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天天练(三).pdf
《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天天练(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天天练(三).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寒假天天练(三)一、课外文言文训练之世说新语(三)。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东
2、阳时始总角 (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 (4)谢公语同坐曰 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3.翻译句子。(1)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 (2)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4.结合选文,说说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5.读了本文,又有什么感想?二、记叙文训练之词句的作用。(一).“词句作用”类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文章标题句及分析其作用。答题技巧:含义理解类题目要首先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再抓住写作主要对象的特征,概括和题目相关的内容,然后联
3、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精神、情感、哲理、写作目的等)来分析。题目的作用类的做法,含义理解+作用(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充当文章线索;充当文眼;揭示或暗示文章中心;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为题目拟标题要用语言精练高度概括文章思想内容或体现主旨。如:孔乙己以“孔乙己”为题,“孔乙己”这个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赏析哲理句、议论抒情、主旨句的理解与作用。答题技巧:哲理句没有修辞和描写,只有文意的表述。其浅层意思往往
4、与句子的字面意思有关,其深层意思则是句子字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句的含义和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表现了作者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析景物描写句的作用。答题技巧: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景物描写是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作用是为人物活动设置背景,为主题提供某方面服务,对人物出场起铺垫作用或衬托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景物描写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描述时间地点及环境的特点,
5、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反衬);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生动、细腻,增强文章感染力等。文章多次提到某一景物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有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如:孔乙己中,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为人物活动设置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对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为孔乙己出场作铺垫。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及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答题技
6、巧:塑造人物的手法就是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及使人物性格鲜明而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突出主题,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或反衬社会的,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带入心理描写类注意应该是第一人称写,还是总结心理活动的特点。细节描写如果反复写会起到强调的作用。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如:故乡中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的作用?解答:杨二嫂是作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贫困使杨二嫂也发生极大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主题:说明农村经济破产的涉及面之广,连城镇市民也日趋贫困,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二)例题一:阅读下面
7、选文,完成后面小题。在松林里睡眠 李汉荣 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凤凰山离我家有几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
8、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有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
9、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 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
10、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睡眠之书)1.阅读选文段,理清文章脉络,补全内容。段落 概括 内容“我”走进松林,看见小蘑菇。A 松林中“我”看见蘑菇,它们在“我”熟睡时“醒”来。B 2.赏析选文第段中的画线句子。3.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从描写的角度品析)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段画波浪线句子有何含义?5.读了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例题二:阅读下面
11、的文章,完成问题。油果子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不禁脱口叫道:“哇,油果子!”这是再熟悉不过的香味,却也是久违了的香味。它弥漫在空气中像调皮的精灵,一下把我带回到那难以忘怀的小山村。那是奶奶居住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的小山村。不说春日里追逐蜂蝶的欣喜,夏日里白天钓虾夜晚纳凉听故事的惬意;也不说秋日里野果酸酸甜甜的美味,冬日里在雪地追踪鸟兽足迹的兴奋。单这小小的油果子,就曾带给我无限欢乐。农历腊月二十五左右,小山村的农家就开始忙碌起来,磨豆腐,炸油果。这时,整个山村,无论走到哪里,空气中都飘荡着悠悠的菜油香。我们小孩子家嘴馋鼻子尖,这几日,可是要大饱口福。哪家今天磨豆
12、腐、炸油果,我们就会循着香味聚集到哪家,有时一天就跑好几家。虽然家家生活还不够富裕,但只要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奶奶”或者“伯伯婶婶”,不用我们再说其他话,迎接我们的准保是刚出锅的大碗油果子,冒着青烟儿,热乎乎的,香喷喷的。我们一窝蜂地挤着,争着,一手拈上一个后,就退到旁边使劲对着油果子吹气,急切地等待热气稍散就赶紧塞进嘴里。性急的等不及过早塞进了嘴里,烫得直呼气也舍不得吐出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还要急急慌慌地结伴往下一家赶。奶奶家每年炸的油果子总要比别家多,散发出的香味自然也就浓,家门口聚集的孩子当然也最多。在奶奶“小心油点溅到烫着”的关照声中,我们早已围在灶边。一小篮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倒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阅读 写作 天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