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球状闪电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球状闪电观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球状闪电观后感 追梦者的颂歌 球状闪电观后感作者:杨堃球状闪电作为一部硬科幻杰作,并不是刘慈欣作品中最讨我欢心的一部,里面艰涩的技术细节,经常让我这个科技盲人分不清那些技术和理论是真实存在,还是刘慈欣幻想的产物,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与杰出所在。现实与幻想完美融合,“科幻如同一小粒被突然扔进现实灰尘中的钻石,在尘世灰色的背景上,更能显示出它的璀璨和美丽”(刘慈欣)。对我而言,球状闪电中最夺目的璀璨与美丽,并不在于对技术细节的把控,而在于它描写了一群在尘世生活中,被梦想所点亮的人们。在常人看来,他们偏激、执拗、理智到不近人情,乏味到无法理解,但在追梦的路上他们的目光坚定,光彩照人。故事
2、始于主人公十四岁生日的雨夜,球状闪电闯进了屋子,在他的面前把他的父母化为灰烬,也永远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被球状闪电迷住了,他要用一生去追寻球状闪电的秘密。小说记录了他在追逐球状闪电的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同行者。张彬是主人公大学期间的导师,初见之时他“是那种最一般的人”,主人公认为“这种对大自然那深邃秘密的麻木”,“对科学来说早就是一种公害。”直到很久之后,他才明白,张彬也是在看到球状闪电以后,迷上了它,并且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追寻它。他和同样痴迷球状闪电研究的妻子郑敏,持续观测了十年的时间,受尽磨难,张彬被关进监狱,而郑敏更是在情急之下伸手拦截球状闪电付出了生命。但所有这些苦难,甚至生死离别都没有让张彬
3、感到痛苦或者遗憾,真正让他绝望的是“这三十多年,我再也没有见过球状闪电。”除了在同一条路上向着同一个目标执着前进的人们,没有人能理解追梦者的喜悦与悲伤。郑敏在测量球状闪电的时候遇难,这是她的选择,她是幸运的;张彬的遗体最终由他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球状闪电火化,这是他的梦想,他也是幸运的。他们并非无情,只是他们更明白,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才是链接彼此的真正纽带,牢不可破,死亡都无法改变。张彬、郑敏所吟唱的,是追梦者的悲歌,却也是欢歌,有一路前行的苦难忧伤,也有一生没有被梦想所抛弃的欢乐与满足。而在西伯利亚密林深处的科学城里,却有一群科学家,吟唱着追梦者的挽歌。3141项目,计划者随便用圆周率值定下的
4、名字,却集聚了四十年前,前苏联最优秀、最热血、最有梦想的一群年轻科学家们。他们“热血沸腾,怀着去一个全新的世界创造一个伟大业绩的渴望。”来到苦寒的西伯利亚,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球状闪电研究基地。举全国之力追寻一个梦想,可以带动起狂热的气氛。“苏联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卷入过这项研究” 为了保密,甚至“建了一座小城市,而同样是为了保密,那个城市里不能住人,只是一座无用的空城”。个人与国家拥有同一个梦想,是莫大的幸福,但是当科学的梦想与政治的倾轧相纠缠,当整个国家的轨迹在偏转,那些为科学、为理想奉献了一生的人们,连同他们的梦想,都被彻底埋葬。最优秀的科学家们,住在最便宜的房子里,
5、依靠燃烧新思维取暖,依靠劣质的伏特加来麻痹神经,他们的人还活着,但他们的故事却已被遗忘。曾经的西伯利亚,“苦难、浪漫、理想、献身”而今只剩下失落和贪婪,回荡着曾经追梦者的挽歌,苍凉悲怆,闻者动容。林云是球状闪电真正的主角。第一眼相见, “白色的身影轻盈地超过了我” “脚步轻快跳跃”,“像一道浓缩的白雾。”;第二眼相见,“那苗条得看上去有些柔弱的身躯,面对着黑色浓云中闪电的巨网,在惊心动魄的雷声中一动不动。”一见难忘,一生衷情。林云的性格复杂丰满,有人评价她是“大刘所有作品里塑造得最立体成功的人物之一”,我略有同感。她聪明美丽,外表娇柔,内心却是一把钢刀,坚强、果断、锐利、理性、执拗,有时甚至冷
6、酷,有时甚至疯狂。为达目的,她不受制度约束,毫不犹豫地动用父亲的影响力,左右实验进程;也会漠视道德,黑进SETIhome的服务器,窃取他们的计算资源;甚至违背军人的天职,当上级决定终止球状闪电武器研究时,林云带领支持的五名年轻军官,强行发动了宏聚变,以自己的生命献祭,追逐最终的梦想。很难简单的用传统道德标准评价林云,这正是她形象丰满立体的原因。因为儿时母亲的牺牲,导致林云痴迷于武器,痴迷于武器强大的杀伤力。她以危险的武器为装饰,她可以平静甚至喜悦的谈论武器谈论杀人;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把杀伤性极强的武器卖给敌对的双方,导致大规模伤亡;核电站事件中,她主动要求发射雷球机枪,“我在她的眼神和动作中看到
7、了难以掩饰的兴奋,像一个孩子终于拿到了自己最热爱的玩具,这让我浑身发冷。”林云并不是嗜血狂魔,而是她意识到“那些可怕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落到你的同胞和亲人的头上,落到你怀中婴儿娇嫩的肌肤上,而防止这事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抢在敌人前面把它造出来!”为此她付出了一切。正是她近乎偏执的坚持,才让球状闪电的研究屡次起死回生;正是她近乎冷酷的理性,才让她击败了最冷酷的恐怖分子“教师”,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正是她近乎疯狂的执着,才让她不惜违抗军命,牺牲自己,从而最终结束了战争。谁能用简单的好坏善恶来评价追梦者的一生呢?林云的一生就像一首战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永不服输,旋律激昂,声音嘹亮,
8、充满了斗志。最后来说说主人公“林博士”,这是一个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人,仿佛暗示了追梦的道路上,人数最多、存在最广的一群人,其实是无名者。他们也许跟主人公一样,本来是个普通人,却被命运之手推到追梦的路上,从此,一生求索。他们是“不幸”的,因为钟情梦想,再也无法满足平凡的生命;他们是幸运的,因为被梦想眷顾,一生都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是普通的,遇到艰难险阻会有退缩的冲动;他们是伟大的,即使资质平平,留不下姓名,依然坚持前行。他们不如丁仪睿智,不如林云锐利,不如西伯利亚的科学家们悲情他们也许根本无法留下自己的故事,他们也许最终会成为追梦路上的累累白骨,但他们却是最值得被讴歌的一群人,平凡却伟大的追梦者。
9、有些梦想就像恒星,闪烁在天际,终我们一生也无法企及;有些梦想就像灯塔,透过狂暴的风雨照亮漆黑的海面,到达的道路千难万险;有些梦想就像火焰,带着光芒和温暖,却势必会灼伤甚至吞噬我们我们心知肚明。只有真正的追梦者才会放弃一切,坚持的走下去,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奖赏并非来自人世间的滔天权势、财富、名声,而是可以在追梦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接近,哪怕心知肚明,自己最终会倒在追梦的路上这正是生命对他们最慷慨的赏赐!经常有人诟病刘慈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过分单薄,尤其是女性形象呆板、模式化,我偶有同感,却不能苟同。作为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善于描写在极端环境和极端心态下的人物行为,换言之,刘慈欣笔下的人物本来就不是世俗中的普通人,如何以普通人的心态要求他们呢。“黄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一生。”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刘慈欣作品的定位。纵观他的作品,他的一个个主人公,都是走在人迹罕至道路上的追梦者。科学幻想小说,有些人看到了科学,有些人看到了幻想。球状闪电里我却听到了歌声,一曲为追梦者谱写的颂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