会从本国上地和劳动的净产品中经常取得更大的分额。在
22、进步的社会中,土地净产品对总产品的比例总在变小;但无论在进步还是在停滞的国家中,一切赋税最后都要从净产品中支付。所以随着总收入增加而增加、又落在净收入上的赋税必然是极为沉重、令人难以负担的。什一税是土地总产品的十分之一,而不是净产品的十分之一;所以在社会增加财富时,什一税在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虽然不变,但在净产品中所占份额却必然日益增大。不过什一税可能被认为有害于地主,因为它征课国内种植的谷物,而不限制外国谷物的输入,所以其作用便象一种进口补贴。如果为了使地主免受这种补贴必然会引起的土地需求减少的影响,对于进口的谷物也课以和国产谷物同样的税,并把所得交给国家,那就没有比这更公平合理的办法了;因为
23、通过这种税所交付给国家的一切东西都会减少为政府支出而必须征收的其他赋税;但是,如果这种税只是为了增加付给教会的基金,那么它纵然整个说来的确会增加生产总量,但还是会减少其中分配给各个生产阶级的部分。如果毛呢的贸易完全自由,我国的制造业者出售毛呢的价格或许可以比我们能够输入毛呢的价格更为便宜。如果对国内制造业者课税,而不对进口商课税,那么资本就会有害地离开毛呢织造业而移住其他商品的制造业中去,因为这时进口毛呢也许比在本国制造更为便宜。如果进口的毛呢也要纳税,毛呢就会重新在国内织造。消费者原先购买国产毛呢,因为它比外国产品便宜;后来购买外国的毛呢,因为不纳税的外国产品比纳税的本国产品便宜;最后又购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学说 教程 章节 第五 课后 模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