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pdf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超高计算公式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1:QD 的 X 坐标 y1:QD 的 Y 坐标.x2:ZD 的 X 坐标 y2:ZD 的 Y 坐标 S:QDZD 的距离:QDZD 的方位角 2.计算公式:212212yyxxS 1当 y2-y10,x2-x10 时:1212xxyyarctg 2当 y2-y10 时:12
2、12360 xxyyarctg 3当 x2-x10 时:1212180 xxyyarctg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1:QDJD 的方位角 2:JDZD 的方位角:JD 处的偏角 2.计算公式:2-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JD 的 X 坐标 V:JD 的 Y 坐标 A:方位角ZHJD T: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LLDtgRLRTsss D: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180)Y=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3、=U+Tcos(A+D)Y=V+Tsin(A+D)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所求点的桩号 B: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M:左偏-1,右偏+1 C:JD 桩号 D:JD 偏角.Ls:缓和曲线长 A:方位角ZHJD U:JD 的 X 坐标 V:JD 的 Y 坐标 T: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LLDtgRLRTsss I=C-T:直缓桩号 J=I+L:缓圆桩号 sLDRJH180:圆缓桩号 K=H+L:缓直桩号 2.计算公式:1当 PI 时 中桩坐标:Xm=U+(C-P)cos(A+180)Ym=V+(C-P)sin(A+180)边桩坐标:Xb=Xm
4、+Bcos(A+90)Yb=Ym+Bsin(A+90)2当 IPJ 时 s230RLIPMAO 2390RIPIPG 中桩坐标:Xm=U+Tcos(A+180)+GcosO.Ym=V+Tsin(A+180)+GsinO s290RLIPW 边桩坐标:Xb=Xm+Bcos(A+MW+90)Yb=Ym+Bsin(A+MW+90)3当 JPH 时 RJPLMARJPRLMAOss909090 RJPRG90sin2 中桩坐标:OGRLMARLLATUXsssmcos30cos90180cos23 OGRLMARLLATVYsssmsin30sin90180sin23 RJPW90 边桩坐标:Xb=X
5、m+Bcos(O+MW+90)Yb=Ym+Bsin(O+MW+90)4当 HPK 时 中桩坐标:Xm=U+(T+P-K)cos(A+MD)Ym=V+(T+P-K)sin(A+MD)边桩坐标:Xb=Xm+Bcos(A+MD+90)Yb=Ym+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假设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R:曲线半径 i1:ZYJD 方向的坡度 i2:JDYZ 方向的坡度 T:曲线的切线长 E:外失距 x:竖曲线上的点到直圆或圆直的距离 y:竖曲线上点的高程修正
6、值.2.计算公式:212iiRT RTE22 Rxy22 六、超高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i0:路拱坡度 ib:超高坡度 Ls:缓和曲线长 b1:所求点路中线距离 x0: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 C-C x:所求点直缓或缓直的距离 hb:超高值.i01.5设计标高旋转轴480480960i01.5AAi01.5设计标高旋转轴480480960i00.0BBABCDX0LC=LSX0/2X0/2b1i0i0i0i00i0i0ibib旋转轴ABCD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b1ibb1ibHY(YH)ZH(HZ)i01.5设计标高旋转轴480480960i01.5CCi
7、b设计标高旋转轴480480960ibDD超高计算公式1相对于路中线超高值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X0=2i0/(i0ib)LsXx0hbb1(i0+ib)X/Ls-b1i0hb(b1bx)i0Xx0hb(b1bx)X/LSib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hb(-i0+(i0+ib)X/Ls)bhb(-i0-(ib-i0)X/Ls)bi0:路拱坡度ib:超高坡度Ls:缓和曲线长b:到路中线距离X:所求点到ZH(HZ)距离超高计算公式2 2.计算公式公式 1:绕中线旋转 bsiiLix0002 1当 xx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0101ibLxiibhsbb 行车道内侧边缘:01ibbhxb
8、2当 xx0 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0101ibLxiibhsbb 行车道内侧边缘:bsxbiLxbbh1.3.计算公式公式 2:行车道外侧边缘:100bLxiiihsbb 行车道内侧边缘:100bLxiiihsbb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N:锤击数 M:地基承载力 2.计算公式公式 1:绕中线旋转 1002785.0NM 注:贯入深度为 30cm,单位为 MPa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样本平均值 S:样本标准差.2.计算公式: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差:221212nXXnnXXSniinii 基于样本估算标准差:1121212nnXXnnXXSn
9、iinii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采用全站仪测量线路中线,其根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假定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测量各交点的坐标,并计算中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利用坐标放样的原理,把各中桩在地面上确定打桩,以备后续测量。一控制点测设 由于线路通常较长,为确保测量各交点坐标的准确性,通常在线路的全长,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坐标控制点,该控制点的坐标是测量该段线路交点的坐标基准点。因此,坐标中线测量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控制点的测量。一、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布置在线路沿线两侧,点位尽量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能够看见越长的线路越D1D2D3JD1JD2JD3JD4JD5JD6JD7JD8JD9XYD1-2图 5-
10、1.好。点位要固定,不能有移动的现象。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顶上等位置,假设在没有建筑物的地区,那么应在地上打入大木桩,在桩顶上订小钢钉。两相邻的控制点能够相互通视,距离在 50m500m 的范围之内。如图 5-1,控制点为 D1、D2、D3。二、控制点坐标测量 控制点坐标测量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有提供大地坐标系的,即提供地上固定的两可通视点及其坐标。其二是不能提供大地坐标系统的,可以自己假定坐标系统。一无的大地坐标,坐标系统是假定的 假定坐标时应注意坐标的起点位置最好数据能大,以免中线测量的时候出现负坐标。如第一点的坐标假定为10000,10000。二有的大地坐标,坐标系统是的 大地坐标系统是的
11、,必须提供的两点坐标和实地的点位。其测量出来的坐标均是大地坐标。如提供两点点位与坐标,S1、S2。实训工立仪于 D1,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点名、坐标假定坐标。瞄准远处一固定目 标 为 正 北 方向。按置零键。进行前视测量,瞄准 D2 点,按测量键。出现坐标后按 ENTER保存数据。仪器搬至D2点,对中整平。瞄准D1 点,输入测站点 D2的坐标,后视点输入“D1。显示方位角与水平角,按设置键使此时水平盘的度数为 D2D1的方位角。旋 转 度盘,重复测 量 下个 控 制点。图 5-2 控制点测量程序 1 立仪于 S1,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点,输入S1 点名、坐标大地坐标。设置后视点,输
12、入点名 S2,输入S2 坐标。瞄准 S2。按设置键。使此时水平盘的度数为 S1S2 的方位角。旋转度盘,测量控制点 D1 的坐标。并存盘。仪器搬至D1点,输入测站点点名D1,后视点输入“S1 或 S2。瞄准 S1 或 S2,按设置键。使水平 盘 的 度 数 为D1S1 或 S2 的方位角。旋 转 度盘,重复测 量 下个 控 制点。图 5-3 控制点测量程序 2.程:在实训场地进行三个控制点的测量,假定坐标系统。实训时间:2 课时。二坐标计算 1、某点的坐标,求另一点的坐标 置罗盘仪于 D1,后视 D2,瞄准 JD1,得方位角0,测 JD1D1 的距离 L1 得 XJD1=XD1+L1cos0
13、YJD1=YD1+L1sin0 同理测 JD2、JD3的坐标。2、二点坐标,求方位角与距离。JDA XA、YA JDB XB、YB 用 LAB=22)()(ABABYYXX AB=arctgABABXXYY+n*1800 注意:计算AB的时候必须是 B 点坐标减 A 点坐标。当 Y、X0,n=0 Y0、X0,n=1 Y0、X0,n=1 Y0,n=2 同理得 LBC,BC B=B C-AB 当0 时为右偏,0 时为左偏。3、计算线路中桩坐标 1直线段:方位角AB,JDA(XA,YA),直线上 P1点到 JDA的距离为 D 那么 P1的坐标为:XP1=XA+DcosAB YP1=YA+DsinAB
14、 D1D2JD1JD2JD3JD4JD5JD6XYL1图 5-4 交点坐标计算 AB图 5-5 直线段坐标计算.注意:距离 D=P1 的桩号JDA 的 YZ 桩桩号+JDA 的切线长 T。(2)第一缓和曲线 P2 点坐标计算ZH-HY 段任一点 ZH(XZH,YZH)用直线段上求坐标法求得。XP2=XZH+ScosZH-P2 YP2=YZH+SsinZH-P2 ZH-P2=AB+H JDB右偏为“+,左偏为“-。先算弦长 S:S2=XH2+YH2 XH=L-22540SLRL YH=SRLL63 L=P2-ZHL 为 P2 到 ZH 点的桩号之差 H=arctgHHXY或 H=SRLL230(
15、3)圆曲线段 P3 点坐标计算HY-YH 段任一点 XP3=XHY+ScosHY-P3 YP3=YHY+SsinHY-P3 S=2Rsin =RL90 L=P3-HY HY-P3=AB+0+=AB+RLs90+当 JDB右偏时用“+,左偏时用“-。LP3 到 HY 点的桩号之差 SHY 到 P3 的弦长 L 所对应的弦切角(4)第二缓和曲线 P4 点的坐标YH-HZ 段任一点 BCZH-P2图 5-6 第一缓和曲线段坐标计HY-P3AB图 5-7 园曲线段坐标计算.先求 XHZ=XB+TcosBC YHZ=YB+TsinBC XP4=XHZ+ScosHZ-P4=XHZ+S cos 180+P4
16、-HZ =XHZ-ScosBC+H YP4=YHZ+SsinHZ-P4=YHZ+Ssin180+P4-HZ =YHZ-SsinBC+H 当右偏时用“-,左偏时用“+。S2=XH2+YH2 XH=L-22540SLRL YH=SRLL63 H=arctgHHXY 三坐标放样 在内业计算中,计算出所有的中桩坐标后,到现场把各中桩在实地放样出来,是后续的水准抄平的前沿工作。中桩的放样工作是运用全站仪坐标测设的原理进行的。1、坐标放样的步骤 1设置测站点 1立仪器于控制点 A,对中、整平。2进入放样模式。3输入测站点 A 坐标。2设置后视点 1、输入后视点 B 坐标。2、瞄准后视 B,按“设置键。使此
17、时的水平盘的读数为A-B 的方位角。图 5-7 第二缓和曲线段坐标计BCP4-HZ.3中桩放样 1进入点放样模式。2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3旋转水平盘,使“旋转角为“0。4指挥棱镜落在中丝上,并按“测量键。5根据显示的距离“+、“-号,指挥棱镜延长或缩短棱镜与仪器之间的距离。直至距离显示为“2mm-3mm,下令打桩。6下一个放样点,重复25 的工作步骤。2、考前须知 全站仪放样时应注意每次搬站后应首先进行后视,归坐标系统。其次,在放样过程中指挥棱镜前进和后退应准确,防止重复工作。对于棱镜手,在立棱镜时应确保棱镜垂直,在小距离移动时应利用小钢尺量测,确保快速准确测量。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
18、步骤 全站仪的功能 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 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2方法:与经纬仪不异,假设要测出水平角 AOB,那么: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 A 点置零 0 SET 瞄准 B 点,记下水平度盘 HR 的大小。2 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 H SET 。2、距离测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PSM、PPM 的设置 测距、测坐标、放样前。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一般: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 2大气改正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学 导线 测量 常用 计算 公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