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国真题解析汇编.doc
《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国真题解析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国真题解析汇编.doc(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国真题解析汇编2020届四川省自贡市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 15题。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 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 错误的请选“B”。 (5分) (1)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2)“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3)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
2、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4)“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15.“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案】14.A;B;B;B;A。 15.“秋风庭院藓侵阶”表达的是词人悲伤凄凉之感,是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苔痕上阶绿”,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020浙江省金华 (四)古诗阅读(4分)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3、(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2分)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 2020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
4、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020年连云港市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5、,完成7-8题。(6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会飞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 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分) 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7.(2分)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
6、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8.(4分)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2020浙江省绍兴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0题。 【诗以见性】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 【注释】稔(rn):谷物成熟。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骅蹓足:骅,骏马名
7、;蹓(li),慢慢走,散步。 16.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3分) _ 16.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2020江苏省淮安市 二(66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
8、二句抒情做铺垫。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2020达州市 四、诗歌鉴赏(共5分)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
9、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 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
10、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13.“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关键词:化用,1分)。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1分),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分)。 14.B 2020年衡阳市无
11、答案 阅读与鉴赏(44 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紅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満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喩的修辞手法,分別从 和 兩方面渲染战場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10.下面选項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項是( ) (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詩借用它作诗題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幵。”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
12、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紅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將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2020江苏省宿迁市无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6题。(9分)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4. 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5.
13、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分) 6. 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 是( )(3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020湖南省岳阳市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蓟(j)庭,地名。 7.(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分) 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
14、天忘却离别的忧伤 ,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2分) 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
15、1274) 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按照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 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_听雨的不同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时间,僧庐。 (2)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
16、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2020湖南省株洲市 (三)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
17、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020武威市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5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
18、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砌:台阶。 22.“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2分) 23.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3分) 22.“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2020盐城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写
19、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8.(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020年广州市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 古诗词 鉴赏 全国 题解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