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共4页).doc
《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NO:课题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4.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具.资料难点散射实验的过程,结果分析投影仪关键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情分析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 学 内 容主导调控主体活动时间一电子的发现:1.阴极射线:1876年,德国戈德斯
2、坦把从阴极发出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称为极极射线J.J 汤姆孙J.J Thomson1857 1940英国赫兹 H.Rudolf Hertz 1857 1894德国 对阴极射线本质的猜想:赫兹:电磁波;J.J汤姆孙:粒子流影响研究阴极射线的因素:阴极射线能穿透铝片;条件限制未能观察到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受前人原子是最小的微粒的观念的影响.2.发现电子:荧屏电子束M1M2/+电极板J.J汤姆孙实验过程及原理: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的过程原理:在电场中:Ee=ev B v=E/B 在磁场中:Bev =mv2 /re/m=E/B2r *实验结果:阴极射线的比荷e/m是氢离子的将近2000倍;不同材料的阴极射
3、线的比荷相同电子:1889年4月30日,J.J.汤姆孙正式把这种微粒称为电子。12年后R.A.密立根用测出了电子的。电子的发现具有更伟大的意义,因为这一事件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还有比原子更小的实物。电子的发现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 .由于J.J.汤姆生的杰出贡献,1906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叫原子)组成的。100多年前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上倍比定律的发现等证实了物质的原子性结构,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密立根 (美国)Robert A.Millikan1868年1953年二原子的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发现 原子 结构 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