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二、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2】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其中错误较多的有 15 题、17 题、18 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充分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考察的电学知识,另外,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晶体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不会活用导致失分严重,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三、方案措施:1.注重学生基
2、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基础知识的的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双基”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惯性错误,培养规范的学习习惯。2.更新教学观念,尽可能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过程,注意挖掘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结合身边的物理情景,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4.有意识培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
3、一定不要代替,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不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5.在平时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题方法、过程的指导,提高审题的速度和正确率。1、试卷综合性强,难的大。分试题的内容组织上来看,八年级上学期的不少内容考试中出现,特别是光学部分,这部分本身就比较难,在加上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很多同学遗忘的差不多,考前也没用复习,出乎我的意料。但关于镜湖的那几个小点,考试中出现不足为奇,即便是中考也会重复性的考。很多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试卷很综合啊,似乎就是中考水准,不过只是去掉电学部分。这么说有凭据的,在试卷的最后一大题,涉及到了发电机的转子,实际到能量转换,这个既可以说是八年级
4、机械功部分,也可以归于九年级内容。2、填空题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填空中的作图不知道有没有视而不见的,有没有用铅笔和尺作图的,实际肯定是都有。这里对最后一道题的隐含条件的设问,难倒了大批同学,很多同学不知在问什么,不晓的改怎么去解释。例如动滑轮实质很多同学写的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表述的不错,但题目问的是隐含条件啊,应该是一个等臂杠杆 再如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这个物体受应该是受平衡力,或者也可以写成外力合力为零 实验的第一题个人认为存在诸多不妥之处 指向性不明。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实验,原题是瓶子满灌水(约 40cm)瓶口向下,问结果会怎么样?从答案来看,问的是瓶内液面变化,很多同学
5、对结果理解不清,表述不完整。题目只给出前提条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只说装满水,瓶口向下,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样,谁知道谁会做题。很多同学认为,瓶口在倾斜过程中水会洒一点出来,会有部分空气进入,当瓶口在液面以下,瓶内的水是减少的,也就是说水位下降了。也有同学认为,若用将瓶口堵住,将瓶口放入液面以下后,手拿来,水应该还是满的,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也有同学很细致,他认为即使用手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一点点的空气进入,手会残留部分瓶内的水,因此水位实际是下降的,但很微小。配图的误导 觉的配图有误导之嫌,其一瓶画成类似三个部分,而其中靠近水槽的部分与瓶底充满的水应该填充一样多,但配图不符,其二瓶底有一快
6、黑色印记,很多同学认为是墨水,考的扩散现象。这也能讲的通。实验题二这题同意认为也有不妥之处。第一个小题是描点作图,初中物理降低要求,不要做数据描点的拟合,也就是把点在坐标轴上描出之后,画一条线,要求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线上,同时使其余的点在拟合线上的附近。此题要求不高,就是把点描出用线连起来即可。但可惜的是题目给的坐标的存在问题,纵坐标 1 距离原点是一个,纵坐标 2 距离原点应该是 2 才对,但确实 3 格。明显属于比例标度错误。另外横坐标应该用 0.1 做一格,这样在作图的时候方便,结果却给的是以 1 为一格,虽然降低了要求,但也要为难学生一把。语意表述缺陷。问的是选橡皮筋做测力计的原因
7、?这个原因不好说,会的最多是橡皮筋具有弹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回答了,但题目实际问的并不是这个意思,我觉的应该改成使用橡皮筋可以做简易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如果问成原理,我想很多同学就可以联想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改卷过程中的有不少同学很好的,把前提条件都写出来了,也就是在一定限度内,拉力与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成正比。不少同学些的是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前者写正比关系是确切的数学关系,后者是定性描述,二者有区别。第三小问,问简易测力计使用时应注意:注意不要打到自己的手或者打到别人,还是注意橡皮筋要选弹性好的?其实都不是,问的应该就是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但在这里这么问很牵强。不适合。4、对实验
8、的几点看法 可能命题人的选择是想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考,因为物理就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嘛!但越是生活的,学生们的回答越是生活的经验的,直观感受性质的回答,从学生答题的表述来看,感觉很不好,很多同学没掌握物理的语言。八年级下可用来考核的实验太多太多了,考个测密度的实验设计也好,考这两个,只能哎!最大的遗憾就在于,实验的设问让学生不知道问的什么,当然也有学生回答的非常好,等答案都几乎一样,可这只是极少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
9、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 课时 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性质制 成的,把_规定为 0,把_规定为100。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合适的温度计。(2)使用时应
10、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不要碰到容器的_,待温度计 的示数_后方可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相平。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 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 温是 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C、36D、35 二、新课探究(一)引入课题:常见的物质有以互相转化,例如,。1、熔化:。2、凝固:3、汽化:。4、液化:5、升华:。6、凝华:(二)新课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试验和进行实验:(1)参照课本图 4.2-1,需要器材有:(2)酒精灯的使用:严禁;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
11、,不 能,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3)进行实验并数据记录:(4)评估:利用数据作出图像(5)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6)归纳总结:1 固体分为和 2 晶体:。3 非晶体:。4 熔点:;凝固点:,同一晶体的 熔点凝固点(相等或不相等)。非晶体没熔点和凝固点,5 不同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课本 84 页小资料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熔点最低的物质是。6 熔化时热(填吸或放)。三、练习与提高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2、物质通常存在_、_和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有关,当 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期末试卷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