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教学设计: 1.两课时。 2.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 3.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
2、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 六十首, “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
3、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简析诗前小序: 、注意几个字词: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听诵读录音,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要求:1.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 2.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
4、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五、简析诗歌的内容 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 1.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 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2.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 诗 人:江心聆听琵琶曲 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 4.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 5.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6.小结: 诗人 琵琶女 浔江送客闻琵琶 孤寂月夜弹琵琶 江心
5、聆听琵琶曲 月夜弹奏琵琶曲 同病相怜感慨多 江心自叙身世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重闻琵琶皆掩泣 同情歌女遭遇 感伤身世时局 双线结构 虚实相生 对比衬托 深化主题 六、扩展练习: 读下面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联系琵琶行,选出说法错误的项:()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语。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
6、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而夜闻歌者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注意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本课目标: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三、欣赏诵读表演录像,进一步品味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琵琶行 教案 人教版 第三

限制150内