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波动.pdf





《第十二章波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波动.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波动 第一节 机械波 波的描述 知识要点 (一)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过程叫做机械波。可见产生机械波的两个条件是机械振动和传播机械振动的媒质。(二)横波和纵波 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这种波叫横波;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波叫纵波。(三)波的描述 周期 T:媒质中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频率 f:媒质中质点每秒钟完成的全振动次数。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们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波在一个周期的时间里传播过的距离,必等于一个波长。波速 v:波在单位时间里传播的距离。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
2、=f=/T(四)波的图象 用横坐标 x 表示媒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 y 表示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将某时刻各质点所在位第二节 波的干涉和衍射 声波 知识要点 (一)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在同一媒质中传播的几列波,无论相遇与否,每一列波都能保持它本身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按照自己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不受其他波的影响。(二)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任一时刻某一质点的位移,就等于每一列波单独在该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三)波的干涉和干涉图样 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时,形成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
3、干涉。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四)相干波源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波源发出的波,叠加时会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这样的波源叫相干波源。(五)波的衍射 波能绕过障碍物或孔隙继续前进的现象叫波的衍射,要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接近。(六)声波 发声体即声源的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通常声波能发生明显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满足条件时也能产生干涉现象。疑难分析 怎样理解波的干涉现象?(1)波的干涉现象是在波的叠加原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2)只有当性质相同的两列波,频率相同(波长相同)时,叠加后才能出现振动始终加强区域和振动始终减弱区域相互间隔
4、的空间分布,这种现象就称为干涉。而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也相同时(一维振动),干涉后的振动强、弱区域更加明显,干涉图样更加清晰;再当两列相干波的振幅也相同(设为 A)时,振动加强区的质点位移将在-2A到 2A 之间周期性变化,而振动减弱区的质点位移将始终为零,这就是教材上实验两列相干水波产生的现象。(3)当两列波的频率不同时,叠加结果就不会出现振动始终加强和始终减弱的区域,如图 12-23所示。波源 S1,S2的频率分别为 f1和f2,且 f1=12f2,则 T1=2T2。两列波同性质,在同一媒质中传播,应有 1=22,观察到该时刻 P 点振动加强,Q点该时刻振动减弱,若再经 t=12T1时间,
5、S1推进半个波长,S2推进一个波长,则 P 点振动将减弱,Q 点振动将加强,可见两列波频率不同时,叠加后不能得到稳定的振动强弱空间分布,也就是不能产生干涉,因此,频率相同是两列波干涉的先决条件。(4)利用稳定的干涉图样,可以测量出波长,这时干涉现象的重要应用。知识拓宽 1.两列波相干时,可利用波程差来判断相遇处某点的振动是加强的还是减弱的。如图 12-24所示,S1和 S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波长均为,要判断它们相遇处的 P点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可以通过波程差21|lll 来确定。当(1)(0,1,2,)lkk,即l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波使 P点的振动方向相同,振动必最强;当(21)(0,
6、1,2,)2lkk,即l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波使 P 点的振动方向相反,振动必最弱。除了这两种特殊情况外,P 点的振动将处在最强和最弱之间,最终情况也将由l和波源的起始振动方向决定。例如:空气中相距 10m的 A,B 两处放两个完全相同的声源,其频率为 1000Hz,声速为 340m/s,另一点 C 距 A17M,距 B 20.4m,则在 C 点听到的声音强弱如何?由题意 3400.34()1000vmf 20.4173.4()10BAlllm 因此 C 点的振动必加强,应听到强音。2.关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现象。当鸣着汽笛的一列火车向你高速靠近时,你会听到汽笛声变得越来越尖锐,反之火
7、车离你高速驶去时,汽笛声会变得越来越低沉,原来声音的尖锐或低沉是由人听到的声波的频率决定的,当发声体高速向人靠近时,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要比发声体静止时的频率高,反之听到的声波频率就低,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一切波都可以产生的,只要波源本身运动时就发生,也是波的一个重要性质。3.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衍射现象。从波源发出的波经过同一传播时间到达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叫波面。如图 12-25中的弧面a,b,c均是波源 S 的波面,而该时刻波面 c 又称波前。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提出:波面上各点可以看作是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从这些子波源发出新的波来,而新的波面(或波前)就是这些波的包迹。
8、如图12-25中的c 波面可看作b 波面上的许多子波源所发出的波的包迹,见图 12-26,这就是惠更斯原理。用惠更斯原理很容易解释波的衍射现象,如图 12-27平面波前 AB 到达一宽度 d 大于波长 的缝时,缝上各点成为新的波源,各点都发出半球形波来。结果新的波前已不再是平面,缝两边波前已弯曲,改变了传播的方向。如果缝越窄 d,缝成了单独的振动中心,新波面弯曲得越厉害,衍射现象就越显著,如图 12-28所示,惠更斯原理能定性地解释波的衍射现象。练习题 1.如图 12-29所示,两列完全相同的波相向传播,当它们相遇时,在图 12-30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A)(b),(c)(
9、B)(a),(b)(C)(a),(d)(D)(b),(d)2.关于波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可以反射,但不能折射(B)两列波相遇叠加,就一定产生干涉(C)在波长越短,障碍物尺寸越大时,衍射现象越明显(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两列波叠加产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得到了干涉图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等(B)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总是互相间隔(C)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总是交替变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图 12-31为两列相干波的相遇区域,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b,c,d,e五点中(e 点为 ab 连接中点)振动始终加强的是 点,振动
10、始终减弱的点是 点,e 点的振动 。(填“始终加强”或“始终减弱”)5 “隔墙有耳”指的是 物理现象。6.人耳能辨别声音的时间间隔最少为 0.1s,则为了听到回声,障碍物至少距人 m,猎人在射击后,6s 钟听到回声,障碍物距猎人 m远,设声速 340m/s。7.图12-32中,S 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A,B 是窄缝,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闭上 A,打开 B,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若 A、B 全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3)若 P 点到 A 为 5 ,到 B 到 4 ,则 P 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4)若 t=t0时,C 点振动位移为-2h,则该时刻 H,M 点振动位移为多少?(
11、5)经过14T(T 为波周期)I,F 点振动位移多少?参考答案 1.(A);2.(D);3.(C);4.a,b,c,d,始终加强;5.声波的衍射;6.17,1020;7.(1)衍射 (2)干涉 (3)加强 (4)2h,-2h (5)都为零 置连结起来,就是该时刻的波的图象(y-x图象)。简谐振动产生的简谐波图像(简称波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 12-1所示。疑难分析 1.对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应掌握哪几点?应掌握:(1)波传播的仅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和能量,而媒质各质点都各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2)媒质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总是落后于带动它振动的前质点。(3)媒质各质点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 波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