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导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导学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第 5 课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完成导学案一、二。第二课时 学习牧童、舟过安仁。第三课时 学习清平乐村居;达标检测;课堂小结。一、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在小组内练
2、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4自学生字词语。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7.资料链接: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二、预习交流、检测 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2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
3、音:快乐-清平乐 剥落-剥皮 剥莲蓬 亡羊补牢-亡赖 3.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的词句。-2-4.自己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古诗词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的乐趣?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5抄写生字。教师示范“蓑”写法。三、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学习新课。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
4、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2.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 ,原来是 。-3-(3)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5、诗人喜欢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3学习清平乐村居(1)导入。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3)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6、“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4)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5)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儿子正在 ,他想:二儿子正在 ,他想:三儿子正在 ,他想:(6)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7)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把握这首词的大概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三)拓展延伸。(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4-(四)达标检测。1.牧童的作者
7、是 ,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 代诗人 。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2.先解释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横:弄:句意:(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篙:棹:句意:(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赖:句意:3.根据课文填空。(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诗中有景这景是 ,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 ,诗中有声这声是 。(2)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诗中有作者的所见 这所见是 诗中也有作者的所悟这所悟是 4.我当小法官。牧童一诗描写一位牧童在黑夜里渴望看月的烦躁心情。()“不脱蓑衣卧月明
8、”是指作者在酒醉之中听到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取乐。()5.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A ,飞入菜花无处寻。B儿童散学归来早,。C蓬头稚子学垂纶,。6.选取清平乐 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5-7.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第 6 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咀嚼、沙漠”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
9、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检测 第二课时 学习新课、展示、交流 第三课时 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一、课前预习 1.至少读三遍课文,达到正确、通顺。2.标出自然段以及生字词。3.划出不理解的词句。4.阅读 P30资料袋,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6.想一想,作者写了童年的哪几件趣事?骆驼留给你怎样的印象?7.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二、预习交流、检测 1.全班交
10、流预习情况。(1)小组代表读生字词。注意“嚼”、“傻”、“卸”字的读音和写法。对于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全班交流弄懂。-6-(2)各小组分段读课文。(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4)解释课题:“冬阳”是 ;“童年”指 ;“骆驼队”是 。(5)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 件趣事,分别是;。(6)交流,展示预习问题 7。2.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三、导学流程(一)导入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课文的题目,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二)学习新课。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小组
11、合作交流、汇报。1.学习交流“看骆驼咀嚼”。(1)自己读一读,看看哪里最有趣?什么叫看呆了?她看什么看呆了?(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那样”这个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三次,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出什么?想想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2.交流“谈驼铃用途”。(1)朗读第 8 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分角色朗读爸爸和英子的对话,注意体会英子的感情。3.交流“修剪驼毛”。(1)指名读这部分。(2)从小英子的想法
12、里,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什么?4.学习“问骆驼去处”。(1)小组代表读读这部分句子。(2)从小英子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了?“总是问,总是问,”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她还会问些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二)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7-(1)朗读文中最后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回再做了。”体会这两句话的 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体会:;。随着童年的消逝,年龄的增长,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还什么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呢?在英子的
13、童年里,还有哪些是值得她想念的呢?(2)伴着送别的深情音乐,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三)拓展延伸。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四)达标检测。1.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的 这是一部()的小说。本文讲的是主人公在()经历的童年往事。2.看拼音写词语。zhn mo j ju po zi mino j m sh sh ()()()()()()3.我会扩写句子。(1)我回忆童年。(2)骆驼队走了。4.我会填。(1)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到 。(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到的原因是:。5.说说你对“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语文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