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热工课后题答案.doc
《2022年热工课后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热工课后题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工课后题答案 篇一:热工艺课后习题 材料工程及热工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金属具有哪些特性?请用金属键结合的特点予以说明。 答案要点: 特性:好的导电、导热功能,好的塑性;强度、硬度有高有低,熔点有高有低,但机械行业常用那些好的综合力学功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好的工艺功能的材料; 金属键:由自由电子及陈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在金属晶格中,自由电子作穿越运动,它不专属于某个金属原子而为整个金属晶体所共有。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产生电流,即导电。 这种构造,特别容易温度变化时,金属原子与电子的振动特别容易一个接一个传递,即导热。 当金属晶体受外力作
2、用而变形时,尽管原子发生了位移,但自由电子的连接作用并没变,金属没有被破坏,故金属晶体有较好的塑性、韧性。 由于金属键的结合强度有高有低,故金属的强度、硬度、熔点有高有低。 6、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力学功能有何阻碍? 答案要点: 存在着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点缺陷引起晶格畸变,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线缺陷特别少时引起各项力学功能均下降,当位错密度达一定值后,随位错密度升高,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机械制造用材中位错密度根本均大于这一值。 面缺陷的阻碍力:晶界越多(即晶粒越细),四种机能均升高。 7、晶
3、体的各向异性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实际晶体一般都显示不出各向异性? 答案要点: 由于理想晶体中原子作规那么陈列,不同方向的晶面与晶向的原子密度不同,导致不同方向的原子面的面间距、原子列的列间距不同,即不同方向的原子间的作用力不同,也就表达出各向异性。 实际晶体常为多晶体,各种晶面、晶向沿各个方向的分布机率均等,因此各向同性。 第三章 1、从滑移的角度阐述为什么面心立方金属比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好? 答案要点: 塑性变形的本质是滑移面上的位错沿滑移方向滑移造成的,而滑移面是晶体中的密排面,滑移方向是密排方向。一个滑移面与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越多位错滑移可能性越大,在滑移系一样时
4、,滑移方向越多,滑移可能性越大。在三大晶体中,面心立方与体心立方滑移系相等(为12个),大于密排立方的(3个),但面心立方的滑移方向(3个)比体心立方的(2个)多,因此面心立方金属比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好。 4、说明冷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功能的阻碍。 答案要点: 对组织的阻碍:出现纤维组织,位错密度增加,出现碎晶、晶格畸变增大,出现织构现象等。 对功能的阻碍:产生内应力,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即加工硬化),功能出现各向异性。 6、冷加工与热加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热加工对金属的组织与功能有何阻碍? 答案要点: 冷加工与热加工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在再结晶以下温度进展,后者在再结晶温度
5、以上进展。 热加工对组织与功能的阻碍:可使铸态金属与合金中的气孔焊合,使粗大的树枝晶或柱状晶破裂,从而使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晶粒细化,力学功能提高。 7、在金属的冷、热加工,如何才能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 答案要点; 冷加工时:产生合理的变形量,(大于临界变形量,小于产生织构的变形量),进展合理的再结晶退火。 热变形时:以较大锻造比进展锻造,反复墩拔,然后以合理的退火或正火工艺进展处理。 8、产生加工硬化的缘故是什么?说明加工硬化在消费中的利弊? 答案要点: 缘故为:位错密度的增加、碎晶的出现、晶格畸变的增加,这些要素导致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 消费中的“利”:能
6、够强化材料,关于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的又有较好塑性的材料(如一些铝合金、铜合金)是特别好的强化方法。“弊”由于塑性、韧性下降了,给需要产生大变形来成形的工艺带来不便,如拉深成型时,变形量过大时需要穿插工序间的再结晶退火。 9、金属的晶粒度对其功能有如何样的阻碍? 答案要点: 细晶的晶界多,位错滑移阻力大,故强度、硬度高,又因细晶组织晶粒多,各个方向的滑移面与滑移方向也多,位错滑移的可能性增大,同时晶粒之间的协调变形才能也增大,故塑性、韧性也增大。 10、工业消费上如何才能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 答案要点: 铸造时得细晶:增大冷却速度、增加外来晶核、震动搅拌等。 冷变形时得细晶:合理的变形度,合理
7、的再结晶退火工艺。 锻造时得细晶:合理的锻造温度、较大的变形量,合理的退火/正火工艺。 11、什么事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实际发生的主要是哪一种? 答案要点: 均匀形核:液态金属原子在过冷到一定条件时,自发聚拢按金属固有的陈列规律陈列而构成的小结晶核心。 非均匀形核:液态金属原子依附于某些固态杂质颗粒而构成的结晶核心。 实际发生的主要是非均匀形核。 12、什么是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过冷度对金属铸锭晶粒大小有何阻碍? 答案要点: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实际消费中通常为过冷度越大,结晶趋动力越大,形核率越大,晶粒越细。 14、合金化强化金属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要点: 主要有固
8、溶强化与第二相强化。 15、合金的四种根本强化方式的异同点,金属强化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四种强化方法是: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合金强化(包括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热处理强化。 一样点:四种强化均为增大位错的滑移阻力。 不同点:冷变形强化是因位错密度增大、碎晶的出现使晶格畸变增大,从而使位错滑移阻力增大;细晶强化是因晶界增多,位错滑移阻力增大;合金强化是因溶质原子的溶入晶格畸变增大或第二相对位错线的钉扎而导致位错滑移阻力增大;热处理强化是因构成细晶,或过饱和组织引起较大晶格畸变而使位错滑移阻力增大。 金属强化的本质:位错运动阻力增大。 16、什么事热处理?阻碍热处理质量的主
9、要要素是什么? 答案要点: 热处理:是将金属在固态下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的速度冷却至室温,来改变其内部组织构造,以获得所需功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阻碍热处理的主要要素是:加工温度、保温温度、冷却速度。 17、钢奥氏体根本过程是什么?根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在奥氏体转变完毕时还有不溶解的渗碳体? 答案要点: 根本过程:加热至AC1时,1)、在F与Fe3C相界面构成A的晶核;2)、A晶粒的长大;3)、剩余Fe3C的溶入;4)A成分的均匀;5)、关于过共析与亚共析钢,温度接着升高时有先共析相的溶入,直至完全相变温度转变为单一的A。 因渗碳体的成分与构造与A都相差特别大,导致A向F中长大的
10、速度大于向渗碳体中的长大速度,因此? 18、奥氏体的晶粒度是如何样阻碍钢的功能?如何操纵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答案要点: 组织具有遗传性,高温下奥氏体的晶粒粗大所得的室温组织的晶粒也相应粗大,因此就会阻碍到钢的功能。 主要通过操纵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来操纵A晶粒的大小。 19、钢件为什么能进展各种各样的热处理? 答案要点: 由于刚在固态下有相变,加热至A化后可通过不同的冷却速度获得不同的不同的非平衡组织,从而可得到不同的功能。 20、钢奥氏体化后的组织转变有几种?是什么? 答案要点: 有三种。是P型组织,B型组织,M型组织。 21、什么是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它们的组织及功能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11、: 珠光体:由层片状的F与Fe3C相隔陈列而成的一种组织,按照粗细的不同分为P(500倍下可区分层片)、S(8001000倍下可区分层片)、T(10000倍以上才可区分层片)。 贝氏体:碳素体基体上分布着断续的短棒状渗碳体(光镜下呈羽毛状组织)为上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光镜下呈竹叶状组织)为下贝氏体。 马氏体:过饱和的A固溶体。 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依次构成温度降低,组织变细、偏离平衡程度增大,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22、碳的质量分数超过0.6%以后,马氏体的强度、硬度的变化趋于平缓,为什么高于0.6%的碳钢还广泛使用?马氏体强化的主要缘故是什么? 答案要点:谈的质
12、量分数超过0.6%的钢往往是工具钢,需要有好的耐磨功能,淬火温度为AC1+3050,使其保存未溶的碳化物提高耐磨功能,碳含量越高,未溶碳化物越多,耐磨功能越好,因此? 马氏体强化的主要缘故是固溶强化。 23、什么是C曲线?阻碍C曲线的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表示奥氏体急速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在各不同温度下的保温过程中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曲线,又称C曲线。 主要阻碍要素:成分的阻碍(含碳量的阻碍、合金元素的阻碍)、奥氏体化条件的阻碍。 25、什么是剩余奥氏体?它对钢的功能有何阻碍?如何减少或消除剩余奥氏体? 答案要点: 发生M转变后残留下来的A叫做剩余奥氏体。 剩余奥氏体对钢的功能的阻碍是:
13、硬度不均匀,组织尺寸不稳定。 进展冷处理、回火。 26、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几种?说明各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答案要点: 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VK速度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淬火目的是为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功能 单液淬火法:优点: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缺点:易产生淬火缺陷。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小件。 双液淬火:优点:冷却理想;缺点:操作不易掌握。用于形状复杂的碳钢件及大型合金钢件。 分液淬火法:优点:可减少内应力;缺点:冷却才能有限。用于小尺寸复杂、变形操纵严格工件。 等温淬火:优点:变形、应力均小;缺点
14、:不能得M,得的是B。适用于形状复杂,尺寸要求精确的小型件。 28、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简述高、中、低温回火的组织功能特点及其在消费中的应用范围。 答案要点: 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 回火的目的: 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变形或开裂。 2)、获得所需要的力学功能。 3)、稳定尺寸。 4)、关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采纳回火降低硬度。 高温回火:S回:得良好的综合力学功能,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广泛用于各种构造件如轴、齿轮等热处理。也可作为要求较高精细件、量具等预备热处理。 中温回火:T回:提高e及s,同时使工件具有一定
15、韧性。适用于弹簧热处理。 适用于各种高碳钢、渗碳钢及外表淬火件。 29、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消费中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几种?指出各类退火的应用条件。 答案要点:退火:是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 1、 退火目的: (1) 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宜切削加工的硬度为170-250HB。 (2) 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 (3) 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预备。 常用的退火方法: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均匀组织、细化晶粒、消除应力,获得适宜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等温退火:可适于各种钢的退火,主要
16、目的在于缩短退火时间。 球化退火:用于共析、过共析钢,得球状珠光体(铁素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的渗碳体),降低温度,便于切削加工,为淬火作组织预备。 扩散退火:主要用于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 再结晶退火:用于消除经冷变形而产生的加工硬化。 去应力退火:用于需消除内应力的工件。 31、什么是钢的回火脆性?如何抑制钢的回火脆性? 答案要点: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不可逆回火脆性)只能采取回避在所产生的温度下回火。 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可逆回火脆性)采纳回火后快速冷却,或使用加有W/Mo 合金元素的钢;如已产生采取加热至高于
17、已采纳的回火温度,保温然后快冷。 34、钢经渗碳及热处理后,其力学功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要点: 力学功能的变化是:外表由原来低碳钢的功能变成的高碳钢的功能。 由于外表在渗碳处理时由低碳钢变成了含量为1.0%左右的工具钢的碳含量,再经典型的工具钢的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得的组织是:M回+颗粒状碳化物+少时剩余奥氏体。 38、什么是钢的淬透性?阻碍钢的淬透性的主要要素有哪些?为什么说钢的热处理工艺功能主要是指钢的淬透性? 答案要点: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才能。 淬透性的阻碍要素:临界冷却速度Vk,Vk越小,淬透性越高。因此但凡阻碍C曲线的要素都是阻碍淬透性的要素,即除
18、Co外,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钢的淬透性提高;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也使钢的淬透性提高。 淬透性对工件的机械功能阻碍特别大,只有整个截面淬透才能使整个截具有同样的组织,同样的组织,同样的功能,而重的工件经常需要淬火,要求整个截面均匀承载的重要件,必须整个截面淬透,因此说钢的热处理工艺 答案要点: 淬透性是指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才能,主要由临界冷却速度决定;淬硬性指淬火时所能到达的最高硬度,及硬化才能,主要由M中含碳量决定。 它们之间的关系:关于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升高,淬硬性升高,同时C曲线右移,淬透性也升高。关于过共析钢,随含碳量升高,淬透性平缓升高,但C曲线左移,淬透性下降,合金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热工 课后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