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pdf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导读:韦伯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系列研究的最先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一:虽然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三位社会学的奠基者都是对基本上同一时期(17 世纪中期到 18 世纪初)“现代性”作出诊断,但他们思想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这位历史唯物主义者十分重视经济层面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组织和形式等的影响,于是“资本主义”浮现在马克思的分析中;涂尔干则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出发,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了工业主义上;韦伯也讲“资本主义”,“然而在韦伯的意义上,资本主义与马克思笔下的同一个概念有明显的区别”(安东
2、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 10 页),韦伯更为关注“理性化”(rational),“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寻并从发生学上说明西方理性主义的独特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找寻并说明西方形态的独特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论第 11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与马克思一样,韦伯也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但是与此同时,韦伯却认为,“与此相反的关联作用也不可不加考虑。因为,虽然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部分的依赖于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气质。如果这些理性行为的类型受到精神障碍的妨害,那么,理性的经济行为的发展势必会遭到严重的、内在的阻滞。各种神
3、秘的和 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论第 11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马克斯韦伯所做的工作是进行如布迪厄所说的“心理表象”式的分析(皮埃尔布迪厄再生产,13 页),也就是说,韦伯的社会学研究是受这个问题支配的:宗教观念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各种社会的经济行为(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357 页)。为这个问题,韦伯必须论证资本主义精神与西方宗教伦理在影响经济行为(无论是个人的活是社会性的)的一致性。事实上,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的论述中心就在于此。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一开始,通过宗
4、教归属与职业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拥有和领导资本主义企业方面都有新教徒在数量上超过天主教徒的倾向”(社会行动的结构塔尔科塔帕森斯,570,译林出版社),这个至少为韦伯指出了它所研究的问题的方向。我们在后面就可以看到,韦伯在对加尔文宗派(新教派代表)等诸禁欲伦理派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论证方面作了极为大量的工作。他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柱,这种精神是西方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但是为“资本主义精神”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因为这个概念 所代表是在历史中联结起来的诸要素的复
5、合体,因此,这个概念的最后的完善形式就不能是在这种考察的开端,而必须是在考察之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篇第 11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所以,韦伯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对富兰克林、雅各布福格观念的对比,标明富兰克林“具有伦理色彩的劝世格言”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表现(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不在这里引用富兰克林和雅各布福格的观点,具体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12 页)。韦伯认为,“事实上,这种伦理(指富兰克林的观点)所宣扬的至善 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那种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首先就是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更不必说享乐主义的)成分搀在其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
6、12页)在这里其实包含着几方面的含义。首先,用韦伯的话来说,“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显然,这种把获利作为人生的目标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或基础原则,在其他社会(未受资本主义影响)是不会存在的。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是具“资本主义精神”的商人行为或观念的“矛盾律”(这里的“矛盾律”只是作为表现一种状态两种相反的现象,并无逻辑上那种必然的“非 A 即 B”)。在这方面,随着研究的推进,韦伯把他研究的观念伦理及资本主义精神同新教的诸禁欲派别的伦理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
7、起。这个“矛盾律”,主要和韦伯所提到的“天职观”(Beruf)有很紧密地联系。那么,在这里就必须对新教派(本文以加尔文宗为代表)的宗教伦理做一些交待。加尔文宗是宗教改革中影响比较大的新教教派。加尔文宗曾经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了有广泛影响的“预定论”。这样的一个宗教教义的意义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个决对超验的上帝存在,作为世界的统治者和创造者,而且其是唯一的;不在任何人的理解范围之内,所有的灵魂是否得救、死后是否进入天堂,完全由绝对的上帝预先决定,任何人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得知自己是否得救;“按照上帝的旨意,为了体现上帝的荣耀,一部分人与天使被预先赐予永恒的生命,另一部分则预先注定了永恒的死亡。”(
8、1647 年“威斯特敏斯特信纲”,下篇,第四章)一个人在尘世上存在,“其全部意义在于上帝,而不在于人;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一切造物(当然包括加尔文所深信不疑的事实,即,只有一小部分人被选召而获得永恒的恩宠),只有一个生存意义,即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个人尽管预先并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救,只有自己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也就是说,自己要博得上帝的青睐。尽管已经预定了“选民”,但个人应使自己配得上“选民”,达到选民的标准。韦伯在谈到禁欲主义是认为,清教徒就像所有理性类型的禁欲主 义一样,力求使人能够坚持并按照他的经常性动机行事,特别是按照清教教给他的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伦理 资本主义 精神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