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肉类行业发展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中国肉类行业发展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7 年中國肉類行業發展分析 2007 年是中國肉類行業備受關註、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成長與震蕩、發展與困難並存。如何順應時代的變化與經濟的轉折,探尋一條行業穩定持續的發展道路,強化企業抵禦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已經嚴峻地擺在業界面前。一、中國肉類工業已經進入瞭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 當前,中國肉類行業不論在總體規模上還是在一般產能上都已經位居世界前茅,對世界肉類經濟發展舉足輕重。但是,在其生產方式、生產結構、保障體系等方面還比較脆弱。2007 年豬肉價格快速、大幅上漲而引發的CPI 上漲,乃至隱現通脹的威脅,說明我國肉類行業的發展基礎還相當薄弱。過去長期不引人註意的肉類產品,已經從
2、一般的“副食品”上升到對宏觀經濟形勢產生重大影響的戰略地位。以2007 年現價計算,肉禽蛋產值占 GDP4.7,占第一產業產值比重達40.1,(一)肉類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暴露出我國養殖業目前的生產方式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增長 2007 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其中又以豬肉價格上漲的影響為最。到2008 年 1 月,全國 CPI 同比上漲 7.1,食品類上漲 18.2,其中豬、牛、羊肉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68.2,、50.1,和 40.8,。2 月份全國 CPI 同比上漲 8.7,再創 11 年以來新高。漲幅最高仍為食品,達到 1 23.3,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漲 4
3、5.3,豬肉價格上漲仍達63.4,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目前面臨著諸多重大的制約因素,除飼料資源外,在動物疫病、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科技服務體系和組織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隨著我國人口總量特別是城市人口的增加、非農產業的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人們對肉類的需求正在加速上升,而肉類供應能力穩步提高的難度已經明顯加大 2007 年末,全國城鎮人口 59379 萬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達到 45,城鎮就業新增 1204 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率分別為 12.2,和 9.5,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別比上年末減少 669 萬人和 709 萬人。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
4、設的加快推進,農業用地面積逐年減少、農業勞動力加快轉移、農民居住條件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改善,傳統的庭院生產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農村散養戶快速退出養殖業,導致養殖總量下降,最終造成供求上的失衡,豬肉價格迅猛走高。盡管國傢采取瞭許多扶持和幹預措施,但由於釋放的效力還比較緩慢,至今豬與糧比價、仔豬與豬肉比價、毛豬與豬肉比價還處於不合理的范圍,2007 年肉類產量 6865 萬噸,比上年下降瞭 3.2,主要是豬肉減產,產量為 4287 萬噸,下降瞭 7.8,。為瞭持續提高肉類產品生產能力,滿足市場供應,必須加速並有效地對我國肉類資源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進行重大的戰略性調整 (二)食品安全引起全球關註,成為十
5、分敏感的焦點問題 2 由於肉類產業鏈長,加之我國區域經濟不平衡,現有企業的技術裝備差異較大,我國肉類產品質量不安全的問題時有發生。國傢除加快相關立法、制定完善標準、加大監管力度外,於 2007 年 8 月由國務院啟動瞭為期四個月的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其中將豬肉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作為八項任務之一。資料顯示,在豬肉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國共整治重點區域 39920 個,檢查定點屠宰廠(場)145880 次,關閉不符合要求的生豬定點屠宰廠(場)1304 傢,關閉違規生豬定點屠宰廠(場)423 傢,取締私屠濫宰窩點 7596 傢 (三)中國肉類產品進出口發生瞭重大變化 2007 年,
6、我國肉類出口 91.9 萬噸,下降瞭 15,其中豬肉出口下降瞭 37.3,而肉類進口達到 134.7 萬噸,增長瞭 57,其中豬肉進口增長瞭 116.22,。這一變化是歷史性的,改變瞭我國肉類總量出口大於進口的局面 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分析,一個國傢人均收入低於 5000 美元時,收入的增加和肉類消費的增長顯著正相關。我國的人均 GDP 剛剛超過 2000 美元,農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傢分析,現在隻有 1/10 的城裡人肉類消費出現下降,90,以上的中國人肉類消費需求正處在穩步增長階段。特別是農民的肉類消費,還有成倍增長的空間。2007 年我國肉類進出口數
7、量的重大變化,一方面說明瞭我國肉類消費市場需求的潛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肉類產品曾具有的 3 原料、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正在逐步削弱,而世界貿易對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準日益提高,我國肉類工業發展正面臨著貿易市場全球化競爭的新形勢 (四)肉類工業發展受制於融資瓶頸的問題更加突出 據英國經濟學傢周刊報道,按實際水平計算,自 2005 年以來,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瞭 75,。2007 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並非由糧食減產引起,其主要原因一是隨著一些新經濟體更加富有,人們的飲食結構有所改變,對農產品尤其是肉類食品的需求增大,二是一些發達國傢調整能源政策,開始大幅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瞭玉米、大豆(豆
8、粕)等糧食價格的上漲。種種跡象表明,這輪食品價格的“牛市”才剛剛開始,全球食品價格高位運行很可能會持續數年,目前正處於歷史性轉折階段。我國肉類食品在生產下降、銷售增加的不平衡狀態下,高價位運行漲跌互見是必然趨勢 2007 年我國肉類工業原料(包括畜禽類)價格普遍猛升,以生豬為例,企業對其購進原有的準備金隻能滿足應使用量的一半左右,豬及豬肉價格的毛白差率低於出肉率水平,致使企業生產出現運作掣肘,儲備產品調節量不足。盡管企業在不同時期資金的使用規模和方向不同,但肉類工業都有其共性,原料收購、銷售流通資金用量大,需求集中,而大多數企業利潤率不高,資產規模小,信用等級低,抵押物少,政策限制多,自我積累
9、發展能力不足,面臨很大的資金瓶頸制約。在我國貨幣流動性過剩而同時 4 企業資金又嚴重受困的情況下,尤其是中小企業需要做精做強,如何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多渠道募集融資,加快資產重組、購並,增加對肉類工業的投入,增強發展動力,建設優質原料基地,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已經成為我國肉類工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戰略重點 總的看來,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環境下,我國的肉類生產、流通和消費正在進入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由於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有許多難以預料的因素,2008 年將是我國肉類工業經濟發展更為艱辛的一年。面對新的挑戰,如何穩步推進我國肉類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必須面對並著 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10、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國肉類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瞭促進我國肉類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從行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前瞻的眼光開拓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健全發展機制、破解發展難題 (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肉食需求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時期,廣大城鄉居民的肉食需求不斷增長這是我國肉類工業發展的持久動力。肉類工業作為重要的民生食源產業,其原料來源於農村種植養殖業,其加工流通屬勞動密集型,由眾多勞動者協同完成,其產品與人民群眾的營養狀況、健康水平密切相關。由於多方面原因,我國肉類工業的原料供應還是被動的、不 5 穩定的,加工技術裝備差異
11、很大,轉化增值能力和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偏低,品種結構不夠合理,尤其是衛生保障能力差的手工及傢庭加工方式在肉食生產加工領域還占較大比例,產品裸露面市比重很高,除原料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外,在兩種市場並存的條件下,投機違法使用病害肉、註水肉、以次充好、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就宏觀而言,肉類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很突出,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還有不少差距。這就要求肉類行業堅持立足於保障內需,加快建設新型產業鏈,淘汰落後生產力,努力滿足城鄉居民肉食消費、確保肉類食品質量安全 (二)增強肉類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雖然我國肉類產業發展很快,舉世矚目,也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
12、水平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到目前已有 6 傢加工企業和 6 傢牧業龍頭企業上市,全行業已創建瞭49 項國傢級名牌產品和 37 個馳名商標。但總的看來,我國肉類產業的整體素質不高,原有的比較優勢趨於減弱,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還沒有打造出世界級的知名品牌,話語權不強。主要表現在,肉類生產集中度和工業化程度還比較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遠沒有達到合理的經濟規模,關鍵技術與裝備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工業佈局尚不盡合理,與農牧業生產佈局銜接不夠緊密,屠宰企業多以規模認定而不是以資源和市場確定,使原料、加工、銷售相互擠壓,長期形成的“多時壓,少時爭”的運行模式沒有改善,畜牧 6 業生產與肉類加工合理配置
13、、互為促進的機制尚未建立,中西部部分地區豐富的肉類原料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還比較弱,肉類工業的能耗和水資源消耗較大,面臨著加強環保治污和減少資源消耗的雙重壓力和約束,外國資本利用其技術和資金優勢爭奪市場,對國內企業構成重大威脅,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國傢提高進口食品檢測標準和環保要求,肉品出口阻力增大 解決這些問題,要求我們促進畜禽養殖、屠宰加工、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相協調,促進肉類產業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全面增強我國肉類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中國肉類工業發展的基本著力點 一是加快企業結構調整,提高產
14、業集中度。近 3 年,我國的屠宰加工企業由過去的 3 萬多傢下降到 2.3 萬傢,減少瞭 7000 多傢。與此同時,屠宰及肉類加工規模以上企業個數比 2003 年增長瞭 42,。規模以上企業在肉類行業企業總數中所占的比重比 2003 年提高瞭 4.4 個百分點。肉類產業的集中度已經有瞭明顯提升。2007 年規模以上企業 2847 傢,其資產總計 1500 億元,比上年增長 15.2,銷售收入 3400 億元,比上年增長 25.9,實現利潤達到 135 億元,比上年增長 28.6,。其產能比 1,2,銷售利潤率 4.0,。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現有的肉類企業隻有 100 多傢屠宰企業達到先進水平,
15、約占總數的 O.4,規模以上 7 具有較完善機械設備的 2847 傢,約占 12,88,的企業屬於半機械化和手工屠宰的小型企業。技術落後的小企業過多,影響瞭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是加快區域結構調整,建設優勢產業基地。加快調整養殖業生產方式和積極有效地控制畜禽疫病是肉類工業發展的保障。“十一五”時期,在華東、西南、華北、東北地區,重點建設豬肉及其產品加工業基地,在中原、東北地區,重點建設牛肉及其產品加工業基地,在西北、內蒙古及河北北部、中原和西南地區,重點建設羊肉及其產品加工業基地,在中部和東部的傢禽主產區,重點建設禽肉及其產品加工業基地,在全國范圍形成區域佈局合理的優勢產業帶和企業集群。與此相
16、配套,要加快建立農牧業生產與肉類加工互為促進的銜接機制,特別是要大力促進中西部豐富的肉類原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增強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 三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當前,我國以肉類為主的動物食源市場的安全與穩定依然是第一位的。發展生產,保障供給,滿足國民肉類需求隻能靠業界共同努力。按照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確定的目標,到 2010 年,我國肉類總產量超過 8400 萬噸,其中,豬肉、牛羊肉、禽肉各占 60,、20,和 20,左右,肉類制品產量超過 1100 萬噸,占肉類總產量的 13.1,(註,2007 年我國肉類總產量僅完成 6865 萬噸,對目標實現構成極大的困難)。
17、2007 年肉類蛋品商品城鄉交易總量 8 為 4653 萬噸,比上年下降 16.2,除禽肉、禽蛋較上年增長外,豬、牛、羊肉均有較大下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消費結構變化對肉類工業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肉類行業一定要在穩步發展豬肉產品的同時,重點發展牛羊肉,積極發展禽肉制品,促進品種的多樣化和均衡化,高度重視產品更新和品牌建設對肉類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力發展冷卻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擴大低溫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產,積極推進中式肉制品工業化生產步伐,廣泛開展畜禽血液、骨組織、臟器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研究,開發生產各種生物制品 四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確保肉品質量安全。畜禽疫病和諸多不安全因素是可逆
18、轉的,確保肉類食品安全的控制與管理是第一位的保障要素。要促進加快肉類食品標準的制修訂步伐,提高標準的有效性,建立比較完善的肉類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體系,包括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HACCP)、全面質量管理、IS09001 質量認證體系等,借鑒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肉類企業須盡快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和嚴格的食品召回制度。在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方面,重點攻克溯源技術、真偽鑒別技術、在線物性探測技術、快速檢測技術、微生物測報技術、食品安全風險性評估技術、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技術、全程質量與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等。在現代物流技術方面,重點攻克數字化和信息化處理技術、數字
19、化存儲與智能配送技術、智能分級技術。以信息化帶動肉類工業的健康發 9 展,穩步提高工業化屠宰的比重。完善肉品加工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確保肉類食品安全 五是堅持技術進步,提高產業整體素質。采血、電刺激、畜禽熱汽隧道式濕燙及連續自動去毛(羽)、多工位扒皮設備,胴體劈半和在線檢測設備,高濕霧化冷卻設備,大型真空斬拌機、滾揉機和高速灌腸機等肉類深加工設備,以及冷卻肉、清真肉制品、低溫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和發酵肉制品加工設備,實現我國畜禽屠宰加工裝備的成套化、國產化 六是註重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肉類工業主要利用可再生資源為原料,其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可以綜合再利用,具有循環經濟的特征。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要求,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道路,大力發展資源深度加工,延長產業鏈,促進轉化增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食物出品率,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在“十一五”期末,肉類工業“三廢”排放要達到國傢規定的指標范圍。單位產值能耗降低 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