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教学设计.pdf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六则》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六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及论语的相关情况;明确论语在文中的价值。2、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成语的意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感知六则论语的含义。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4、研读课文,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教学重点:目标 2.教学难点:目标 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
2、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论语六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六条,是孔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l n)”就是编纂的意思。2、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者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
3、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 72 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3、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政治主张、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4、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4、学习生字:不亦说乎(yu)不愠(y n)罔(w ng)殆(d i)默而识之(zh)诲(hu)哉(z i)焉(y n)矣(y)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课文六则分为六段,实为六章,分属于论语中的四篇。第一则,讲学习方法,态度和个人修养。第二则,讲学习方法,指出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创新。第三则,讲学习方法,讲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第四则,讲学习态度,称赞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态度。第五则,讲治学态度,为人师的条件。第六则,讲学习态度,主张向任何人学习,但不是肓目的学习。四、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
5、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古今异义字:默而识之(“识”,古义是“记”。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3、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五、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学好问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六则格言,警策我们要做到“日三省吾身”,不断加强个人的学习和修养,以期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目的。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六则 论语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