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doc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
2、条件较温和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底物浓度2、酶浓度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高中生物必修一
3、知识点总结21、糖类: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2、脂质: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结合水(4.5%)
4、: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
5、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1、细胞的结构基础(1)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2)施莱登和施旺(魏尔肖)建立细胞学说。(3)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膜通透性实验膜是由脂质组成的。(4)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2、细胞代谢(1)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
6、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2)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3)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4)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5)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6)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气。(7)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8)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9)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光)。(10)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11)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
7、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3、生物的遗传规律(1)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四大原因)。(2)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差异)。(3)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4)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4、遗传的物质基础(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2)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8、(3)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5)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6)查哥夫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G)量。(7)英国遗传学家缪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突变率大大提升。5、生命活动的调节(1)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2)坎农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4)斯他林和贝利斯促胰液素可
9、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为“激素”)。(5)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6)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7)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8)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6、生态系统(1)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
10、结3篇扩展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
1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黄
12、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
13、成叫做 基因型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
14、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15、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
16、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2、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
17、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
18、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
19、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1、斐林试剂: 成分:0.1g/m
20、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4、苏丹:用法:取苏丹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染成红色)。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
21、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
22、尖。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