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精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精选.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篇一:古典词鉴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征询,一片冰心在玉壶。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假设是征询起我来; 就说我仍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直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假设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告他们,我的心仍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
2、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描绘雨特别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由于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因此吴、楚可以通称。 孤:单独,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写作背景】 诗中芙蓉楼原
3、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瞭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
4、而来的动态能为人清晰地感知,那么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地。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降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概衬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立即登舟北归。诗人瞭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宽敞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因此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
5、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由于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好像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征询,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亮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雪白的品行。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昌龄 芙蓉 楼送辛渐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