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指导意见.docx
《关于小麦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麦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指导意见.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小麦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小麦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指导意见一、因地制宜,抗旱播种 1、抢墒播种。已成熟未收获的水稻田块,要抢晴收获;收获时土壤墒情相宜,要抢墒整地播种。水稻收获时选用带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械,割茬高度不超过15cm,秸秆粉碎长度10cm,粉碎长度合格率85%,秸秆抛散匀称,田头较多秸秆时应人工帮助抛散,以到达土壤保墒效果。 2、造墒播种。对于有水源的地方组织力气,进展引水造墒播种。可选用旋耕施肥一体机械追施复合肥、旋耕整地,开好“三沟”,并利用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实行沟灌等措施进展人工造墒抗旱播种。造墒田块相宜实行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或免耕播种,如确需耕整的
2、也应选择旋耕整地。播种机械应选择相宜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免耕播种机、圆盘式开沟器播种机等。同时,依据播期和墒情适当加大播种量,播种的同时或播种后实施镇压,压实土壤、秸秆与种子之间的间隙以利保墒、出苗和安全越冬。水源充分地区播种后采纳沟灌,水灌至沟深的2/3处,让水渗透潮湿土壤,但要防止漫灌和长期浸泡,以免土壤缺氧烂芽、闷芽。 3、待墒播种。无水源的,待墒播种,增加播种量。我区小麦的适播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对无水源的地方,可依据状况迟后播种,待墒播种,并适当增加播种量,通过晒种、药剂拌种等方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播前进展浸种催芽,争取时间,提早出苗。 二、因苗
3、制宜,加强田管 可依据苗情、墒情,坚持“弱苗宜早不宜迟,壮苗宜迟不宜早”的原则,加强因苗分类治理。一是对于墒情差,生长瘦弱,甚至因缺水停顿生长田块,要抗旱补墒。浇水宜用小型电机进展喷淋,把水浇透,防止大水漫灌。二是对于因播种晚、墒情差造成出苗不齐的田块,要早浇和普浇。浇后两三天土表泛白时,准时用耙子、抓钩等耙一遍破除板结,以利麦苗出土和土壤保墒。已经播种但出苗不齐的田块,可实行沟灌的方法补充土壤水分,促进出苗。三是对小麦缺苗严峻的要进展催芽补种。用“两兑一凉”即40左右的温水浸泡小麦种子4-5小时(凉水要浸泡8-10小时),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装入透气袋子,在25左右的室温条件下放置7-8小时,种子露出白根即可播种。缺苗较轻的可移稠补稀,带土移栽。移栽前先浇足水,洇墒后起苗,栽后浇水定根,促进活棵。四是对于少数播种早、播量大、出苗齐、苗壮田块暂缓浇灌,防止生长量过大,不利于安全越冬。五是追施苗肥。对基肥施用少的田块以及因抗旱方法不当造成僵苗的田块,要结合浇灌破除板结追施苗肥,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缺苗断垄进展补种的地方可施偏心肥,促进小麦生长。五是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抓好地下害虫和蚜虫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毒饵锈杀和药液跟踪灌杀。 三、因时而宜,调整构造 对无水源又无法调水地区,若11月底前仍旧不能播种小麦,可实行冬季休耕,翌年改种早春蔬菜等作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小麦 生产 抗旱 救灾 技术指导 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