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docx
《2023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5篇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篇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教学
2、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 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
3、,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4、、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
5、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 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
6、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 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二)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
7、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 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 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
8、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
9、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三、课程设计思路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
10、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
11、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 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一)科学知识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
12、、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 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 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 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一)科学探究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并通过评价与交流
13、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 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
14、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一)科学态度总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 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 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 实事求是, 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二)科学态度学段目标以下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5、(一)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 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以下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学段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16、。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 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 物质科学领域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观点, 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
17、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 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续表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物质的存在状态; 通
18、过实验,学习简单测量工具的使用,学习一些量的特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收集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石块、铁钉、橡皮、玻璃和大米粒等,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 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内容1.1)(2)说一说周围用塑料制成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积木和塑料吸管等,比较一下它们的透明程度, 谈一谈这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学习内容1.2)(3)观察水、油、醋和牛奶等液体,尝试归纳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比如,都可以倾倒,具有流动性(有固定的质量和体积(形状可以改变,等等。(
19、学习内容1.3)(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变化,如易拉罐被压扁了,水结冰了,铅笔尖折断了。尝试分析以上变化的特征,比如,水结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无论是液态的水还是固态的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这种变化属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学习内容1.5)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取一个烧杯,加入一些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让冰块自行融化,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每隔
20、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温度; 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学习内容2.1) (2)取相同质量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等体积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快慢; 取相同质量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等体积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学习内容2.2)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空气的特征和热、 冷空气的流动现象; 通过简单的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 通过查阅的方法,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通过小组讨论, 列举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取
21、一个塑料杯,在杯底紧塞一团纸,将其垂直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纸是否会被浸湿,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占有空间。(学习内容3.1)(2)取两个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水盆中,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待瓶内充满烟后, 移走香,立即用毛玻璃片将瓶子盖好,将冷瓶倒扣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的流动; 重复前面的操作,只是将冷瓶和热瓶的上下位置对调,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是如何流动的(学习内容3.3)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续表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运动有多种形式,可用速度描述运动和比较其快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
22、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4.1)(2)尝试乘坐自行车、公共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体验和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尝试说明判断运动快慢的依据。(学习内容4.2)(3)尝试让各种物体运动起来,观察物体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描述其特点,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过程。(学习内容4.3)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常见的力, 了解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观察磁铁吸引回形针,了解磁力可
23、以隔着一段距离产生作用。(学习内容5.1)(2)通过实验,观察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力和重力,了解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如弯曲、拉伸等。(学习内容5.1)(3)尝试用推、拉的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观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习内容5.2)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将发声体放入水中,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轻轻敲击课桌、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义务教育 科学 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