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筑群体地基基础检测方案.pdf
《大型建筑群体地基基础检测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建筑群体地基基础检测方案.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型建筑群体地基基础检测方案 1.1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方案 1.试验目的 普查桩身结构完整性,判断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2.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采用美国PDI公司及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P.I.T桩基完整性检测仪四台,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见图1。图 1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仪器设备现场连接示意图 3.基本原理 基桩低应变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4.检测标准 1)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
2、3;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5.检测流程 手锤击打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 信号输入 参数设定 桩 计算机 绘图仪 6.抽检数量、验证与扩大检测 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得少于 20 根;其它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10 根。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
3、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7.受检桩位的选择 检测桩位的确定宜按下列原则进行: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接受委托 现场检测 调查、资料收集 制定检测方案 前期准备 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 检测报告 设备、仪器检定 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8.准备工作 根据我方在 AA 大学城、新白云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中的工作经验,为确保检测工作顺利、有序、高效的进行,我方将设置专职联络员,负责同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系、沟通工
4、作,及时掌握现场进度情况,以便我方做好人力、物力的调配,同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在进场检测前有关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1)凿去桩头浮浆或锯掉预制桩的桩头破损部分,露出新鲜密实混凝土面,并使桩头保持平整;2)清除桩头碎石、杂物、泥浆和积水,使桩头保持清洁、干燥;在检测之前,桩顶承台不得绑扎钢筋。3)保证传感器的安装面光滑平整(可采用砂轮打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按如下规定:实心桩安装在距桩中心 2/3 半径处,根据桩径大小均匀布置 34 个点,激振点在桩中心;管桩安装在壁厚的 1/2 处,激振点、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成 90夹角。4)同时需提供的资料有:桩位平面图;地质勘察报告;受检桩的施工记录;工
5、程概况(后两项由我方提供表格格式)。当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且不小于 15MPa 时,可以开始进行低应变法检测,本中心不承担以上准备工作所发生的相关费用。9.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正常情况下,每个台班大约可完成100 根桩的低应变法检测,实际检测时,根据施工现场进度的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员、设备,以确保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三天内提供初步检测结果,全部基桩检测完毕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供正式检测报告。A1 A2 1.2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方案 1.试验目的 1)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2)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和端承力分布情况。2.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采
6、用美国 PDI 公司生产的 PAK 型及 PAL 型 P.D.A 打桩分析仪三台,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见图1。图 1 高应变动力试桩示意图 3.基本原理 高应变动力试桩的基本原理: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通过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的力和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桩的应力波信号,应用应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和速度时程曲线(曲线拟合法),从而判定基桩的承载力和评价桩身完整性。4.检测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5.检测工作流程 重 锤 PDA 打桩分析
7、仪 参数设定 数据处理 信号输入 结果输出 桩 打印结果 波形绘制 F1 F2 6.抽检数量、验证与扩大检测 按总桩数的 8%抽检,且不得少于 10 根。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应采用静载法进一步验证:1)桩身存在缺陷,无法判定桩的竖向承载力;2)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3)单击贯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性状明显与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条件不符合;4)嵌岩桩同向反射强烈,且在时间 2L/c 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也可采用钻芯法检验。当单桩承载力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扩大抽检。当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
8、数的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7.受检桩位的选择 接受委托 现场检测 调查、资料收集 制定检测方案 前期准备 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 检测报告 设备、仪器检定 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 检测桩位的确定宜按下列原则进行: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8.准备工作 根据我方在 AA 大学城、新白云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中的工作经验,为确保检测工作顺利、有序、高效的进行,我方将设置专职联络员,负责同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
9、,及时掌握现场进度情况,以便我方做好人力、物力的调配,同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在进场检测前有关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1)现场应按要求平整吊机和大平板车进场所需路段(至试验桩距离在10m以内);2)现场应提供 220V 交流电源至试桩位置;3)桩头必须平整,不得有破损。4)预制桩应按附图1 要求进行桩周边土体开挖及坑底垫平工作,灌注桩需按附图制作桩帽。5)同时需提供的资料有:桩位平面图;地质勘察报告;受检桩的施工记录;工程概况(后两项由我方提供表格格式)。本中心不承担以上工作所发生的相关费用。承载力检测前受检桩的休止时间应达到砼龄期 28d 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10、的时间。休止时间 表 1 土的类别 休止时间(d)砂土 7 粉土 10 黏性土 非饱和 15 饱和 25 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9.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正常情况下,每个台班大约可完成 15 根基桩的高应变检测。实际检测时,根据施工现场进度的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员、设备,以确保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三天内提供初步检测结果,全部基桩检测完毕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供正式检测报告。1.3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案 1.试验目的 检测基桩结构完整性和砼的匀质性。2.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ST01D 型数字超声仪。3.基本原理 声波透射法检测
11、混凝土质量的原理是事先在桩内预埋若干条声测管,作为超声波接收和发射换能器的通道。检测时在一个管内放入发射超声波的发射探头,在另一个管内放入接收超声波的接收探头。两个探头由底部往上同步提升,仪器记录超声波在由二管组成的砼测面内传播的声学特征。根据波的到达时间,幅度大小,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经过分析处理,从而判定出砼质量状况,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砼匀质性。4.检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广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5.准备工作 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在被检测的基桩内预先埋入检测预埋管,待约 15天砼龄
12、期后开始检测。预埋管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管材要求及驳接方式 预埋管用内径 5cm 的普通自来水管或黑铁管。用自来水管的螺口驳接方式,但驳接时不用麻丝,油漆,直接拧接即可。管内不能有泥沙或其它异物存在。上、下管口要封口,上管口要高出灌注砼面 30cm 以上,以便检测时安装探头电缆滑轮。2)固定方式 预埋管可直接用铁丝捆扎在钢筋笼竖筋上,各预埋管要大致相互平行,并大致垂直于桩底。如果钢筋笼不到底,则底部应用铁丝捆扎短钢筋作相对固定,为了安全,尽可能不要在桩底内焊接。对于钢筋笼到底并且是用吊机吊入桩孔的,可在地面先把预埋管安装在钢筋笼上。此时如果采用点焊驳接固定预埋管,请注意不能焊穿或局部漏焊管
13、材。3)埋管根数及分布要求 当基桩直径 D0.8m 时,对称分布安装两条预埋管,当 0.8mD2.0m 时,按正三角形分布,安装 3 条预埋管,当 D2.0m 时,按正方形分布安装 4 条预埋管。(见下图)注:通知进场检测前请预先在所有声测管内注满清水。并再次确认声测管是否畅通,声测管露出混凝土面部分应无扭弯、压扁或穿洞,管内无异物,管底直达桩底,否则应做相应处理。本中心不承担以上工作所发生的相关费用。6.抽检数量 按不少于总桩数的 10%抽检。按设计要求,桥桩和码头桩 100%做声波透射法检测。7.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正常情况下,每天大约可完成 20 根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现场检测工作完成
14、后,三天内提供初步检测结果,全部基桩检测完毕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供正式检测报告。基桩超声检测预埋管分布图 D0.8m 0.8m D 2.0m D2.0m 1.4 单桩抗压静载试验 1 试验目的 目的是检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 检测标准(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3 检测数量 检测数量按相关规范执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小于 3 根。检测桩的数量及具体检测桩号由甲方会同监理、设计及施工等有关单位,根据施工记录和低应变动测结果确定。4 检测仪器设备和工作
15、内容(1)采用组合钢梁和砼块(重物)组成的压重平台置于碎石垫层面上作为施荷反力系统时,重物平台总重量大于预定最大试验荷载的 10%以上,荷重在试验前一次性加上平台。试验时,由电动高压油泵给置于试桩面的油压千斤顶逐级加、卸荷载。(2)工作内容为提供试验设备、仪器、砼块(重物),以及它们的运输和进退场;现场试验平台的摆设、吊机吊装及设备、砼块的场内中转;派出技术人员在现场测试、记录;资料整理、报告编写及装订。但不包括桩头开挖及处理、桩帽制作、场内道路铺设及桩两侧垫层的平整、铺设。5 试验技术要求(1)、试验加载: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载为预定最大试验荷载的 1/10,第一级按 2 倍荷载分级加
16、载。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最大试验荷载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测读桩顶沉降量的间隔时间:在每级加载后按第 5min、15min、30min 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 15min 测读一次,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2)、试验卸载:每级卸载量为分级荷载的两倍,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为 15min,按第 5min、15min 各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卸载至零后,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 120min,测读时间为 5min、15min、30min,以后每隔 30min 测读一次。(3)、桩的沉降观测:在桩顶对称位置装设 4 个 RS-JY 型 50mm
17、量程的位移传感器(精度为 0.01mm),利用 RS-JY 型桩基静载测试分析系统按规定时间测读对桩顶沉降量进行测读。(4)、试验所用的仪器、仪表均经省计量部门定期检验合格后统一发给计量认证合格证,精度满足试验要求。6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提供电源:380V(5kW)、220V。(2)桩头处理:按照本检测中心提供的试桩帽构造大样图(图 1)对桩头进行处理和制作试桩帽。试桩帽制作前,应将桩身上部松散的砼完全凿去,然后按图纸要求制作桩帽。当桩顶标高(凿去松散部分后)低于图纸要求时,可加长桩帽尺寸,以保证桩帽顶的标高。原桩身钢筋笼伸至试桩帽第一层钢筋网。(3)、采用组合钢梁和砼块(重物)组成的压
18、重平台时,现场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铺设碎石垫层:在试验桩的两边铺设碎石垫层,垫层厚度为 30cm,保证碎石垫层面比桩头平面高 10cm,其平面尺寸如图 2 所示。现场道路平整:现场道路应满足吊机和长平板车将试桩设备和重物(砼1200)(50原桩身钢筋笼主筋伸进第一层网片10100双向101001015010形筋箍筋150圆形箍筋第三层为二层钢筋网片试桩桩头嵌入160016004001000270图1 1200桩帽构造大样及配筋示意图块)运至试验桩位置,并能顺利退场。图 2.碎石垫层铺设平面示意图 7 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在现场准备工作做好的情况下,每套设备每天可完成一根桩的检测。现场检测工作
19、完成之后,三个日历天内提交初步检测结果,十个日历天内向甲方提交正式检测报告。330033001.5 单桩抗拔静载试验(自平衡法)1 试验目的 目的是检验单桩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 检测标准(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3)交通部行业标准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738-2009);(4)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 检测数量 检测数量按相关规范执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小于 3 根。检测桩的数量及具体检测桩号由甲方会同监理、设
20、计及施工等有关单位,根据施工记录和低应变动测结果确定。4 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安装 1)试验设备(1)荷载箱:每根试桩使用 1 个经过标定的荷载箱专利产品。(2)高压油泵 1 台。(3)电子位移传感器 4 只:两只测荷载箱向下位移,两只测荷载箱向上位移。(4)电脑及数据自动采集仪一套。2)现场安装 自平衡法现场测试工作与基桩施工过程密切相关,故需要施工单位承担(或配合)部分工作。1、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桩端反力,需特别施工桩端延长段,即工程桩挖至设计要求的桩端位置后,按扩大头直径继续往下挖 0.7m 深延长段,其中 0.2m为预留荷载箱的高度,0.5m 为桩底加强层,且在桩底加强层的顶部配置双向水
21、平钢筋。详见图 2。2、施工单位焊接钢筋笼时,配合将位移丝及外护管绑扎到钢筋笼上,注意确保外护管不渗泥浆,检测单位负责指导和配合。位移丝和外保护管由检测单位提供。该项工作一般应在浇筑混凝土前23 天做好准备。3、混凝土分两次浇灌。先浇灌底部延长段以上 0.5m 高度处,并找平,待初凝后吊入荷载箱(荷载箱高度约 0.2m),安放在中心部位。同时在荷载箱标高范围内,采用五合板沿桩周设置一圈隔离。4、吊入钢筋笼,将钢筋笼上的管子与荷载箱上相应的管子对接。5、按施工要求浇灌桩身混凝土。6、在埋设完荷载箱至现场测试这段时间内,出露在桩顶的高压油管及护管封头应妥善保护,特别是施工时避免损伤损坏。7、测试期
22、间确保不断电(380V、220V 两种电源)。试桩周围 10 米内不得有较大振动。图 2 荷载箱埋设图 5.试验技术要求(1)、试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载为预定最大试验荷载的十分之一,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 2 倍,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稳定标准为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上拔位移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最大试验荷载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测读桩顶上拔位移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第 5min、10min、15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 15min 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2)、试验卸载:卸载测回弹分五级进行,每级卸载减量为预定试验荷载
23、的五分之一,卸荷后隔 15min 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荷后隔 180 分钟测读上拔位移量残值。(3)、终止加载条件:、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上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 5 倍;、按桩顶长拔量控制,当桩顶长拔量超过 100mm时;、按钢筋的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 0.9 倍;、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4)、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的荷载与上拔位移变化关系曲线(U曲线)、上拔位移量与时间对数关系曲线(lgt 曲线)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Uu,当Uu最大试验荷载时,判定该检测桩满足设计要求。6.试验后回灌 测试完成后
24、,委托方应委托有资质的灌浆单位进行压力灌浆,压力要求1.5MPa,水泥掺入5膨胀剂。7.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1)、合同签定后 7 天内完成荷载箱的设计、生产和标定。(2)、荷载箱运输约需 4-7 天。(3)、根据施工进度,组装钢筋笼与荷载箱,浇筑混凝土。(4)、浇注混凝土 28 天后进行自平衡测试,每根桩现场测试正常情况约需 1天。(5)、现场测试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提供初步结果,十个工作日提供正式报告。1.6 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常规法)1.试验目的 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依据的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广东省标
25、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3.检测数量 按照上述规范的规定,竖向抗拔试验的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 3根。具体检测桩号由甲方会同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根据施工记录和低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检测等结果确定。4.检测方法 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 2 倍为最大试验荷载,慢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两小时加一级荷载。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的 U、lgt 曲线来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Uu,当 Uu2倍承载力设计特征值时,判定该受检桩满足设计要求。5.试验设备、工作内容(1)由电动高压油泵给置于大梁上的油压千斤顶逐级加、卸荷载。千斤顶向上的作用力通过螺杆及预埋钢筋束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型 建筑 群体 地基基础 检测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